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医改大环境下的公立医院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江,李丹妮

  [摘 要]我们知道,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主战场,改革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公立医院这个“终端”来体现。换言之,只有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强、医疗费用更为合理、服务态度显著改进,公众才能真实享受改革的成果。新医改大环境下公立医院要参与国际竞争并最终在竞争中取胜,就要在调整学科布局、开拓新的医疗服务市场以及医院内部产权改革、文化建设及外部形象宣传等方面下深工夫、加大力度。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国际接轨;国际竞争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99-02
  
  于2009年4月6日出台的中国新医改政策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新医改中最艰巨的任务,它所面临的情况也最为复杂。在新一轮医改这个大环境之下的公立医院,又同时处在与外资医院竞争的生存压力之下。那么,如此双重压力之下的公立医院,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方面又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以往文献对此有过很多报道,本文作者力图从新的角度来再次诠释这个问题。
  1 要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对外开放了医疗服务市场。这一举措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有着双重意义,即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这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不封闭,放眼全球;不畏难,竞争进取。
  1.1 积极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
  跨入国际主流经济,就必须了解主流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利益格局、运营范例、沟通技巧。对于处于新医改大环境下的公立医院卫生主管部门来说,只有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并加强同外经贸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才能使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后的政策向对公立医院有利的方向倾斜,才能使公立医院在新医改大环境中,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先占据政策优势。
  1.2 在现行政策承诺范围内积极发展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例中,在国际卫生组织现行承诺范围内,有一些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政策,也有一些是保护本国产业的一些最惠国待遇等。这些政策在新医改后仍然可以利用而且必须要利用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处于新医改大环境中的公立医院,要充分研究并力争使自身得益于承诺范围内的这些保护条例、优惠政策,并不断地、及时地总结经验保持政策稳定。在政策稳定期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积极建设发展公立医院,以尽快适应国际竞争规则。
  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公立医院的学科布局
  2.1 民众对医疗服务需求有改变
  由于国外资金的涌入,国外来华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前所未有地急速增长,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人即使有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那是因为在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把吃饱穿暖放在第一需要的位置。至于医疗服务,仅仅是需要而已,因为没有相应的购买力来表达此种需要,需要就无法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高收入阶层也将增加,这些都将带动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因此,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动员就要相应跟得上。新医改后,与国际接轨的公立医院将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医院的学科布局。公立医院要适应国际竞争,就要改变过去单纯以政府导向和学术导向来规划医院布局的状态。
  2.2 开发新的医疗服务项目
  新医改后,竞争加剧了,意味着对医疗服务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要做好对区域性医疗市场的科学预测,包括对本地区患者、潜在患者和潜在消费群体的存量、变量的评估,以及其经济收支能力的预测,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整医院内部结构,并开动脑筋开发出“人无我有”的新的医疗服务项目。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增加,有许多潜在的医疗需求我们能够去开发。如目前高血压患者的个人知晓率不到30%,在这30%的患者中能做到有效控制的才3%。如果我们能采取让民众乐于接受的措施,比如使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提升到80%,有效控制率也提升到80%,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患者群,也就因此赢得了一个巨大的医疗服务市场。再如,现在很少家长知道儿童应该从三岁开始,每半年就要查一次视力。等到孩子近视了,家长们才开始后悔。就目前中国城市状况来说,由于小家庭里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做家长的是不会吝啬在孩子身上投资的,只不过他们缺乏很多方面的医学常识而已。所以,帮助家长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就为医院开拓出了新的医疗服务项目。还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庞大,为高收入人群提供高端优质服务项目,满足他们的高层次的医疗需求、满足他们对时尚的需求,将会受到这个群体的热烈响应。所以,新医改中的公立医院可以考虑给高收入家庭配备私人保健医生,每个家庭每月大约只需200~300元。在国外、在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家庭医生制,一经在中国推出,势必被当做时尚,当然更重要的是需求接受下来。
  3 实施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
  3.1 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要提高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现代公立医院制度,取代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公立医院制度,从而实现质的转变。而现代公立医院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公立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公立医院与外资医院最大的差距往往不在于医疗技术、不在于服务质量和水平,甚至不在于管理水平,而在于管理体制。这个观点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处于新医改大环境下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还是应落实在加快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上。应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院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借以激活公立医院资本运作效率,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与活力,使之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更好地为增进人民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为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通过系统工程管理,制定科学的政策策略,才能提高公立医院医疗管理水平。
  3.2 公立医院文化无处不在,体现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新医改大环境下的公立医院更要加强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背景,就会对医院每个员工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每个员工自我觉醒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公立医院文化是公立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公立医院生存的基础和精神支柱。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核心是使职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因为公立医院内部跑冒滴漏还是有的,可以挖掘的潜力很大。一要通过前面说过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把大的漏洞补上,二要通过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把小的漏洞补上。通过医院文化建设这种无形的软性教育,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会促使职工对医院有主人翁的态度,从而自觉地不去利用这些小的漏洞。
  4 重视和改善外部形象建设
  4.1 加强公立医院的形象宣传工作
  医院的公共关系是指医院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体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和为建立这种关系而开展的活动。医院形象是社会公众和舆论对医院总的印象、看法和评价。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再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个年代,作为一种柔性生产力,公关手段对医院形象进行宣传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和接受。公立医院形象宣传要借助于广告宣传和媒体宣传,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口碑效应:一般来说,不满意的人的宣传力度是满意者的宣传力度的4倍。因此,公立医院应通过各种健康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为公立医院建立社会威信和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要树立诚实、友善、富有责任感的信誉意识及以知识沟通和人情味为标志的形象意识,坚持以社会效益作为医院活动的最高准则。
  4.2 打造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职业人格
  恰逢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之时,恰逢新医改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公立医院管理者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新医改能否成功,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理解、爱护、支持公立医院管理经营者的舆论氛围。在对公立医院管理者人格打造方面,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新儒家哲学,真正能在21世纪扎根中国,走向世界的公立医院领导者,一定是拥有为中华文化所赞赏,同时为世界文化所认同的人格。
  我国许多公立医院同人称“洋医院” 的中外合资、独资等外资医院相比,在技术水平、硬件设备方面也许并非弱势,主要的是我们的服务上少了人文关怀,缺乏人情味,公立医院在思想认识、学科布局、内部运营、外部形象宣传等方面都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要力求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水平、舒适的就医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合理的收费价格。21世纪中国的公立医院不应该只是治病,这样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新医改大环境下的公立医院更要倡导关注病人的整体感觉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卫民.走出公立医院改革观念误区[J].中国卫生.2009(12):14-17.
  [2]王昕,郑绥乾.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改革举措的前沿观察[J].管理现代化,2010(4):6-8.
  [3]张安,王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15):34.
  [4]谭一笑. 医院公共关系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3):56-57.
  [5]阮芳. 我国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初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103-104.
  
  [作者简介]李江(1967―),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经济教研室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