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认知角度下汉语并列二项式的词序和词序制约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世英

  摘要:汉语并列二项式遵循权力原则,主要是受阴阳思想和尊卑思想以及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认知方面,认知视点的变换降低了并列二项式的固化程度,被感知事物的认知显著程度的不一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倾向性影响并列二项式词序的选择。汉语遵守时间顺序原则,临摹度高,汉民族的认知策略制约并列二项式的词序。
  关键词:汉语并列二项式词序 词序制约因素 文化因素 认知因素
  引言
  对汉语并列二项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并列二项式的词序原则以及汉英并列二项式词序原则的异同比较上。长期以来学界较多关注汉英并列二项式词序固定的一个类别即凝固词和成对词的词序。单从汉语研究方面,制约并列二项式词序的因素包括语义、语音以及其他因素。笔者的语料库研究表明,语义因素对汉语并列二项式的制约作用强于语音因素和其他因素。[1]语义因素下面的数原则,权力、时间、递升、积极性对汉语并列二项式的制约作用明显,而显著性原则的制约作用较小。文化提供了认知解释的基础,引导选择和归纳认知的对象。因此,阐释汉语并列二项式词序特点以及词序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必要首先从文化方面开始,进而从由文化衍生而来的认知方面提供微观的解释。
  一、文化分析
  (一)阴阳思想与尊卑思想
  汉语并列二项式一般都遵守“权力”原则,原因有二: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思想”,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封建“尊卑思想”。闵家胤指出,“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2]因此,在并列二项式的组序上,天阳地阴、春阳秋阴,“阳”位于“阴”之前,这是因为,阴阳思想中,属“阳”的比属“阴”的更具权力。在二字并列结构中,如“春秋、天地、大小、君臣”等充分体现了先阳后阴的排序。由此可见,汉语中尊卑思想也是“权力原则”的一项内容,一般认为阳尊阴卑、阳贵阴贱。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也一直强调尊卑有序。
  (二)集体主义
  汉民族的集体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汉语并列二项式词序。汉民族文化中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群体的作用,重视社会、群体力量,弱化个人和个性。汉民族文化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思想不仅影响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也影响语言。集体主义思想表现在时空方面,主要体现为汉语遵守整体先于部分的排序原则。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综合性是东方思维模式的特点,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整体概念,二是普遍概念。[3]可见,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差别明显,前者重集体主义,后者重个人主义。
  二、认知分析
  (一)认知视点
  研究发现,在词序制约因素中的语义因素中,时间和递升因素对汉语并列二项式的词序有很强的制约力,词序预测成功率高。这一现象反映了汉语并列二项式绝大多数遵守时间顺序原则。除此之外,汉语并列二项式同时也遵循由浅到深的递升规律。但是这两种原则的遵守,不是绝对的,仅仅是一种倾向性。汉语并列二项式均有违反时间顺序原则的语例,比如“理想+现实”。时间因素本应在这个并列二项式中被遵守,但语料库研究发现事实刚好相反,优势词序并不是“现实+理想”。石毓智也提到类似的观点:比如看到狗正在追赶小孩,可以描述为狗咬小孩,或者小孩被狗咬。[4]这两种描述均不遵循实际的时间先后顺序,而是与说话者的认知视点或者顺序有关。
  自由词序的产生往往就是由认知视点的变换造成的。比如,人类对于里外的空间感知以及循环的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视点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由词序。在不同的认知视点下,汉语并列二项式中既有遵守“由里到外”顺序排列的结构,也有按照“由外及里”顺序排列的结构,前者如“里面和外面”、“内部和外部”、“进来和出去”等,后者如“口舌”、“鞋袜”等。除里外空间感知具有不同的视点导致自由词序外,循环的事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词语顺序。以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白天+黑夜”的并列二项式为例,“白天”位于“黑夜”之前排列的二项式有319个,“黑夜”位于“白天”之前则有26个。两种词序在汉语并列二项式中共存的现象反映了认知视点往往不只一个的事实。
  (二)认知显著性
  认知显著性除跟认知视点的变换即动态因素有关外,也跟事物的性质、方位的显著程度相关。[5]视觉上较大事物容易被感知,比如:汉语中“大”通常排在“小”之前。空间方位方面,“上”比“下”更显著,并列时,“上”在前,“下”在后。汉语中,上下、上上下下等充分体现了“上”前 “下”后的排列顺序。此外,还有欺上瞒下、承上启下,等等。与“上”和“下”相似的空间位置关系相似的是“天”与“地”。喊天哭地、呼天抢地,体现的是“天”在前、“地”在后的排列顺序。
  “前”、“后”维度也有认知显著性的差异,这是由二者的不对称造成的。由于人的视觉方向总是向前,因此有“前怕狼,后怕虎”类似的说法,体现了前后的不对称性。在语言表达上,由于显著性强,位于前面的事物和现象一般先说;而后面的事物和现象由于显著性较弱往往后讲。汉语并列二项式体现“前”在“后”之前的很多,比如“前后”、“前前后后”以及“饭前便后”、“空前绝后”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横向和纵向在线性顺序上也呈现出不对称。“纵”较“横”更显著,因此,汉语并列二项式大多遵循先纵后横的顺序,比如,高度和宽度。“东西”位于“南北”之前也充分体现了先纵后横的顺序。然而,左右维度在空间感知上却缺乏显著性的强弱差异,因而,词序较自由,词序的选择往往由语言所处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自身的偏好来决定。汉文化中,左右与东西对应,而“东”在汉文化中是尊位,因而“左”位也相应成为尊位,成为“先左后右”的序列。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以“左+右”顺序出现的并列二项式共28634次,反序仅有1次。
  (三)临摹程度
  研究发现,在词组层面上,与英语相比,汉语更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临摹现实的时间先后顺序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尽管时间顺序原则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多数语言中,但遵守的程度不一,或者说有临摹度高低的区分。除词组层面以外,在小句层面上,各种语言的语序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偏好词序。造成这一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临摹原则和抽象原则的相互竞争。   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并列二项式词序的研究,笔者发现,汉语临摹度较高。原因包括两方面:首先,受制于时间因素的绝大多数并列二项式按照真实时间顺序原则排序,与现实时间顺序保持一致;其次,不少不遵循真实时间顺序原则的并列二项式遵循想象时间顺序原则或者推断时间顺序原则。总之,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中运用广泛,被普遍遵守。
  高临摹度的语言如汉语,尽管不重“形”而重“意”,但十分讲究语法规律与现实规则的对应,在词组和小句层面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汉语词序在汉语语法中有较强的作用。鲁川的“预想论”形象地解释了汉语词序。[6]该观点指出,“预”即“事先”,“想”即“考虑”,二者有先后之分。以并列双音词为例,上下、因果等词语的词序,按照“预想论”的观点,先预想看到“有形”,从而“上”位于“下”前、“因”先于“果”;身手、胖瘦、大小等词序也是按“预想”的先后次序组排列的。并列双音复合词如“朋友、观看、检查”等,以及反义关系构成的如“好坏、黑白、轻重”等前后两项的顺序也遵守“预想论”。鲁川认为,现代汉语的词序原则普遍体现了“预想论”,这一论断跟前述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即:汉语遵循真实世界的时间、想象时间原则和推断时间原则。
  (四)认知策略
  汉语的高临摹性不仅表现在汉语遵守时间顺序原则上,也体现于通过先整体后部分的图示来谈论空间关系。身体被看作是容器,同时被容器包围。[7]整体位于部分之前的排序倾向主要来源于这一空间观。排序倾向反映了作为容器和整体的人能操纵身体的各部分的这一认知策略。汉语中表 “整体”的事物一般位于表“部分”的前面,比如,以“集体+个人”为词序的并列二项式的优势词序次数为878,其反序次数仅为185。
  结语
  汉民族文化和认知因素导致汉语并列二项式词序特点以及词序制约因素对二项式不同的制约力。文化方面,阴阳思想、尊卑思想导致权力原则的高词序预测成功率;集体主义思想对并列二项式词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认知视点的变换降低了并列二项式的固化程度。在词组层面上,汉语临摹度高,遵守时间顺序原则,主要是因为属于典型的分析型语言的汉语对词序的依赖程度大。汉语语法规律照应现实规则。最后,认知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列二项式的词序,导致汉语倾向于遵守先整体后部分的排序原则。
  参考文献
  [1]刘世英.汉英双项式并列短语的词序制约因素研究[D].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5]谢信一著,叶蜚声译.汉语中的时间和意向(中)[J].国外语言学,1992 (1):20-28.
  [6]鲁川.预想论:现代汉语顺序的认知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 (1):33-43.
  [7]王会芬.汉英并列结构语序的比较研究[D].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 安徽大学,2007.
  【课题: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英词序的认知功能对比研究”(编号:11YJC740068)和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并列二项式词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  ”(编号:K2013-92)的资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999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