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部:今年农资价格稳中趋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楠

  当前我国农资库存和生产供应充足,随着各地春耕用肥市场需求加大,一季度国内农资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后期随着用肥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农资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升态势,部分品种、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和价格快速上扬的现象。
  从目前来看,春耕期间农资供求基本平衡。从需求方面看,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量约为296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农民用肥需求比较旺盛。从供给方面看,一方面,化肥库存总体充足。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底,化肥流通主渠道的农资企业库存化肥为2168.61万吨,同比下降3.72%。虽然总量略有减少,但仍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其中氮肥库存948.17万吨,同比下降8.58%;磷肥239.08万吨,同比增长38.74%;钾肥308.54万吨,同比下降2.06%。另一方面,化肥企业的正常生产并未受影响。虽然煤、电等原料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大部分企业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开工率。此外,国家已经公布了2012年继续实施淡旺季出口调节政策,对确保春耕期间国内化肥正常供应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来看,春耕期间化肥总体供给有保障,不会出现全局性供不应求的状况。个别品种在部分地区出现暂时的供应缺口属正常现象。
  国内农资市场价格明显上涨。2012年一季度国内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农用柴油等农资产品市场价格均有所上涨。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一季度国产尿素平均价格为2372.8元/吨,同比上涨11.78%;国产磷酸二铵平均价格为3533.8元/吨,同比上涨7.01%;国产氯化钾平均价格为3445.8元/吨,同比上涨4.03%;复合肥平均价格为3135.1元/吨,同比上涨12.45%。化肥价格上涨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农产品价格上涨构成了对化肥市场最有利的支撑。2012年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百斤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和12元。
  其次,国家对农业补贴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对化肥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860亿元,两项补贴合计1011亿元,预计2012年补贴力度还会加大。此外在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会继续增加,农民种粮收益越来越高,种粮积极性越来越大,对化肥的需求将有所增加。
  再次,化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今年化肥生产成本大幅增加。2011年冬季以来,取暖用天然气、煤炭需求增加,化肥用天然气供应不足,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再加上目前能源税、电价、人工、安全环保费用等都有所上涨,化肥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最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高位运行。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化肥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2012年一季度国际尿素价格同比上涨12%,钾肥价格同比上涨11%,复合肥价格同比上涨14%。
  除化肥外,我国农用柴油价格明显上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形势趋好,农业用油显著增长,2011年我国农用柴油价格呈明显上涨态势,2012年以来农用柴油价格仍处于高位,1月份价格为8523.8元/吨,2月份上涨至8809.5元/吨,3月再上涨至9071.4元/吨,一季度平均价格为8801.6元/吨,同比上涨7.46%。综合来看,农用柴油上涨的原因:一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柴油采购和加工成本明显提高;二是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一些高耗能企业被拉闸限电,转而增加自发电,柴油需求明显增加;三是民间游资炒作,影响柴油供应。
  从后期走势来看,化肥、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总体将保持升中趋稳的态势。预计各类化肥产品价格还将小幅上涨,之后会逐渐趋稳。3月份和4月份受短时间内供求缺口影响,化肥价格已有明显上涨;预计后期随着企业产量增加,需求有所减缓,价格会逐渐趋于稳定。在资源稀缺和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农用柴油价格很难再回调到8000元/吨以下。
  农资价格上涨,必然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民持续投资农业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今年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预计农资价格上涨不会对春耕生产产生太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煤、电、天然气等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已不可避免。当前要严格控制农资市场价格的大涨大落,适当提高对农民的农资直接补贴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谨防由于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243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