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春燕

  [摘 要] 运用区位熵法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发现自1998年后山西省的物流产业就初具专业化程度;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不显著。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物流行业的背景下,山西省物流业不应该主要依附煤炭产业的发展,而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积极推进物流产业集聚,从而与山西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47-03
  一、引言
  产业集聚主要指某一产业的各种资源要素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断集中的过程。产业集聚不仅可以增强区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目前,针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分三种类型。
  (一)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王非,冯耕中(2010)在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集聚区概念,并归纳出了物流集聚区形成机理:外部规模经济是物流产业聚集内在动力,市场集中是物流产业集聚外在引力,各地方政府是物流产业集聚直接推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产业集聚重要技术驱动力[1]。王婷(2010)深入分析了港口物流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价格领先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与经济扩散效应[2]。
  (二)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
  陈云萍(2010)对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集聚过程中的各种集聚模式进行分析[3]。杨龙龙,汪传雷,丁童慧(2016)对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进行PEST分析并深入研究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进而针对皖北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4]。
  (三)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房莹,王杨(2009)从物流产业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了辽宁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因素,利用区位熵系数对辽宁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与第二产业集聚度进行比较研究[5]。关秋燕(2015)将全国31个省划分为五个区域: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首先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其次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6]。
  上述研究主要侧重在全国范围或经济发达的省份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而对经济不发达的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从这个角度出发,论文选择山西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计算了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
  二、山西省物流业集聚测算
  (一)产业集聚测算方法
  最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如下:空间基尼系数、空间集聚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
  空间基尼系数是克鲁格曼1991年提出,当时主要用于测算美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现在主要用于测算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一种指标,但是该指标的缺陷是在衡量产业在空间集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
  因空间基尼系数在衡量产业在空间集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这一缺陷,产生了空间集聚指数(E-G指数),E-G指数能跨产业、跨时间的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比较,但是E-G指数要求同时具备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数据,而一般情况下,企业层面的数据比较难获得,故使用这一指标也有相应的困难。
  赫芬达尔指数因考虑了地区数目和产业规模两个因素,能很好的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但是这个指标的缺陷是它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很难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
  区位熵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不仅能反映某一区域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衡量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而且数据的获取比较容易,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通过上述分析,考虑到各种指标运用的优劣性及实际数据获取的容易程度,笔者采用区位熵法来测算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
  区位熵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1)中,P――全国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
  s――山西省;
  Ps――山西省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
  w――物流产业;
  Pw――全国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
  Pws――山西省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
  在公式(1)中,分子是山西省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物流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分母是山西省全部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全部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值相比,是将山西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物流产业发展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反映了山西省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其值大于1,则说明山西省物流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集聚度高;其值小于1,则说明山西省物流产业专业化程度低。
  (二)数据的获取与说明
  论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时间跨度是从1997-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涉及到的数据有全国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数。
  其中,对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数予以说明:一方面现代物流业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而且现代物流业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故也包含通信业;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现代物流的详细统计,而是把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归为一类进行统计。所以,对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数的选取,则以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职工就业人数来代替,以反映我国及山西省的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   (三)山西省物流业集聚度测算结果分析
  将原始数据带入公式(1)中计算,得到山西省1997年至2014年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如表1: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1998年开始,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就大于1,说明山西省物流业自1998年开始就达到初级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表1显示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的值在1-1.1之间的年份是1998-2006年、2010年和2013年,而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的值大于1.1的年份是2007-2009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山西省物流业呈现出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特点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而煤炭的外运需要物流业的大力支持,故自1998年以来山西省的物流业就初具专业化规模。
  三、山西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
  (一)方法的选择
  现有的量化分析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回归分析,但是回归分析在应用时要求:一是研究样本数据量大;二是研究样本数据分布呈规律性分布。
  基于以上两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比较复杂,并不一定呈现规律性分布,故选择另一种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不仅不要求数据分布必须是规律性的,而且能运用有限的数据计算各因素间发展态势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
  (二)计算过程
  1.设参考数列、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用Xw(t),t=1,2,…,n表示;
  比较数列: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用Xs(t),s=1,2,…,m表示。
  2.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使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均值化处理、初值化处理,论文采用均值化处理。
  均值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公式(2)、(3)。
  3.灰色关联系数
  将参考数列、比较数列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新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新的参考数列用Yw(t)表示,新比较数列用Ys(t)表示。
  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4.计算关联度。
  根据经验,当ρ=0.5时,两因素的关联度大于0.6便认为其关联性显著[7]。
  为了衡量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论文采用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比较数列,具体数据见表2。
  (三)计算结果
  将表1和表2的数据经过公式(2)(3)(4)的计算,得到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系数,如表3数据:
  将表3的数据按照公式(5)计算,得到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的值是0.55。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2007年,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联系数是直线上升的,从2000年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显著,到2007年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显著,这是鉴于2000-2008年之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煤炭行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山西煤炭产业的年产量从2000年的2亿吨上升到了2008年的6亿吨,山西煤炭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2007年达到了最显著的联系。
  但是从2008-2014年,山西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系数直线下降,虽然2008年、2009年的关联系数仍然大于0.6,但是这时随着全国经济对山西煤炭需求量的下降,山西物流业发展也相应的受到了冲击,山西物流业与本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也由显著转化为不显著。
  从1997-2014年,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的值是0.55小于0.6,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总体上分析并不显著;主要就是因为山西发展的特点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性经济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依靠煤炭业发展,在这18年的发展中,煤炭业并不是一直繁荣发展,造就山西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整体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论文对1997-2014年的山西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利用区位熵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自1998年开始就大于1,达到初级专业化水平;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从1997年―2014年总体上分析并不显著,主要由于山西物流业发展依附于煤炭业的发展。
  由于能力有限,论文的不足之处:对山西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主要用就业人数进行计算,研究面偏窄;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物流行业的背景下,山西省物流业不应该再主要依附煤炭产业的发展,而应该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积极推进物流产业集聚,从而与山西经济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非,冯耕中.我国物流集聚区内涵与形成机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4):44-47
  [2]王婷.港口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及竞争优势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6):198-200
  [3]陈云萍.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形成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85-90
  [4]杨龙龙,汪传雷,丁童慧.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38-41
  [5]房莹,王杨.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机理与集聚度研――与第二产业相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07-108
  [6]关秋燕.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7):158-162
  [7]关高峰,董千里,白泽平.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关联性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2,9(31):245-248
  [责任编辑:王凤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690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