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服务于生命的产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晓艳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同时“养老”这个敏感话题又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针对养老问题,近些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新型养老模式,例如居家式社区养老、异地养老、遗赠托老等,形式多样但屡遭外界质疑,中国式养老究竟是什么样的?对此,为养老事业服务了13年的上海长宁区人大代表、长宁区工商联常委、逸仙敬老院院长冯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养老,只有当它与发达国家全面接轨和走现代化服务,产业化之路,服务更多的老人,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虽然与冯强只是采访时的一面之缘,但是他对于养老事业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敬老院在上海随处可见,可他办得有声有色,引起中央和上海市领导的广泛关注。而他在敬老院旁开的一家社区食堂也引来一批批兄弟省市的民政干部参观学习,还由此为上海2008年市政府9项实事中的一项――新设200个社区老人助餐服务点出台,起到促进推动的作用。一个称自己是个小商人的人,何以有如此的公众魅力?让我们细心地追随着他的心路轨迹,试图探寻这位视养老为终身事业的人的心灵世界。
  静静地回忆自己,观察自己――这是35岁生日晚宴后的深夜。感觉自己如河面上的一片落叶,向前流去,流去。忽而停滞,又忽而团团转,有时激起了浪花,为浪花所掩盖,而又平静了,还是那样地流去。为什么会这样?不但落叶不明白,落叶那样的自己也不太明白。只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在无限复杂的因缘中推移。人生,只是因缘的前后延续。期盼着自己找到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事业。学习着,寻找着。38岁开始了实践养老事业。
  一个误入商海,在长宁区方方面面20年的帮助扶持下慢慢地成长着,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中国商人。笃信佛法、相信因缘。喜欢养鸽,因为鸽的渺小与平和就像自己的生命。我就是那只翱翔在蓝天的鸽子,每天俯视着自己在这俗世中挣扎着。 ――冯强
  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和无常,且又那样平凡地重复着。记得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这样写着“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哪里会有功夫看那理治之书”。时过200多年,社会也翻天覆地,可是“今之人,……”是否还会如此呢? ――冯强
  敬老爱老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它是一种责任,深化它则是一份事业。养老是关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它就像社会机器的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其组合才使养老成为完整的产业,它的发展和升华才使养老业展现它应有的辉煌。 ――冯强
  “我的内心世界听到了两代老人的呼唤。一代老人,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他们的生命从出生起就经历颠沛流离,他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奉献给了国家。在这些长辈面前,我是那样的愧疚和心痛,我是那样盼望着,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旅程中尽心尽力地给予弥补和安慰。另外一代老人,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40-50年代,他们生命中经历的是失学,失业,下岗。在这些长辈面前,我祈盼着在未来的20-30年里,尽心尽力地给予弥补,让他们也能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 ――冯强
  缘结养老 再认识的生命价值
  2002年,冯强正式开办了第一家敬老院,也成了养老事业的第一批试水者。那一年,在长宁区民政局和仙霞新村街道的帮助下,冯强与民革上海市委、仙霞新村街道合作,于芙蓉江路100弄内原仙霞新村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开办起逸仙敬老院。时任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厉无畏替敬老院起了个名字:“逸仙”,取意晚年生活安逸休适。冯强常说:“在生命的轮回中每一个老人都是我们的父母”。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敬老院获得了全国社会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示范敬老院、长宁区文明单位。三年后,位于茅台路上的逸仙第二敬老院开业。这次冯强以现代服务的眼光诠释敬老院的内涵,把敬老院定位于产业化试点,希望建设与国际接轨、走产业化之路的敬老院。迄今,逸仙已成功开设6家规模型敬老院,1家大型老年护理院,床位超出2500张。另有两家老年日托中心和两家社区食堂。
  冯强说:“自己从事养老事业完全是一种内心的需要,是无关乎功利的行为。养老事业是他对生命价值的再次认识。”如若不然,他就不会在2007年第二敬老院亏损100多万元的情况下,继续再投入12000万元建设逸仙第三敬老院。就是这样一份坚持才有了今天的逸仙。
  冯强说:“改革开放这30多年,中国社会造就了一大批被称作‘老板’的商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融入全球化,我们的国家需要有包括商人在内的各个阶层共同努力奋斗。”他坚信在各阶层的共同奋斗下,伟大的民族复兴一定能早日实现。未来的10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会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现在就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充分的准备,这就必须有一大群人提前投身于养老事业。他期盼与更多的人同行,也希望大家量力而行。他说,他不主张借钱做养老事业。正是由于冯强由内而外地领悟了养老事业的内涵,所以才导致他努力去投身于敬老院建设,才导致了他倾心倾力去构思一系列的养老事业蓝图。
  冯强对养老事业的倾情源于他坚定的人生价值理念,这些年他对许多社会问题,包括金钱和人生都有许多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让人领悟了许多新东西。
  由于信奉独善其身,近十年来冯强几乎取消了自己所有的礼节性应酬,过平淡生活,每天二顿粗茶淡饭,总以“务实、谦卑、平和”来鞭策自己。对待财富冯强的理解也很独特。他说,从生命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极为短暂和渺小的瞬间,一个人在生命诞生时没有带来分文资产,当生命结束时也不会带走分文资产。因此,资产对每一个人而言,只能是暂时的私有性,永久的社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天给我们每个人的只是管理资产的权利和责任,任何人所拥有的资产其实是一段时间的使用管理。根据管理能力强弱,社会便会给予管理资产多寡。所以冯强认为,常常有人说商人是唯利的、是唯我的。这在商人生涯的某种状态下或许是对的,其实真正商人在资产面前是无我的。一个人知识、勤奋和能力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其资产的变数。他说,他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把时间用在不断地学习上。   学习知识在冯强的生活中是第一重要的。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办法。有了知识才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才找得到好机遇,才会促成自己与社会和谐发展。冯强这10年来把求知求教求学视为生命的第一需求,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他感到:“生命中充满着无常,我依然心怀平常。”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他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多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养老事业。他说,他的养老事业还刚刚起步,他会加倍努力地去做好,因为这会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
  他每天都在提醒着自己:有心行善,虽善不赏。
  创新理念 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
  从中国老年人口、养老市场产值、老年产业市场供求3个层面来看,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十二五”时期,中国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5年末老年人数量将增至2.21亿;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4.8亿,届时中国社会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截至2014年3月27日,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14.8%;2015年末老年人口占比16%;202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约20%,2050年比重将达到30%,无疑中国养老市场潜力无限。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些试图进军养老产业的企业对市场存在一些误判,由于养老产业尚无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虽然可以视为“蓝海”,但是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好在这几年,逸仙敬老院高达95%的入住率吸引了不少同行企业的注意。
  “中国养老产业最难的地方就是没有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准入机制。中国敬老院在建设资金和硬件上不会差于任何欧美国家,但差距在于服务,差距在于政策,差距在于标准。比如法国最大的养老上市公司ORPEA在全欧有400多家,只有标准化了才可以复制。”多年来,冯强多次前往国外取经,他笑称自己10年来为了学习养老都跑遍了大半个地球,这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他对于做好养老事业的信心和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积极探索之后,冯强在管理上独创出逸仙信息化管理中心这样一个现代化敬老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传统养老体系。逸仙信息化管理中心吸取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旨在以产业化做先导来构架逸仙品牌战略,它以建设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物资采购和财务结算为基本架构,第一次在民营养老机构中开辟了专业人事培训管理、设备、设施、伙食以及老人生活用品的专业采购。管理中心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为逸仙敬老院寻找到一条规模化运营模式,使敬老院渐渐步入信息化运作轨道,其突出意义在于它的探索性。因此,从去年开始冯强不惜大手笔引进国外的“ERP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个人信息、护理信息、餐饮信息、住房信息、仓储信息等,档案全部电子化,整合到一个软件系统来管理。不仅使用便捷,也可极大降低管理成本。目前这套系统可以在冯强新开的协和颐养院中体验到。
  冯强认为,仅依靠敬老院依赖政府补贴勉强度日的低成本运作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只能处在低层次循环,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需求必然越来越不适应。而完全以民营资本、由民间机构组建起的逸仙探索加强资源和人员的统一调配与合理运用,对敬老院相关信息实现全面共享,使管理互为联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敬老院的长期稳定运转奠定了基础。这种探索还为逸仙的不断发展,摊薄管理成本创造坚定的后备力量和配套环境,同时,也将促进逸仙品牌更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除了信息化的管理之外,冯强还首次提出数字化养老概念,打造逸仙“全球眼”网上探亲系统,此举曾引起各大媒体关注报道。“全球眼”系统是基于宽带网的远程图像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新技术产品,利用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可以观看到实时的远程图像画面。老人家属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访问敬老院网站,便可观看到院内老人的实时动态画面,比如表演活动、健身运动、棋牌娱乐、餐厅食堂等生活场景,真正实现了网上探亲访友,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也为敬老院管理人员实现院外远程管理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开放式的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延伸服务是养老产业的基础
  这几年,逸仙敬老院的成功也让冯强无时无刻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中国的养老机构应该是怎么样的?他结合多年在国外探索的经验给出答案:就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应该尽快完善养老事业的法律和政策;尽快发展养老事业的产业化;尽快建设养老事业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
  冯强说,在养老和为老服务产业化的问题上,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他觉得,只有在各项政策法规与养老政策基本接轨之后,养老产业化的基础才会比较扎实。他说,他会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比如,可以建议政府在制订养老政策时尽量和其他的政策法规要配套;他说,他会借助自己已经在做的敬老院去做更多的事。比如,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发展延伸服务,及时把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延伸服务向政府建议和报告;他说,他会虔诚地向社会大众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敬老爱老。比如,要亲力亲为做好宣传工作,要为敬老爱老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这些都是冯强开办敬老院之初就着力在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使他的延伸服务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延伸服务更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并用科学发展观踏踏实实做好目前敬老院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我们要向建设一流的敬老院方向努力,这几年我们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做了有效探索,向国际一流敬老院标准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养老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为此,这几年逸仙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的行业专家作专题辅导和讲座,还实施了一整套完备的服务明星等级激励机制。在实施高标准化养老服务的同时,不断追求服务内容和实现形式的创新。在逸仙,每星期制定基本不重复的、适合老人口味的营养健康菜谱,为特定口忌的老人烹制特需菜肴;安排医生每天为老人测血压,建立老人数字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举办医疗健康知识讲座;将有相同志趣爱好的老人进行合理组合,在他们中间组织唱歌、阅读、舞蹈等各种兴趣活动组;组建老人自主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老人大会,听取老人意见和建议,通过院区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在敬老院内引起民意管理机制,倡导和注重老人的心灵关爱,用多种方式疏导老人的情绪,引导健康、乐观生活心态。
  此外,逸仙还建设有家属探视逾期警示系统,对逾期未来探视的老人家属进行分析,及时过滤出这些床位家属的联系方式,以提示的方式传输给护理部。逸仙的短信告知系统也十分人性化,它每两天即会向老人家属发送老人在院内情况的短信,让家属及时了解老人在院内的生活和健康情况。这种以数字化贯穿的独特服务不仅仅使逸仙在养老行业中走出一条能与发达国家媲美的个性化之路,同时也凸显了人性关怀。
  企业发展固然重要,但敬老是社会事业,它本身便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感,逸仙的社会责任感也似乎显得更加沉甸甸了。从冯强创办第一个敬老院起,他就以拳拳赤子之心,善待着敬老院的老人,还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把敬老院的延伸服务放大到所在小区,放大到整个社会。为了方便敬老院所在的社区老人就餐,解决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逸仙以配套设施开辟社区食堂,开发了社区老人用餐系统软件,由社区居委统计需要帮助的社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然后向他们发放就餐IC卡,然后为这些老人提供低于成本的4元一套一荤两素一汤的可口菜肴,解决了社区老人的用餐难,深受社区老人欢迎。
  多年来,冯强每逢重阳节、春节,都会组织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品尝佳肴;他还定期向社区的4名残疾人发放助残金、定期资助聋哑学校的5名贫困学生、定期为社区内的贫困居民送慰问品;长期资助1名贫困单亲家庭的学生;长期免费为社区福利院维修水、电、煤、房屋等基础设施和添置家用电器;为贫困居民安装防盗门;向老年活动室赠送健身器材;捐助社区帮困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为了发展老龄事业,为广大老年人办实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上海人寿堂国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逸仙养老专项基金”。冯强说:“我们今后要通过这个基金发动国内外热心老龄公益事业的机构及个人,积极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
  目前中国很多养老模式,包括现有的其他一些养老项目,对于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甚至说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来说,是无缘享用的,我国目前真正在养老上存在问题的,更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而冯强和逸仙所做的正是填补了我国养老问题上的一个缺口。
  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经历数不清的坎坷风雨。冯强认为:人生只是因缘的前后延续。如今他已找到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事业,他将在这条服务于生命的旅程中不断前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439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