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彬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相关性,及时有效地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程序。结果 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6 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及时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有效预防AMI复发、降低近期病死率效果确切。结论 AMI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康复期护理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康复护理
  本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为AMI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程序,降低近期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6例,其中男271例,女55例,年龄(67.4±8.3)岁。高血压212例,合并高脂血症179例,合并高尿酸血症54例,合并糖尿病92例,吸烟史85例,肥胖93例,有家族史67例。AMI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指南[1]。
  1.2静脉溶栓治疗方案 溶栓方案根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排除亚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1.3方法 通过病史资料采集,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与AMI近期病死率之间的关系,针对个体化差异制定康复护理程序,包括宣传教育、个体化护理评估、预警护理、家庭舒适护理、药物预防及治疗、心理舒适护理。
  2 结果
  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6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
  3 讨论
  3.1近期病死率的影响因素
  3.1.1年龄、性别对AMI近期病死率的影响 女性AMI患者近期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与男性相比,危险因素中除吸烟率低于男性外,女性患者年龄较大,这可能和绝经期前女性雌激素保护作用相关。本组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男性,这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因此,性别、年龄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3.1.2发病就诊时间对近期病死率的影响 入院距发病时间>6 h的患者近期病死率高于<6 h的患者(P<0.05)。冠状动脉闭塞18 min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即出现坏死;闭塞3 h后坏死区扩展至全层的2/3,闭塞6 h可引起透壁性心肌坏死,所以AMI患者溶栓的最优时间窗是发病后6 h以内治疗成功率高,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会明显降低。
  3.1.3梗死部位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 本文资料显示前壁或前壁加下壁、侧壁患者的近期病死率高于其他室壁(P<0.05),这与国外统计相一致。由于前壁是决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键部位,因此前壁梗死会导致更多的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3.1.4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病死率的影响 急诊溶栓治疗与急诊介入治疗对AMI的作用机理都是再灌注治疗,使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减少坏死心肌数量,改善预后。与保守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P<0.05);追踪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又较溶栓治疗患者病死率低(P<0.05),证明在AMI中应用支架植入术安全有效,再灌注成功率更高。
  3.2冠心病危险因子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中的比较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脂血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肥胖、家族史,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3.3康复护理程序的启用
  3.3.1个体化护理评估 一般在患者住院的第1~2d通过咨询方式(患者或家属)为患者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内容包括:目前生活状态、文化程度、家族病史及防治态度、危险因素知信情况、对AMI疾病的认知情况、饮酒吸烟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通过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综合测评建立一套AMI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
  3.3.2宣传教育消除诱因是AMI疾病防治的关键 宣传教育以介绍AMI发病的相关知识和了解预警症状及其防治措施为主,分析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寻合适时机采取个体化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预警因素,教会患者自我观察、保健知识及自救方式,全力提高AMI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认知能力。
  3.3.3预警护理 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AMI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实施连续的动态监测;重视早期预警护理,因为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提高,疼痛常被并存病症状掩盖,许多病情不能及时发现。
  3.3.4家庭舒适护理 AMI患者往往由于高龄、卧床时间长及治疗、生物钟紊乱,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建立正常的生活周期,如:合理饮食、起居规律、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控制感染等。每天协助患者或让患者自己进行康复活动前和活动中均询问病情,测量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异常表现则按康复活动计划逐日进行,活动时或结束后不久出现不适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康复活动时出现应立即停止活动)直到恢复活动前状况为止[2-3]。
  3.3.5药物预防及治疗指导 向患者介绍AMI疾病正确合理的用药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定期查看药物有效期并在使用前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降糖治疗早期掌握区分诊断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积极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控制体重和高脂血症等。
  综上所述,AMI患者的近期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吸烟、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可通过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建立个体化康复期护理程序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降低近期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滕艳霞,林静.2种穿刺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8c):33-35.
  [2]王春梅,吴学思,韩智红,等.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2):126-129.
  [3]沈红,陈湘玉,曹红梅,等.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20-21.
  编辑/罗茗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318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