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是高发国家,现在临床上有多种筛查方法,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使其癌前病变逆转,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大大减少其对妇女健康的威胁。
  【关键词】 宫颈癌 筛查 细胞学检查 HPV 阴道镜 活检
  众所周知,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而且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每年的新发病例大约有13.15万,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有了上升的趋势,并且出现了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的现象,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宫颈癌。
  国内外对其病因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其高危因素很多,如性行为紊乱,过早性行为,早育、多产,吸烟,口服避孕药,病原体感染等,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HPV感染,现在已经明确持续性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HPV感染引起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大约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临床筛查出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死亡率。
  1 宫颈细胞学检查
  1.1 巴氏涂片筛查(Pap) 是传统的宫颈细胞学筛查方法,通过刮片刮取宫颈鳞柱交界处的细胞,经染色处理,检查是否有异性细胞,经过多年的验证,证实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提高了宫颈癌的检查率。尽管有其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取材、涂片方法、读片人的影响,宫颈刮片的假阴性率可达 40% 左右[1-2]。基于这种缺陷,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细胞学的检查。
  1.2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用较软的塑料刷子刷取足够多的细胞,在处理器中细胞团块松散并与赫性碎片分开,诊断性细胞均匀分布在样本中,制成直径为13mm 或22mm的圆形薄层涂片。这种薄层涂片便于观察异型细胞,并且湿固定的细胞核结构清晰,易于鉴别。与巴氏涂片相比,制片的满意度和异常细胞检出率都提高,而且假阴性率大大降低了,因此,此种方法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取代了刮片细胞学检查,成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其价格较高,在偏远、贫穷地区的应用受到限制。
  2 人乳头状瘤HPV-DNA的检测
  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已经明确,特别是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即HPV 16、18型,所以高危型HPV-DNA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HPV-DNA 检测比单纯性细胞学检查敏感性更高,研究表明HPV-DNA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阴性的预测价值超过 99%[3]。现在临床专家已达成一致意见,对30岁以上妇女应将HPV-DNA检测列入宫颈癌筛查项目。该项技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进入普及阶段。目前PCR技术、杂交捕获二代(HC-Ⅱ)检测技术是HPV-DNA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应当注意的是,HPV感染在有性生活的青年女性中比较普遍,大多数妇女在感染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将其清除,所以有HPV感染不一定有宫颈癌。
  3 阴道镜
  阴道镜是一种将宫颈成倍放大10~40倍的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宫颈上皮,对于细胞学检查异常或HPV-DNA检测阳性时,可以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可以在其指导下多点取活检,提高宫颈癌的检查率。阴道镜与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以减少假阴性率,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故其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4 活组织病理检查
  病理结果是宫颈癌确诊的金标准,在肉眼或阴道镜下进行宫颈多点取活检,一般是在可疑病变部位、鳞柱交接部取材,为提高准确率,可以先进行醋酸和碘试验。若活检阴性,但高度怀疑癌症时可以做宫颈环形电切术,提高诊断率。
  总之,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缺点,所以应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阳性率,尽量减少漏诊。或者,我们应该探索一种更加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来减少妇女检查时的痛苦,这应该是临床诊断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步军,郑飞云. HPV 检测、TCT 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5) : 707-709.
  [2] Zhu J,Norman I,Elfgren K,et al. A comparison of 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Pap smear as a screening method for cervical cancer[J]. Oncol Rep,2007,18( 1) : 157-160.
  [3] Allan BR, Marais DJ, DennyL, et al The agreement between cervical
  abnormalities identified by cytology and detection of high-risk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J]. S Afr Med J, 2006, 96(11): 1186-1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34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