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刚

  摘 要: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同时也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化学作为高中阶段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教育的一项重要科目,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教师与课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师生关系 课本 学生 关系 教学 经验
  一、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与实践技能,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高效进行。同时在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教师能够处理好这一关系。
  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就会越来越大。
  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在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此外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⑴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⑵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⑶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被其它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
  二、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课本知识,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现行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图表,一类图表是为了形象直观的呈现知识,但学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不会迁移;一类图表是作为材料的形式呈现,通过图表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识别、会分析、会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采用自问自答法,联想举例法,分析归纳法等,让学生能够对于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中简约、抽象的现成概念知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联系之前学习的知识或者联系生活知识进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与思维的策略,提升学习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去认知课本内容、学习课本知识。
  学生化学学习的渠道就是课本,而课本知识大多比较精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兴趣不足,另外学生也很少能够接触课本之外的其他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渠道较为狭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与课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其他外界知识的学习,扩充学习的途径,实现学习的有效进行。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联系不同的生活实际,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进行结合,拉近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课本知识描述的就是现实案例,提升他们对于课本知识的综合认知,以便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三、 再次要处理好教师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如果教师按照老办法依教材讲教材,课堂就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一堂课不下10分钟教师就可以将教材处理完,那么学生听后却是一片茫茫然,搞不清重点、难点,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二是教师拿着教材不知怎么上好。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其实新课标下的教材,它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案例,只是一个素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搞清它的外延和内涵,弄清通过此素材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能力,掌握什么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提升。不拘泥于教材组织教学。化学新教材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探究性成分比较多,而这又与以往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有时一个图就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比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这节课的时候,关于分散质与分散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分散系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中的图表(如左图),还可以鼓励学生进来列举一些案例进行描述,加深学生对于分散系的认识。例如NaCl溶液、溴水就属于溶液分散系,肥皂水、淀粉溶液就属于胶体分散系,水泥、乳剂水溶液就属于浊液分散系。另外也要学生认识到在溶液这种分散系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即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叫溶质,分散剂也不能叫溶剂。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气体→气体、液体、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固体,固体→气体、液体、固体。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合金属于溶液;同理,浊液不一定是液体,不洁净的空气属于浊液。这些很多都是课本知识中没有的,而且也是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的,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处理好了自身教学目标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给学生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裴慧敏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学周刊: A,2011
  [2] 王小岩 试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文理导航,2011
  [3] 王李楠 浅析课堂有效性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开展途径-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刊,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8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