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心灵呵护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萧绿

  “我娘生我那天下雪啊,所以我就叫郭雪!”还是郭大妈先打开话匣子。尽管平时能说会道,但第一次单独面对郭大妈时,张哲竟有点不知所措。开始,张哲还听得津津有味,可很快发现老人总是重复这几句话。
  张哲是北京海关财务处的一名普通关员,2002年春天,作为“晚缘”项目的第一批志愿者,她来到位于北京东郊的天乐老年公寓,走近了她陪护工作的第一位老人郭大妈。她给老人剪指甲,拿起指甲刀准备剪时才发现,给别人剪与给自己剪不一样,方向是反的,况且老人的指甲又厚又硬,剪起来非常吃力。将十根手指的指甲剪好,张哲用了一个多小时,并且满头大汗。第一次服务的经历让她意识到,陪护老人可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为了让郭大妈接受自己,张哲主动与她聊天,了解她的家庭,熟悉她的生活习惯和爱好。郭大妈有个儿子,由于生活困难,不得已才把她送到这里,也难得来看她一次。张哲为了让郭大妈不感到孤单,就尽可能地多去看她,即使有事不能去,也给大妈打个电话,在电话里陪她多聊一会儿。郭大妈喜欢戏剧,她就把自己最拿手的越剧《一枝玉钗》唱给她听。她给郭大妈梳头,洗脚,认真地倾听老人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郭大妈喜欢她,逢人就说张哲是她的亲闺女。每次张哲离开老年公寓,郭大妈都依依不舍,拉着她的手送到门口。
  那一次,张哲走进老人的房间,竟发现桌子上摆着几个水灵灵的桃子,“闺女,快吃口儿,刚给你买的!”郭大妈招呼张哲,“刚收到养老金,就在对面的自由市场买的。”看着桃子,张哲心里充满了感动,因为她知道,郭大妈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平时都不舍得给自己买水果吃,她还知道,去那个自由市场要过马路,路上的大小车辆穿梭不停,对年逾九旬的老人来说,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张哲就这样在付出和感动中与郭大妈相处了两年多,郭大妈因为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弥留之际还喊着张哲的名字。
  张哲陪护工作的另一位老人是苏大爷。苏大爷的老伴和子女都已去世20年了,性格有些孤僻,不大愿意和人交流。张哲一改自己爱说爱动的性格特点,静静地陪在他的身边。一天,老人突然告诉张哲,他想看一些书。但老人拿出书单时,张哲却傻了!他要的都是繁体字、线装、竖排的古书,书店很难找到。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张哲跑了好几家图书馆,并花了几百块钱复印了好几本,满足了他的心愿。后来,老人的牙都掉光了,张哲就买来芝麻糊给他吃;老人过生日,她就亲自动手给他做低糖的生日蛋糕;新春佳节,当老人看着别人被亲属接回家,心里满是落寞,她就来到他的身边陪他一起过年。渐渐地,老人对张哲产生了一种很深的情感。在他因病卧床不起、不能说话的时候,每次看到张哲走进他的房门,他的眼中都会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干枯瘦弱的手努力地挥着,招呼她坐下,并像顺从自己闺女一样,按照她的要求艰难地吃药。2011年冬天,苏大爷也走了,张哲陪伴着老人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十年过去,张哲先后陪伴了5位老人。她不仅是孤寡老人的“孝顺女儿”,还是灾区儿童的“爱心姐姐”、非洲孩子的“中国天使”。她参加瓷娃娃关怀协会为瓷娃娃、为自闭症儿童的义卖活动,组织为玉树孤儿院的义卖活动,远赴非洲的博茨瓦纳,参加“中国文化庆祝五一暨慈善拍卖晚会”的演出,演出所得捐赠给当地的孤儿院。
  十年的风雨无阻,十年的无私奉献,张哲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活动组织者。2012年,北京海关成立了“张哲爱心志愿服务队”,全关有500多人积极响应参加。而今,张哲带领着这支队伍,将更多的爱心播洒在更多的角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692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