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水之间的礼制人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徽派民居是我国典型的民居形式,受其地理位置、地方文脉的影响,体现出顺应自然之美、建造随机有法、形象和而不同、空间虚实相生、深厚哲学底蕴的特点。
  
  
  关键词:礼制 随机有法 和而不同 虚实相生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on a residential residence is the typical form, by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context, which reflects the conform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build it, image and random and different, space void-solid combination, and profou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morality and different some random void-solid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自古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而且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因而各地的传统民居聚落和建筑形式也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各地的地方风格与文化特色。目前遗留下来的主要形式有四合院、徽派民居、江南民居、福建土楼等等,之中的徽派民居就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徽派民居指的是古徽州地区的民宅,它们坐落在皖南赣东北的山区、丘陵之中。目前多见的基本为明、清时代的民居,且成片保存下来。它们或富有明代的疏朗淡雅的韵味,或具有清代的精美繁复特色,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1自然之美
  徽派民居往往成群布列,沿着地面等高线灵活的排列在山腰、山脚或山麓上,而且村镇的形状就随着地形和道路的方向逐步发展,极不规则。村落大都依山傍水或靠山近田,顺着河流或山溪展开,有时涧溪穿村而过。这样整个村落就包括了小桥、古树、溪流、古亭等这样很多的自然元素,衬托在整个山光水色、花红田绿之中,再加上建筑群的青瓦白墙、封火檐高耸,高低错落富于变化,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非常的富有生气 (图1)。
  同时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更具启迪性的意义:中国民居中人工创造的美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很少有牵强附会之作。无论是民居的形象、色彩还是质感、光影等等,几乎都与功能、材料和结构紧密结合,如封火檐(即马头墙、封火山墙:为建筑两侧山墙高出屋顶的一种做法,用以避开其他建筑的火灾蔓延至自身)防火(图2)、门罩(门罩:建筑入口上方挑出墙面的构件,类似于小雨篷,起到遮阳避雨与装饰的作用)遮雨、屋脊压瓦堵缝等等。这样,徽居中的形态构成因素和装饰一开始就是依附于实用需要的,这就注定了它的“原生、自然、有机、质朴”的个性,其“拙”之美、“生”之美,是任何矫揉造作都难以匹敌的。
  2随机有法
  各乡土民居一般都就地取材,如山之木、原之土、滩之石、田之草等等,这就使得幢幢民居宛如生长于大地,与自然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依山就势,该悬挑则悬挑,该支撑则支撑。在民居聚落的布局上,沿河溪则顺河道,傍山丘则依山势;有平地则聚之,无平地则散之。这看似无法,但无法之中则寓有“顺其自然”、“因地制宜”之大法 。
  徽州山明水秀、风景如画,而徽州的民居建筑则充分地适应和发挥了这里的山水特色。村落注重整体规划,选址巧妙,讲求风水,结构完整 ;建筑讲究负阴抱阳,依山就势,利用水源,因地制宜,有平地则聚、无平地则散(图3)。此外,在外形上,徽派民居群落一般都为高墙窄巷、宽厅小窗,这也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其一因为徽派民居大多分布在人口集中、耕地短缺之山乡,平整而集中的建宅基址得之不易,因此人们选择了高密度的宅地规划模式;其二是因为气候的潮湿与炎热,使得建筑物的隔热与通风显得十分重要。顺其自然的狭窄街巷可以获得更多的荫凉并常使凉风习习、穿堂入室。
  3和而不同
  在中国的民居模式中,院落式民居是最普遍的一类民居,也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农耕社会里最先进的一种民居模式,也是封建社会形态物化自然环境较理想的一种模式。中国民居中,四合院、徽派民居、云南一颗印、福建客家土楼都是院落式民居的不同发展形式。
  从根本上说,徽居其实是古越人巢居建筑――干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合的产物。徽式合院基本上都是楼房,很少有北方那样的单层合院,即使是一层也架设木底板并留有通气层,以通风排除湿气。明朝的徽州建筑仍然是楼居模式,主要活动在楼上,所以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为1:2。清朝的徽居基本上接受了北方合院活动主要在一层的特征,层高比变为2:1, 但是也保留了巢居的特征,将中堂完全开敞和天井相连,有利于更好地通风(图4)。天井的比例也和北方合院的大不一样,瘦高狭小,这样可以避免夏天的烈日照射,并且形成拔风的烟囱效应,适应炎热的天气。
  各个地区的民居形式,其大体一致的材料、结构和空间、平面的构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人居聚落质感、形象乃至建筑“符号”,体现着民居的“趋同感”,但这相近中又有着千变万化,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整体和谐下的个性发挥,也增强了可识别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虚实相生
  徽居一般都为大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为普遍,大都有两进、三进、四进甚至更多进,但每一进的结构都相同。平面形式多为方形,布局紧凑。且徽居房屋多为二层(偶尔也会有三层)砖木结构。前庭有天井,楼下明间为门厅(二进以上)或客厅,两侧为厢房或卧室。二楼装潢多采用“跑马楼”形式,二进之间有狭长的天井,天井两侧靠墙有窄形廊屋,楼房大多都是双层坡屋顶。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建筑形式――四水归堂(四水归堂:徽州民居的院落四边的屋顶都是斜坡屋顶,下雨时雨水会从四面流入天井中的堂屋前面,称四水归堂)的合院。
  徽居对外是大面积的高耸实墙,只点缀通气的小窗,密集的马头墙造成了徽居封闭的整体外观(图5),这是实的一面;建筑群的内部则用天井来实现和自然的交流,大片的建筑群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天井(图6),天井里有植物盆景的繁茂、有居民生活的气息,这是虚的一面。徽居正是在虚实相生中达到了艺术和生活完美统一的境界 。
  5哲学底蕴
  各个地区的民居形式,尽管材料、结构不尽相同,但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哲学底蕴,物质层次的“硬件”还是建立在精神层次的“软件”之上的。徽州自古文化教育发达,儒家理学对徽州影响深远。徽居的主人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更是一个由儒入商的特殊群体。儒家的尚礼重礼、等级制度都给徽商建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徽州的大多数古民居都恢弘奇伟,走进徽居,从设计、摆设、楹联等方方面面,也都呈现着谦敬免祸、退身养性、勤学守德等等儒文化的内涵,虽历经沧桑,那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仍然濡人耳目,沁人心脾;其中,精心设计的读书氛围更是徽居的一大特色(图7)。
  此外徽居还重装饰,门梁上的砖石雕刻,栏杆栏板等处的木雕都很精美(图8)。徽商不仅追求住宅外形的气势恢弘,还刻意追求内里的装饰美。一处处厅堂房梁的天花板上描金绘彩的装饰图案、房梁下精雕的烘托雀替、石柱脚细刻的云涛旭日、白鹤展翅,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徽派民居形态丰富而不繁杂,巧妙而不做作,在建造中都尽可能地顺应自然,或虽然改造自然却加以补偿。作为民居的聚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充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乡土建筑材料,利用自然温差御寒防暑等等,这反映了崇尚儒家的徽商师法自然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重视生态平衡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49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