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我国最庞大的就业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此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同样令人关注。立足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背景,从大学生就业意愿入手,通过问卷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期望能够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真实状况,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意愿;单位地区与类型;薪酬期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127-03
  一、调查设计及过程
  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以期真实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调查问卷对象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但鉴于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多,无法进行全面调查,因此决定在广东财经大学内进行抽样调查,对象为该校2015届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33份,其中男生278份,占4%,女生155人,占36%。农村生源186人,占43%,城市生源247人,占57%。调查的结果以选择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显示,若该题为多选题则其中百分比为选择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分析前先看一下表中的统计结果。
  (一)毕业打算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59%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些学生在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学生们很多时候不能如愿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希望在工作中锻炼和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兴趣,当然也带有“骑驴找马”的心态。19%的学生选择考研,这个比例并不小,一方面学生们希望借助读研规避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便于在往后的就业中更具优势。对于其余学生,有18%的人选择“不找到满意工作则不就业”,6%选择“考取公务员”,4%和2%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对于选择“不找到满意工作则不就业”的学生,这个占据了18%,比例稍大,这些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他们自信与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决心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另一类则是钻牛角尖的学生,他们则有可能脱离实际,这样的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无疑是早已经搬起了砸自己脚的石头。
  (二)单位类型与区域分析
  在所列出的单位类型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政府机关60%,教学科研单位52%,国营企业51%。对于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业的独占鳌头,这说明学生们的求稳心理还是非常明显,当然,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这中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安稳并且具有社会地位,这正是大部分国人所追求的。在工作地区的选择上,51%选择在广州地区工作,21%选择回生源地,17%选择深圳,30%选择珠三角地区,2%选择西部地区。广州是一个大城市,福利高,拥有众多发展机会,选择在广州工作,不管是外地学生还是广州本地学生,广州都有很大的吸引力。21%学生选择回到生源地,这个要与单位类型联系起来分析,这类型学生,大部分回到生源地后的工作单位属于政府或者国营企业的概率很高。一方面是地方级政府或国营单位竞争不大,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政策的影响,与求稳心理联系,就能够明白学生选择回生源地的原因。
  (三)薪金分析
  在期望工资中,选择1 000~2 000元占1%,2 001~3 000元占8%,3 001~4 000元占46%,4 001~5 000元占30%,5 000元以上占14%。以广州市的标准而言,3 000~4 000是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平均标准,大部分学生选择平均标准工资水平说明大学生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高水平的工薪待遇,这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一般技术类的工作在广东甚至全国都有高水平的工资,在调查中发现,选择高薪意愿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工科生,他们大多愿意从事技术类工作。
  在最低容忍工资选择中,50%学生选择2 001~3 000元。以广州为例,这个范畴的工薪水平是保障基本生活的水平,这反映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但是,有共计41%的学生选择3 000元以上的工薪水平,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在如今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们对自己过于高估,认知不足,容易出现找到工作不签协议的情况,这需要引起重视,错误的择业观往往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1]。
  (四)影响因素分析
  79%的学生选择成长与发展空间对工作的影响因素,这说明当今大学生对于就业有了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也体现了一种转移心理,即当前无法得到的待遇期望在往后的发展中能得到,事实上,关注本身的职业发展而不是鼠目寸光地盯着眼前的利益对于学生的就业是有帮助的。66%的学生在“薪资福利”一项上做出了选择,这合情合理,但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学生们难以摆脱传统的就业理念,认为当前的利益来得更实在。
  (五)愿意到西部或者基层分析
  51%的学生不予以这方面的考虑,这容易造成一种现象,就是人才浪费。西部开发是国家的一项政策,但因为辛苦、环境恶劣、远离家人等等因素,广东学生一般很少考虑,当然这中间也有对政策不了解的因素,但是,不愿意的心理也造成了他们不愿意去了解政策。
  三、调查结论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以及其所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方面
  1.就业形势认知更加清醒。应届毕业生对自己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可喜的是,不少毕业生在开始进行就业求职前对就业形势进行了初步了解,加强了对就业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减少了茫然不知所措或者盲目乐观的现象。在面临2015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稳定发展道路,这类型的学生对未来形势充满希望,根据形势调整目标,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面对未来。   2.职业目标的选择更具长远性。十年寒窗苦读,每个学生都渴望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但是在面临五花八门的单位类型、各有利弊的地区选择,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必要的指导,社会上流行什么,什么就成了香饽饽,这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一切紧跟潮流的做法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困惑[2]。而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单位类型、地区、薪酬等的认识更趋理性,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利益,特别是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特别看重“成长与发展空间”这一职业因素,这体现出学生对于职业目标选择的长远性。
  (二)消极方面
  1.就业期望值过高。调查显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学生都调整了就业期望值,特别是薪金方面更趋于合理,但在工作地域、单位选择等方面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挑剔的心理,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3]。通过调查发现,择业期望值虽然进行了调整,但调整的幅度还过小,与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难以匹配,学生的就业意愿难以得到满足,心理挫败感就难以避免。
  2.不愿意到西部等地区服务。对于国家政策,不能调动起学生对于西部开发的积极性,一方面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可能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出现问题。不了解政策是一点,但是归根结底,毕业生们也不愿了解,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毕业后打算留在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毕业生占多数,这说明广东的学生由于生活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受的苦并不多,并且所在地区机会相对于其他地区机会较多,不愿放弃这种优越的条件。毕业生们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西部那种艰苦的条件。
  3.对创业望而却步。在调查样本中,有2%的学生表示愿意自主创业。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但许多创业公司刚起步,没有雄厚的资本,难以渡过难关,纷纷倒闭,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成功率的估计值不高,暂时还看不到创业前景,所以采取观望态度。限制学生难以创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业的资本不足,构想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
  参考文献:
  [1] 周琳,李燕.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构建分析[J].北方经贸,2012,(8):62.
  [2] 刘雪梅.大学生职业成功观对就业意愿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3,(3):81.
  [3] 李丹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3):21-24.
  [责任编辑 吴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244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