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嘴角漾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努你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会让人漾出善意的笑。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着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或悲伤。
  真诚的电影总是能牢牢抓着你。声色俱备的100多分钟后,灵魂才还给自己,任由你品评褒贬,它却矜持孤傲地站在一边,一副冷眼旁观事不关己的样子。愤怒的咆哮、感动的涕零,发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没始没终的循环,催化剂就是电影。此时的我反刍般回味着那个100多分钟。没有光彩照人的美女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只有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潺潺流淌的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和笨拙的把棱角锉平的温和。克莱蒙・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教师,被任命到一所再教育学校任教――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充斥着混乱、暴躁。这里的校长老师愁云惨淡,脸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线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可爱的新学监无可奈何地看着学生的恶作剧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很自然,难得的共鸣,歌唱中的孩子的眼神恢复了清澈干净,师生在美妙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很宽泛的主题,但是,消沉灰暗到积极明朗的转变让人无法无动于衷。反复回放着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皮埃尔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仿佛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他们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音乐的确功不可没,简单的跌宕成就了剧烈的变化。若是马修换做画家、球手,或者其他什么职位呢?孩子们应该也会很美。爱,才是至根本的语言。或者之前出现或者合作中生成,渐渐就成了依靠信赖,颜色似乎都清新起来。
  电影中总是成就让人侧目的感动,因为现实中的贫瘠,所以让我在这里口干舌燥乐此不疲地絮叨。写这段文字时,一直放着电影音乐,还是会轻易陷入宛如天籁的合唱中。一段简单的快乐,陶醉了他们,也无数次迷醉了自己。
  【导演简介】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并非从电影行业出身,他原本是一位音乐人。七岁的时候便能够演奏音乐,后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学习,毕业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开始新梦想追寻进入影视圈发展。《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皆出自他手,由此可以看出其在音乐上的非凡造诣。2002年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自编自导了处女作《The Tombs》。《放牛班的春天》则是巴拉蒂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
  【观影感悟】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一丁点的色情和暴力,它是那样的阳光和健康,却同样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是一部关于事业与成功、教育与成才的影片。在欣赏着优美音乐的同时,相信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心灵上都会感动和震撼!感动,因为平凡的小人物克莱蒙・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震撼,因为艺术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29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