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审计信息化建设瓶颈突破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锦 王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的职能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到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发展已处在“瓶颈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审计 审计信息化 瓶颈
  审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建设的角度看,目前正处在“瓶颈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传统工作思维习惯和与审计信息化的要求不一致;二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程度不一致;三是审计信息化发展与被审计对象发展不同步;四是高技术高投入与低效益问题突出;五是人才紧缺成为制约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六是审计信息化法规建设滞后;七是数据接口影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要突破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这些瓶颈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审计信息化意识
  审计人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自身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做法,转变观念,通过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使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全面准确地理解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将审计信息化工作列入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转变观念,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为推进审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研究,探讨现代化新技术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加强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其次,审计信息化必须适应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问题,它还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手段,提高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上。因此,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工作建设必须使审计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再次,要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部分审计机关和人员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这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要改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审计机关和人员所管辖的信息化程度和特点,以及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考核内容,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不断完善审计信息系统
  1、必须以实现与其他经济业务“三互”为方向
  首先,实现与其他业务的互连、互通和互服务,即“三互”,是审计信息化系统支持经济运作的基础。以实现“三互”为方向,是提高审计信息化实用水平的重要保证。离开与其他业务“三互”进行建设,独立系统搞得再多、再先进也难以真正适应经济监督的需要。当前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自我建设、独立发展的观念,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握实现与其他业务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杜绝设计的单一性,从业务上保证接口的统一性,使得审计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合,避免建设因业务而异造成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浪费。其次,要实施整体开发、综合发展的策略。尽量采取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发平台。凡是全军有明确标准的,一律实用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设计和建设方法,信息化建设尽量利用成熟技术和现有成果。与其他业务没有统一标准的项目,应积极主动地与全军领导机构和有关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的统一标准。再次,要尽早建立审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研发和协调沟通机构,对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互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研究,制定系统建设的有关规范和标准,提出业务互通的规划、方案,审核立项项目并对已立项项目实行监督和评价。最后,做好互通工作的硬件软件工作,突出抓好互通软件、接口和设备的开发,充分发掘现有系统、设备的潜力,特别要注重研究、制定核心软件的技术体系结构、实现标准和技术,建立良好的系统互连、互通、互助软件环境。
  2、必须以加快审计信息数字化为突破口
  从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审计信息数字化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信息资源库较少,信息资源的使用方面缺乏合理统筹、高效管理等问题。信息的分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信息的使用,存储在财务、装备、基建等业务部门的信息由于格式、介质的不一致,审计系统难以直接采用。审计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的不配套,系统开发过程中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较弱、辅助决策模型较少等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一是要加强审计数字化标准建设,根据审计需要,制定审计信息的数字化标准,使来源不同、介质不同、格式不同的各类审计信息,变成可解读、可压缩、可加解密、可传输的统一数字化形式。二是要加强各类数据库建设。要搞好数据库基本型研制,并在统一标准、协议和平台上,逐步开发预警监控数据库、审计业务数据库、审计信息数据库、公文及行政事物处理数据库等,在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上加以连通、共享,使数据库建设整体规划、统一标准。三是加强审计信息系统模块的研发,主要是加强审计辅助决策模块的开发,审计经验模块、审计法规模块等现有系统子模块的完善工作。
  三、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法规体系
  建立和完善审计信息化法规是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军队审计信息化法规建设首先要从建立健全基本法规着手,一是尽快建立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法规,明确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与基本路线;总体战略规划及目标;实施方式与步骤;信息化建设中政策倾斜的方向和领域;信息化建设领导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相关单位合作机制;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规律和技术性规范以及其他重大问题。二是完善现存法规中制约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条款。可以考虑在《审计条例》中增加一章“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程序法,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方式、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风险等发生的重大变化,增加其规范性。三是补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制定若干规范性文件作为基本法规的补充,增强法规条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形成合力。其次,建立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法规体系。建立审计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法规、审计信息管理法规、审计信息化网络安全保密法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法规、审计技术数据接口标准规定法规等相关配套法规,实现审计信息化法规体系的完整。法规体系的建立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从较高层次对审计信息化法规的主要内容、建设方式、实施步骤等进行合理设计。二是要制定信息化法规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就不可能对审计信息化进行规范和统一,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一体化的审计监督,需要加快制定统一的通用标准,尤其要注意系统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
  四、培养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审计队伍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审计机关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信息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计算机操作能力。一是要求各级党委和审计机关领导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拓展培训内容,努力培养和吸收高素质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高速高效地提升审计机关全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实现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人才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大审计人员的教育力度。要广开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教育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联合社会审计机构,引进社会审计信息化人才,尝试将审计人员委派到其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学习或接受计算机技能培训,接受他们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三是提高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质量。立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改革现有高校有关审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及时更新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等相关课程的内容,提高学员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组织学员参与部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四是改革审计人员的训练体制。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把院校培养与部队教育训练、首次培训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信息化建设对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改革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教学方法,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完善审计知识体系,开辟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创新教育训练体制,健全部队、院校、科研院所三结合培养训练机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五是构建审计人员的使用和激励机制,注重审计队伍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健全有利于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和尊重人才、凝聚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引进法律、信息工程以及基本建设、采购等专业技术人才,改变审计队伍人才结构单一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建立审计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实行技术职称评审等方式,保留审计骨干,保持审计队伍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信息化建设持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信美芳:关于审计信息化的探讨[J].理财,2011(5).
  [2] 孙强:信息系统审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家义: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构架[J].中国审计,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62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