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勘

  我国外汇占款迅速增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指向意义可能大大高于实际意义。
  
  近日央行频频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
  1月12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0月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快于市场预期。在此之前,央行已经分别上调了3个月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和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发行利率。
  2009年4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总量接近8000亿,比3季度大幅提高,而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往往意味着准备金率的上行周期。 外汇占款需要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或者准备金率来对冲,而目前处于利率上行期,央行发行中长期限品种乏人问津,只能通过3个月以内期限滚动操作,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受限,因而法定准备金率提升成为必然。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以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为例,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5%,中小金融机构则保持13.5%不变。也就是说,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将留15元放在央行,而用剩下的85元放贷。
  传统教科书上认为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严厉的货币政策,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基础货币总量保持稳定情况下。我国外汇占款迅速增加,所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就不会那么大,指向意义可能大大多于实际。
  
  实质性刺激政策未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0年1月第一周,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就达到6000亿元,远远高于2009年10月和11月不到3000亿元的月新增贷款额,预计2010年1月份信贷可能在1万亿元左右,第一季度信贷投放仍会达到2~3万亿,全年信贷投放将与原计划同步。
  刺激政策并未实质性推出,此举只是央行为控制信贷规模,防止流动性过度充裕,管理通胀预期所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幅度较小,对资金面压力不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旨在管理流动性,确保银行合理放贷,并维持总体政策支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基调仍为适度宽松,此次上调运用数量型工具进行灵活政策微调。在适度宽松基调内,央行适度微调或将更加灵活。
  从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来看,有利于管理信贷规模,同时超预期货币政策对于管理通胀预期将起到正面效果;短期看市场利率体系轴心上移幅度将高于此前预期,对于大宗商品乃至商品货币而言是短期利空。而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货币政策提前收缩将导致2010年经济增长略微降低;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2010年通胀温和可能性更大;结合信贷投放节奏判断,2010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熨平。
  
  准备金率年内或再上调
  
  2010年宏观调控将更倚重数量工具,加息最早可能发生在二季度末。货币政策收紧更多表现为数量型调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发行收益率提升与信贷额度控制相配合。而由于经济回升的减速和资产价格的回落,可能将于四季度停止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考察央行这一系列措施后果,信贷调控政策趋紧意味着宏观流动性将会继续下降,这将对资产市场构成冲击,2010年上半年流动性逆转可能发生。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些调整还只是微调。因为经济恢复尚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接下来政策走向还需看这次调整之后结果如何而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目前过剩的流动性,央行采取控制信贷措施,下一步如果通胀明显,央行将有可能加息。
  目前来看加息暂时不可能,因为一旦央行采取加息政策,说明货币政策将面临方向性转变,而目前仍是适度宽松的微调。一旦遭遇高通胀的情况,央行才可能采取加息手段。如果流动性得不到更好控制,不排除央行再度采取调整准备金的可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年内准备金率未来还有2至3次上调可能,加息时点也可能提前。同时央票利率还将继续走高,而且还存在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定向央票的可能。
  从历史上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与股市的短期表现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也没有影响到股市的中长期趋势。2007年1月到10月,股市正处于上升周期中,其间存款准备金率8次上调,在消息公布第二日,只有一次股市出现下跌。此后,准备金率也有多次调整,但股市相应的表现则是涨跌互现。
  但通过分析A股历史可以发现,一开始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不大,但当准备金率连续上升到一定阶段后,和股市走势有负相关性。而在货币收缩的初级阶段,只要宏观经济上升,市场趋势大多不会改变,但信贷对股市影响仍然很大。
  对于特定的行业,比如银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可能会相对大一些。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资产的配置,将资金从债券、贷款等高收益品种调整至准备金上,从而对银行的盈利可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作者系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4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