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长棒治疗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艳 谭晓菊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以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行生长棒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 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对疼痛的管理,及时处理在胃肠道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时轴线翻身减少压迫切口的时间,注意皮肤护理,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持续佩戴支具治疗。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生长棒;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护理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是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表现为骨骼、皮肤及软组织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脊柱侧凸、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一侧肢体的异常生长[1]。以往对NF-1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的治疗多为早期脊柱内固定融合术,但早期脊柱融合术限制了脊柱的纵向生长和肺的发育。生长棒技术不会对矫形部分的脊柱进行融合,以保留其纵向生长能力,从而减少了对胸廓发育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促进胸腔内脏器发育;且其矫形效果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明显延缓或阻止了严重脊柱侧凸的进展,为患者心肺器官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由于此类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围手术期配合性差,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我科对2009年5月~2013年5月的15例儿童NF-1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采用经后路生长棒技术治疗,恢复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9年5月~ 2013年 5月,我科共进行此类手术15例,男7例,女 8例,初次手术平均年龄5.7岁(4~11岁),侧凸平均术前Cobb角为75°(50°~130°),术后Cobb角为23°(13°~56°),平均撑开间歇期为8.2个月,T1-S1长度增加平均速率为1.21cm/年(0.13~2.59)。
  2手术方法和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手术,术中上下固定节段处采取骨膜下剥离,中间区域仅剥离部分肌肉组织而留脊柱旁软组织。上下方各固定相邻的2个节段,采用椎弓根螺钉或钉钩结合固定方式。采用单棒固定并以可调节连接阀连接,撑开矫正后,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在上下固定区域植骨。术后坚持佩戴外固定支具,并每隔半年随访拍片,根据侧凸发展情况行调节手术。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初次手术后侧凸平均矫正,T1-S1长度增加平均速率为。出院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分级,出现6级以上疼痛0例。便秘0例,胃肠道反应0例,皮肤破溃0例,表浅感染0例,脱钩2例,螺钉松动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并痊愈。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患者对手术既期待又害怕,术前常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由于患者受到脊柱侧凸的影响,对自己外形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擅于不良情绪的表达。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不仅可以防止畸形发展,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术前加强护患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知识,有利于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情绪面对手术。
  3.1.2呼吸功能训练肺泡发育一般在8岁左右才完成,畸形的胸廓对肺组织的压迫更有可能导致真性肺发育不良,而随后发生的进行性加重的畸形又对肺组织造成机械性损害。因此,术前应加强肺功能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术前2w开始要求患者爬楼梯上下午各2次/d,20min/次, 吹气球训练,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先吸气,然后尽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 有效咳嗽练习:指导患者先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片刻然后爆破性咳嗽,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
  3.1.3唤醒实验训练唤醒试验是评估患者双下肢有无感觉运动障碍,以判断其脊髓或神经功能是否受损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让患者根据医生指导自主活动相关肌群。术前向患者讲解术中正确配合的重要性,训练患者听命令运动相关肌群,便于在术中浅麻醉状态能理解医生发出的指令。通过训练,本组患者均能掌握训练方法。
  3.1.4体位及翻身指导为适应术后体位的要求和预防压疮,指导家属及患者训练轴线翻身的方法,告知患者术后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压疮。侧卧时应从低坡度(30°)开始,背部用枕头固定,以后逐渐增加坡度数,使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对于剃刀背畸形较严重者,指导其侧卧时向较为平坦的背部一侧轴线翻身,以防止不适及压疮的发生。
  3.1.5床上大小便训练为了让患者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人院时即向患者讲明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并进行训练。嘱咐患者卧床期间多饮水,饮水量在2000~3000ml/d之间;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并通过便盆及尿壶以适应床上大小便。经反复多次练习,本组患者均能适应床上大小便。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及脊髓功能的观察本组患者年龄小,且手术创伤较大,因此,术后应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持续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发现短时间内伤口引流液增多、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较明显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在全麻清醒后及回到病房后,需定时检查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嘱患者屈伸膝关节、踝关节和活动足趾,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本组患者清醒后均能做上述动作,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
  3.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妥善固定伤口引流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于床边,密切观察并记录切口渗血及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若短时间内出现引流液增多,应及时告知医生,并予以加快输液速度等处理,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再次手术的准备。留置引流管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及颜色等;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脱落等。
  3.2.3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且患者年龄较小,导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而术后平卧位又可加重术后疼痛。因此本组患者术后均预见性的给予外周静脉自控式镇痛泵止痛,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3d的疼痛程度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采用药物止痛还是非药物止痛,以帮助患者合理管理疼痛。本组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3.2.4呼吸道的护理为防止误吸或窒息,患者术前均禁食、禁水。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上切口疼痛、留置引流管、术后患者惧怕咳嗽、咳痰,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训练,以利于有效咳痰。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
  3.2.5胃肠道不适的护理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适反应。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通过夹闭镇痛泵、肌内注射胃复安及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合饮食护理后,患者胃部不适症状均缓解并消失。便秘是术后卧床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本组仍有5例患者发生便秘。通过加强饮食干预及腹部按摩、服用缓泻剂或使用甘油灌肠剂灌肠等方式,患者均能床上顺利排便。
  3.2感染的预防切口感染是本类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皮肤存在牛奶咖啡斑和皮下神经纤维瘤,皮肤条件较差,因此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伤口敷料的管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净,有无红肿、异常分泌物, 提醒医生及时换药, 严格无菌操作。本组患者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随访1年,无1例切口及内固定深部感染。本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
  3.3出院指导行后路可调节矫正术后的患者根据脊柱侧凸的发展程度,回院进行调整治疗。故每6个月要随访拍片,告知患者及家属离院期间要继续佩戴外固定支具治疗。沐浴和卧床时将支具取下,避免皮肤压疮,翻身时应注意轴线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持上身直立的正确行走姿势、避免脊柱外伤。抬物品或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屈曲膝关节代替弯腰,使物品尽量靠近身体。本组出现脱钩2例,螺钉松动1例,均为出院后未遵医嘱进行剧烈活动所致,如跑步、跳跃、提重物、做操等。注意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每日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为下一次手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汪振宇,刘一与,冷佳俐,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01):48-50.
  [2]王静杰,赵永飞,李明.生长棒技术在早期脊柱侧凸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09):673-674+704.编辑/哈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004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