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侠影视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综合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武侠影视在传播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研究表明:武侠影视在传播上,突破了武术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类别的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实现了武侠影视的全球展示与传播;武侠影视以丰富的内容,凸显了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效地增强了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了武术传播的效果,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 武侠影视;武术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武侠影视是以中国文化和武术为素材,以表现中国武术技艺为主体的一种电影、电视剧类型,他既是现代化武术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目前武术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因此,研究和总结武侠影视传播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一、武侠影视与武术的联姻
  (一)武侠影视与武术的历史渊源
  1905年由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完成,该片是中国第一部无声戏曲片,长约半小时,影片中既有《请缨》《舞刀》的片断,也有刀、枪、剑、棍等器械的表演,还有对打比武的场面,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发展成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武侠片。
  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起,到今天好莱坞的诸多功夫大片都让全世界对中国武术刮目相看、赞叹不已,中国武侠电影在全球所产生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地位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武术与影视艺术的结缘,不仅对影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影视媒介也对中国武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使武术传播至世界各地,世界各族人民通过电影、电视认识了中国武术并深深爱上了中国功夫。
  (二)武侠影视取得的辉煌成果
  1905年我同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拉开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序幕;30年代,中国武侠片的鼻祖《火烧红莲寺》,连续拍摄了18集,创造了旧中国武术影片拍摄的高峰,掀起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潮;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经典而优秀的功夫片,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引起了全球的轰动;80年代,香港影星成龙的《醉拳》又将功夫影片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由我国著名影星、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首映,就打破了建国以来票房收人和观看人数的最高记录,取得了创记录的成绩;与此同时系列的武侠电视剧《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剧种在全国隆重上映,均获得了骄人的业绩;20世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取得了辉煌成果,使得中国的武侠影片再次被世界所瞩目!
  (三)武侠影视成为武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据王立峰对339人进行了关于传播武术信息几种形式的喜好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受众非常喜欢或喜欢武术影视、武术表演、武术比赛和武术新闻,分别占调查总人数有82%、61.1% 44.8%和18.30%(表1)。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武侠影视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武侠影视不仅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武术,而且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他所表现出的震撼力、力量和优美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武术,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武侠电影对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武侠影视无疑成为我国武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二、武侠影视突破了武术传播的限制
  (一)人际传播制约着武术的传播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延绵了数千年,其传播和发展受我国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很深,武术各门各派始终遵循“传内不传外,传徒不传他,传男不传女”祖宗规矩,采用“家族传播”和“师徒传播”等人际传播方式,以传统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来进行面对而、手把手的传授,并以“秘法口诀”或“谚语格言”的传承形式世代棚传,以确保本门派拳种的“正宗”血统和在武林界强势的地位。在这一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很少运用其他传播方式来实现各拳种门派之间的传播。这种与外界缺乏交流的武术传播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武术技术与知识的交流、继承和传播:正因如此,尽管武术内容丰富,但仍未能形成统一的武术传播体系,来实现武术大范围的传播,而传承留下来的拳谱和秘诀,绝大多数随着继承人的存在而存在,逝去而消失,这种单一的、一脉相承的人际传承方式是影响武术传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二)门派传播限制着武术的传播
  五千年文明浸润的中国武术,其门派林立,流派众多,各门各派的拳种多样、风格特点迥异,即使相同的门派拳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如:众所周知的太极拳,陈式和杨式的风格和特点不相同,而吴式、孙式和武式也是如此,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武林各门派之间时常发生争执和对抗,所以各门派只对本门弟子传授技术,不得外传,这样“门派传播”“家族传播”或“师徒传授”的传播方式,就仅仅局限在其门派范围之内,他具有很强的封闭保守性,以此,造成各门派之间的相互保密和封锁,形成武林中所谓的“门户之见”,因此,门派传播只是一种内部的传播方式,其传播力、影响力有限,无法肩负或实现武术令面的大范围传播,这也是影响武术传播的另―个最重要的因素。
  (三)地域环境束缚着武术的传播
  中国武术的产生、衍变、丰富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完成的。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我国幅员虽然辽阔,但三面壁障一面临海的地势,不仅通行穿越十分困难,并且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这种地理的阻隔对武术的传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和挑战,以此造成自然封闭与隔阂严重地影响和束缚着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在这样自然分割的地理环境下,在国内先后形成了几个区域性的大拳系,如:少林拳系、南拳拳系、峨嵋拳系、武当拳系等等,这些拳系,带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武术传播特征,不利于,也不可能实现武术大范围的传播,大家熟知的“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就是对区域传播的最好概括。同样,中国武术在漫长的国际化传播中,也受到地域环境的严重影响,只能局限于一面临海的各国。如:日本、韩国和东南哑一些国家。因此,区域传播是束缚武术传播的第三大重要因素。   (四)无限制的全球武侠影视传播
  中国武术在数千年来的传播中,主要依靠家族传播、门派传播、寺院传播、组织传播等传播的方式来进行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但因受许多传播因素的限制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未能有效地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而不被世人所知。如何打破原始的传播模式,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把武术传播给大众呢?功夫巨星李小龙利用电影媒介在传播广度和速度的优势,打破“门户之见”,打破中国武术闭关自守的状态,突破地域、时间、空间及语言的限制,把他的武学思想、截拳道技击技术、中国文化搬上银幕,开创了电影媒介传播武术的先河,实现了功夫影片的无限制全球传播。他的影片不仅以最直观、最生动、最逼真的画面展示中国武术无穷的魅力,传递武术的信息,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他用全新的电影方式诠释了巾国武术,使武术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成为超越民族与国界的国际交流“语言”。由此武术进入由人际传播到媒介传播发展的新阶段,开肩了武术全球化传播的旅程,成为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三、武侠影视丰富了武术传播的内容
  (一)展现武德内涵
  中国武术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如果仅仅把武术作为一种格斗技术来看,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武技没有什么的区别。他区别于其他国家武技的关键正在于他除了具有精深的技术外,更有一套丰富的武德理论,武德是中国武术之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修养是对习武者思想、感情、精神、意志、理想、追求、习惯等优秀品质的高度概括,也是习武者人品道德的重要准则,他们深信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的习武者,武术造诣才有可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但武德有时它难以用语言或文字进行准确的表达,而武侠影视作品则可通过生动的影视画面、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体思想,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深刻的武德内涵和武术的真谛。因此,“尚武救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除恶扬善”“见义勇为”的武术精神成为了武侠影视作品的思想主线。在电影《夺标》中,武林各派放弃门派的纷争而为参加世运会而举行捐款表演赛,这充分体现习武者的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武学精神和人生哲理的融合使武侠电影呈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丰富内涵。电影《黄飞鸿》就塑造了一位侠义形象,具有武术宗师风范的黄飞鸿,他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与道德的楷模,他诠释着中国人做人的准则;而李小龙则在《精武门》中讲到:“我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句经典的台词则体现了自立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武侠影视不仅丰富了武德的内涵,还以最直接、形象、真实、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地打动着人们,激起人们的共鸣,更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武术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内涵,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传播传统文化
  武术竞赛是目前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们发现,在各级各类的武术赛场上,观众席上就坐的只有我们参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这种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现状让现代竞技武术的生存和发展陷入绝境,为什么呢?传播学者张昆认为,传播效果与信息量的大小成正比。缺乏武术传统文化内涵和武术特色、特点的体操式竞技武术怎会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呢?然而武侠影视在武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他已经超越了语言、文化、时间、空间的差异和障碍,用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着武术信息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他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独放异彩。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改革陈规旧式,其首作《大醉侠》以雅俗共赏的中国山水画、空灵写意的禅意和儒雅的意境给观众以视觉冲击,引导了中国式武侠电影对中国山水画意境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和运用;《功夫熊猫》中,渗透了许多中国文化,如中国“象形拳”、中国熊猫,中国音乐等等,他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魅力。李安在《卧虎藏龙》中,不仅注重场景的写意渲染,更把诗情画意的画面建构,作为人物心灵的体现,景为人物心理活动的载体。该片所营造的不仅是画面的禅诗,更是人物性格的温文儒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影片生动充实而富于内涵。张艺谋在《十面埋伏》中,设计的“竹林飞刀”和“竹阵困人”的场景,该场景以美轮美奂的古典诗意效果,生命间的搏击,透露中华武术的生生气息。因此,武侠影视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冲击和享受,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熏陶与慰藉,这才是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三)增添娱乐欣赏
  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娱乐结下不解之缘,娱乐足电影同有的内涵,是其重要功能,甚至可以说是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电影家协会调查显示:看电影仍然是当今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之一。在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好莱坞励志动画片《功夫熊猫》中,憨态可掬的熊猫、帅气超酷的动作、精湛娴熟的功夫、诙皆风趣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浓墨重彩的中国风情使人荡气回肠、开怀大笑。他不仅有效的避开了武侠片中的血腥格斗和屠杀,还给观众带来了惊险与刺激的快感。《十面埋伏》中,逼真的武打、绝技的飞刀,如画般的场景、速度极强的画面,都让观众赞叹不已。影视作品以其精湛的特技和电脑特效的制作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并且表现得天衣无缝、精彩绝伦,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拍手叫绝,他们的表现使人们从中获得欢乐和满足。武侠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娱乐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受众人群,这也是武侠影视比其它传播媒介更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呈现技法武功
  目前中国武术官方传播是以体育化、竞技化的武术为主体,以散打、长拳、太极拳、南拳等项目为主要内容,致使许多国外人,认为竞技武术就是武术。尚不知,竞技武术只是武术体系rf,的一小部分而已。传统武术门派的单项传播也是如此,他们都不能达到全面展示和全面传播中国武术的目的。相对而言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既有《精武门》的“截拳道”、《宇宙追缉令》的“八卦掌”、《太极张三丰》的“太极拳”、《霍元甲》的“迷踪拳”、《黄飞鸿》的“洪拳”、《功夫熊猫》的“象形拳”、《叶问》的“咏春拳”等各类拳种的演练,也有《猛龙过江》的“双节棍”、《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卧虎藏龙》的“两仪剑法”等各类器械的表现,还有《少林寺》“十八般武艺”的展示,有赤手空拳的格斗,也有刀光剑影的对打和独门暗器的发放……,包罗万象的展示、精彩绝伦的演绎、形象生动的画面让观众领略了武术各门各派的风采和奥秘,达到了全面传播武术的目的。   四、武侠影视提高了武术传播效果
  (一)武侠影视增强了武术传播力与影响力
  传播力是指大众传媒将信息向全球扩散的能力。传播力是影响力的基础,由于中同武术传播受传统保守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太深,在漫长的时间里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圈子,其传播力、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人民日报》在2005年关于《难忘李小龙》中报道:“这恐怕是传统武师难以想象,也不能接受的,仅仅几年时间,通过电影这个大众传媒,‘中国功夫’就令西方人如雷贯耳,西方语言中也有了‘功夫’一词”,李小龙开创的功夫片也成为中国电影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中国导演何平曾称“功夫片是华人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从此在世界电影殿堂里增加了功犬电影这个全新品种。也正是李小龙,使中国武术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至今不衰,他的影片使无数人对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对武术的全球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功夫巨星李小龙曾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李小龙被美国报刊赞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也称他为“武之圣者”;功夫以成为中国人在外国人心中的形象,使得外国人误认为中国人个个都会功夫,以此可见武侠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多广、多大、多强!总之:武侠影视传媒以其具有的受众人多、覆盖面广、影响广泛、传播迅速的特点和渗透性、直观性、感染性强的特征远远超过了传统武术单向式传播的方式,极大而有效地提高了武术传播力与影响力,他对促进东西方武术文化的交融,推动中国武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力,成为了武术跨全球传播中最重要的力量。
  (二)武侠影视拓宽了武术传播的方式与途径
  功夫巨星李小龙凭借《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四部武侠电影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掀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热潮,各国的影迷会、截拳道的协会、俱乐部相继成立;李连杰的《少林寺》上映,使少林寺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多少人不远万里前来少林寺习武学习,一夜之间登封地区的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激增,竟达到100余所,学员数万人;在此影响下传统武术比赛、竞技武术竞赛、武术交流大会等赛事开展的如火如荼;1982年创建了第一个全国性武术刊物――《中华武术》填补了武术传播的另一个空白;2004年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武术搏击.比赛为主题,融武术、竞技、娱乐于一体的高端栏目――《武林风》;2007年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栏目开始首播……,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武侠影视带动了武馆武校的兴起与门派的兴旺,促进了武术传播媒介发展,拓宽了武术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加快和推动了整个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三)武侠影视扩大受众人群和习武人口
  传播的最后环节应该是传播效果。因为“传播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有传播者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武侠影视的传播效果需要得到越来越多受众人群的认可。1928年,第一集《火烧红莲寺》在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其观众人海如潮、气氛热烈、万众争看的火爆场面令人赞叹,影片的票房与人气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地步;李小龙的优秀武术电影作品使全球影迷人数超过2亿人,李小龙成为世界影迷最多的武术家,他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多影迷武术家的世界纪录。根据1989年美国出版的武术辞典记载,美国的中国武馆当时就有5197所,习武人数过百万;80年代初,李连杰的《少林寺》在全国影院专场放映达半月之久上映,吸引观众达到数亿人次。武侠影视凭借其很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先声夺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人群观看武术、走进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这大大提高了武术传播的效果,提高了人们参与度,推进了武术普及度,有效地扩大了武术的受众人群和习武人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145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