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当代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展

  摘 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对北京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现实状况进行描述,并运用对应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着重对高中生的幸福感进行研究,找出影响高中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特别之处在于,综合分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学生的现实状况。对他们的一些性格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挖掘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并分析特征间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这对于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怎样的教育手段将有很大帮助。教育不光应该“因材施教”,更应该“因时施教”。
  关键词:对应分析;因子分析;Kendall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高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60-02
  
  一、研究目的
  孩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群体。在我国,80后的独生子女的成长更是受到家长们的普遍重视。于是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几岁就博览群书的“神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天才少年,TOFEL考满分的英语“大师”……家长们尽其所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只为使孩子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以生活得更幸福。然而,却通常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本以此给广大家长一些启示。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次问卷的发放范围遍及北京多个小学、初中、高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千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年级组调查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初中组为初二学生,高中组为高二年级学生。然后经过仔细的录入及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550份,小学组939份,初中组1015份,高中组1596份。通过对变量的筛选和剔出得到了本文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下:
  Y:是否感到幸福:1=非常幸福,2=比较幸福,3=一般,4=不太幸福,5=不幸福
  grade:学生的年级组,其中1=小学,2=初中,3=高中
  sex:性别:1=男,0=女
  type:学校类别:1=重点学校,2=普通学校
  X1:每天睡几个小时;X2:每天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X3:每天锻炼几小时;X4:是否喜欢上学;X5:在学校的心情如何;X6:是否愿意参加学校或社会活动;X7:父母是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X8:是否使用手机;X9:每月零用钱数;X10:学习压力;X11:是否能和班主任沟通;X12:是否上辅导班;X13:上辅导是否自愿
  三、数据描述
  (一)整体幸福感分布。
  图1反映的是中小学生的整体幸福感,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小学生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认为自己比较幸福的人数最多,非常幸福的居于其次,而认为自己幸福度一般和不太幸福、不幸福的人数依次递减。
  
  (二)不同性别的幸福感分布。
  表1反映的是不同性别学生幸福感差异显著性的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的结果显示,双尾面积为0.622,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两组人群幸福感无明显差异的原假设。
  (三)不同学校类别的幸福感分布。
  笔者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从样本均值上看出上重点学校的学生的幸福感略微高于上普通学校的学生,但通过表2中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双尾面积为0.163,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两组人群幸福感分布相同的原假设,即认为是否上重点学校并不能显著的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这里就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幸福感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查询大量网上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感同身受,认为这样的差异是非常合理的:(1)小学生正在处于老师、家长的百般呵护中,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在心理上并没有成长的很成熟,在思考问题上,主要还是考虑玩耍,怎样过的开心。(2)初中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根据心理学的认识,这一时间段的人会产生叛逆思想,有很多理想和抱负,也刚刚感受到课业的压力。同时还正在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关键。(3)高中生的幸福感相对比较复杂。这比较好理解。对于高中群体来说,大家无论在思想上、观察事物的角度上都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心智也开始转为成熟。自己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人云亦云。也许有的人学业顺利,家庭幸福,那么他就非常幸福。有的人在上了高中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学业受阻,那么他就可能非常不幸福,再加上感情问题,高中生的幸福感就更加趋向复杂化。这对于学校的教育来说就有了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初中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个时候的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正是可塑之时,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就非常的可惜了而对于高中生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则在下面的第四部分中涉及。
  四、统计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得知,不同的年级组别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程度,高中生普遍感到不幸福,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在问卷中,某些变量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比如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和完成作业时间之间,在校心情和是否喜欢上学之间,为了达到简化数据和分析方便的目的,对原始的X1(每天睡几个小时)、X2(每天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X3(每天锻炼几小时)、X4(是否喜欢上学)、X5(在学校的心情如何)这五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软件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
  (一)因子分析的前提检验。经过球形检验,KMO值为0.509偏高,而Bartlett检验的尾端概率面积为0.00,高度显著,因此说明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二)共因子的提取和解释。选取两个公因子后,SPSS给出的计算结果如表3,可以看到,仅两个因子就可以解释一半以上的变动。
  有表4可以看到,在第一个公因子中,喜欢上学和在学校心情两个变量的因子载荷很大,因此可以将公因子1定为“喜欢学校程度”因素;公因子2中,每天睡眠时间、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天锻炼时间的因子载荷比较大,因此公因子2定义为“时间分配”因素。由图2可以看出,两个公因子基本已经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三)影响高中生幸福感的可能性因素。由于数据中的绝大多数变量为非连续型变量,故此处运用Kendall相关系数来判断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幸福感与各因素的Kendall相关系数表
  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除变量X6(是否愿意参加学校或社会活动)、X9(每月零用钱数)、X12(是否上辅导班)、公因子2(时间分配)外,其余相关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显著的不为0,因此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了高中生的幸福感,因此用方差分析方法做进一步讨论。
  (四)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将上面的各变量引入模型,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6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X8(是否使用手机)、X11(是否能和班主任沟通)、公因子1(喜欢学校程度)都是影响高中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而X7(父母是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X10(学习压力)、X13(上辅导是否自愿)对高中生的幸福感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显著因素分析
  除去学生主观上对于学校喜爱程度(公因子1)这个协变量的影响因素后,对其他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由于本次调查中幸福感选择的序号越小,表明幸福感越强,因此,幸福感序号均值越小,表示此类人群越幸福。
  1.是否适用手机
  由表7可以看出,使用手机的高中生幸福感高于没有适用手机的学生。
  2.是否能和班主任交流
  由表8可以看出,可以和班主任沟通的学生幸福感普遍较强。
  探索性分析:
  上面的方差分析的结果看似很让人费劲。为什么“是否使用手机”和“是否能够和班主任沟通”两个因素会显著影响高中生的幸福呢?
  综合来讲,高中当然是以学业上的教育为主,学习优秀,自然幸福感会上升。同时要注意个别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因为自卑所产生的忧郁症、偏执等等。要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学生由于外界压力过大而误入歧途。
  五、结论
  高中生课业压力普遍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这个群体中感觉不幸福的人数最多,而本次高中组的受访对象为高二学生,受访时间为5月中旬,正是备战会考的阶段,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都很大,学习时间都远远高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与家长的交流也因为繁重的课业而相应减少。因此,造成这个群体中幸福感差异的因素并不是上面所说的两个因素,而是另外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潜在影响――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是否使用手机,反映了高中生平时是否与同学交流;和班主任的沟通与否代表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状况。通过本文得出的结论――使用手机、与班主任沟通的高中生幸福感较强,表明高中生需要融入集体,需要友谊、需要老师的关怀,而家长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给与支持和引导,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交流,和老师谈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这个“压力群体”度过“非常时期”。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8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