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玉娥 田艳艳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观察。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护理流程并组织实施。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拔出时间、拔出原因进行登记,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结果 经过品管圈活动,留置针使用时间由原来的2.4d延长到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工作运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 善手法,启发个人潜 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 和目的[1],是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是持续质量改进运作方式,已不断融人了医院细节管理中。为了更好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013 年5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科室人员自愿报名,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经过3个多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成立QCC小组:成员由本科全体护士以小组形式自愿组成,共12名。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5名。确定QCC小组名称,选出圈长一名(由护士长担任),设立辅导员一名(由主管护师担任)。由QCC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用5M选题法(即力所能及(Manageable),有效可查(Measurable),需时适中(Moderate Duration),医院赏识(Management Appreciation),圈以自豪(Members Pride)。最后确立活动主题圈定为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1日~8月10日,共3个月时间。
  1.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我科为小儿心血管内科,患儿病情一般较重,住院时间较长,98%以上的患儿都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留置针使用时间一般定为4d[2],超过时间予以拔管,但是一般50%左右的患儿往往没有到达4d使用时间就予以了拔管,于是我们予2013 年2 月10 日~5 月1日,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进行现状分析调查,方法是每日对使用和拔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实名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床号、姓名、留置针型号、置管时间、留置部位及总使用时间、拔针原因( 静脉炎、液体渗出、影响滴速、导管堵塞、管道自行脱落、患儿自行拔管及因感觉疼痛要求拔管等)[3],并自制留置针护理检查评分表进行检查评分,查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存在问题及发生人数、频率,用柏拉图排列出主次项目,见图1。图1 显示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多见的问题是堵管而拔管105 例,占19.59%,组织讨论,从护士、患儿、患儿家属、其他四大方面用鱼骨图说明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的原因,见图2。
  1.3对策与实施
  1.3.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充实QCC知识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技能、实施步骤与方法、电脑操作技能、QCC七大手法等;活动中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点评,提高护士对 QCC活动的认识,逐步掌握品管知识,学会各种品管手法,正确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护士长和圈长组织人员参加护理部QCC 培训2次,提高护理人员对QCC 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大家根据QCC 步骤认真收集资料、登记,15d一次会议分析、反馈、讨论,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及方向,实施中的困难或问题,及时请示辅导员,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1.3.2完善及改进操作流程
  1.3.2.1选择合适的血管 给患儿置留置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血管,全科护士合理选择、保护静脉,静脉选择应优先手背处血管,小儿行留置针穿刺和静脉采血一起,为减少穿刺次数,尽量选择大血管,头皮血管往往作为最后选择;且尽量避开关节2cm内进针,患儿活动大,关节处置管很容易折住软管,从而输液不畅引起拔管[3]。根据操作流程进行静脉置管操作,操作时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可有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1.3.2.2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妥善固定 由于婴幼儿配合差,易哭吵,喜出汗,故穿刺前用络合碘消毒后再常规用酒精消毒一遍,穿刺后再用干棉签擦拭穿刺周围,或嘱家属于旁边扇风,增加空气流动以保持干燥,对于发热的患儿,应在置管前嘱家属多喂温开水,防止大量出汗后血管不充盈。用水胶体敷贴固定后再用胶布缠绕固定,弹力绷带外固定2 圈,尽量做到松紧适宜,既能让患儿舒适,又能防止留置针脱出,写上置管时间;医用水凝胶敷贴是一种类似于生命组织的高分子材料,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外科创口的处理, 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符合伦理学要求。它由于在水中不溶解但可溶胀的高分子网络及水组成, 能够软化分解坏死组织, 同时能吸收渗液及坏死组织, 具有极佳的清创作用; 含有丰富水分, 维持适宜的湿性环境, 使用清凉舒适, 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4]。
  1.3.2.3封管液的使用 活动前,我科常规使用5ml预充式封管液封管,即生理盐水封管,堵管发生率较高,并且使用留置针后次日或再次日,输液速度慢,家长要求重新留置静脉留置针。于是科室人员集中开会讨论,因为婴幼儿配合能力差,活动或哭闹时都可使静脉内压增高,使血液倒流入套管内,如为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堵管率较高,生理盐水封管时,一般用量较大,注射器为5ml,推注速度不好掌握,如推注速度过快,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导致液体外渗影响留置时间。而用肝素封管,肝素可以与血液混合而不致堵管,也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引起栓塞[5]。于是我科决定用2ml注射器抽取约2ml稀释的肝素(31.25u/ml)封管。   1.3.3加强留置针使用宣教 向家属和患儿进行如何保护留置针的知识宣教,告知其留置针使用时间(3~4d),4d后必须拔管进行重置,勿打湿及抓绕留置针,勿过度活动置管处关节,并发放留置针健康宣教单 。
  1.3.4加强留置针巡视与护理 在留置针操作后及时在登记本中进行实名制登记,每天输液时打开绷带观察,观察患儿穿刺周围皮肤情况及留置针有无脱落,常规推注1~2ml生理盐水然后再输液,合理使用并做好留置期间的维护,做好日常护理,尤其是正确进行正压封管;拔管后进行总使用时间的登记。
  1.3.5监测与评价 是提高QCC 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QCC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科内自行设定了小儿静脉置管护理检查评分表。5~8 月份QCC 小组成员每日由一名成员进行留置针检查、评价、宣教及评分,圈长进行总结、登记、落实宣教情况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圈会,对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改进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相互之间提醒、讨论,并及时改进。经过不断改进、分析、评价,检查评分明显提高,见图3。
  2结果
  经过半年的QCC 资料收集、分析、反馈、整改,解决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短的难题,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与改进前比较留置时间平均2.4d提高至3.7d,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经济费用,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课题经反复的PDCA 循环,已形成标准化流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改进后外周静脉留置针评分由改善前平均83 分提高到94 分,见表1,表2。
  3讨论
  3.1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意义 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的保护、患者的住院费用等问题有了很大改进,为患者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因此,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有了显著提高,并且把品管圈活动经验加以肯定,制定了留置针今后的操作流程及标准。
  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7]。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8]。在圈徽上,圈员应用头脑风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在实施过程中圈员各负其责担任留置针的登记、检查、宣教,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还达到共同帮助与提高,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率,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Q0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4-95.
  [2]崔爱荣,焦光琳,张玉敏,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管的炎症反应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08(13):6-7.
  [3]李娜,欧阳雪倩,何文静.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9):149-151.
  [4]李丹,陈研.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9):1506-1509.
  [5]林小燕,王丽平.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8(9):2423-2424.
  [6]易平.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法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7):144-145.
  [7]易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 杂志,2007,6(8):631-632.
  [8]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9]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10):458-460.
  编辑/申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71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