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严明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纪律之管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忠东 刘子华

  摘要:课堂纪律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提高体育课堂管理效率,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问题、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纪律严明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堂违纪行为、“破窗理论”对体育课堂管理的启示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严明纪律
  
  课堂纪律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严厉而明确的纪律要求是保障。但有的体育教师却放弃了主阵营,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体育不是必须要学的,体育课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爱来才来,来了还捣乱。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身为一线教师,我深深感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堂管理的难度,作为体育教师,或者是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体育课堂纪律的阵地上,我们难道应该拱手相让吗?可不可以作一些适当的探讨呢?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动力问题
  
  学习动力是需要和学习目标及其诱因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决定学生是否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1]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为了解高职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情况,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学习动力不足;只有4.35%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大部分的学生(84.78%)认为对上课的兴趣“缺乏”;很少有人(2.17%)能在课余经常锻炼以及阅读相关的书籍。
  
  二、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纪律严明的必要性
  
  终身体育观告诉我们,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绝对的,长期的。[2]体育课,因其室外活动时间占大多数,于是一部分学生就觉得不需要讲纪律,教师也主动放弃此阵营。但事实上,严明体育课堂纪律能够培植并以期形成学生对体育课的认同感。纪律让学习活动有序和有效,培植并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培养集体团队意识。这既是体育训练活动中常常要求同组队员所具备的,又是处身社会,借以立身处世的规矩。为了体育课堂变成安全、有序、引人入胜的场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必须得讲纪律。最后,能保障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全面教育,培养特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兴趣,监督其持之以恒。
  
  三、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堂违纪行为分析
  
  1.客观原因
  如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恰当或不公正;等等。
  
  2.主观原因
  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怕脏,怕累,惧怕各种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学生或师生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等等。
  
  3.从众心理
  也称之为“群体思维”。指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一致,以至于使其他变通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制。[3]有的同学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对体育学习没有主动性,存在可有可无的心理。对体育课堂纪律的漠然,不有意遵守,不刻意破坏,一旦有人牵引违纪,自己就会身不由己地跟从,并认为不是罪魁祸首而无愧疚感,对事后的惩罚,认为法不责众。
  
  四、“破窗理论”对体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1.“破窗”现象及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后者的车牌摘掉了,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了。而前者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现象。“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2.“破窗理论”给体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1)认清现状:学生群体存在差距。把观察应用于课堂,是收集教与学活动材料的方法。[4]由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都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平衡,产生体育课纪律的涣散性。应提高课堂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技能练习密度,分层教学。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5]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分层教育,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如果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就不会满心怒气了,而会平心静气,坐下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听之任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听之任之,将无法收束。
  (2)端正态度:激励、鼓舞,一个都不能少。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对“破窗理论”,可以理解为该试验揭示了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毁坏已经坏了的,完善更加完美的。我们应该采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方法,以期见贤思齐。体育教师因为专业及训练特点的原因,往往脾气比较火暴,处理问题不太注重方式方法。但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高校学生,切忌采用简单或粗暴的教育方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被尊重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以激励、赏识为基本方法,以严格与宽容相结合为基本策略。在受教育群体中,一个都不能少。
  (3)知己知彼:正确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事半功倍。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经常会产生奇特的教育效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暗示就好像给人贴了一个标签,人的发展常常会如标签上标明的那样发展,当人自认为怎样时,他的神经系统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命令”人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消极的标签会给人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标签会给人积极的暗示。体育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无形中对学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在出勤率、体育课堂的纪律保证率上就会大有提高。
  (4)未雨绸缪: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尤其是初始课,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根据“破窗理论”,如果犯错的人未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难以控制。对其他学生而言,有消极心理暗示,将迅速扩散不良影响,滋长邪气。应坚决果断,破除“破窗理论”的消极心理暗示,除污铲垢,绝不手软。“破窗理论”体现了前馈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包含了反馈控制的思想。其基本原理为,在不良结果发生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发生。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二是否定型。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体育课堂上,教师对待违纪的学生,除了处罚得当的事后处理,更要未雨绸缪,警戒,有效地把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备无患。
  
  五、结语
  
  奥苏贝尔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有意义学习中很有作用,这是一种选择。美国精神病学者格拉琴认为,学生是理性的,他们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好的选择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行为,不好的选择就是大家不能接受的行为,违纪就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理论,启发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纪律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教师的帮助体现在:强调学生有选择的责任,指点选择的方法,强化正确的选择,改变错误的选择。
  “救救孩子!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让我们还是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免疫学专家冯理达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的呼吁来结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体育教师,我真心呼吁:教师本其行,学生守其职,锻炼本领,学习技术,提高素质,就从整顿体育课堂纪律开始。
  作者单位:杨忠东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
   刘子华四川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华,陈鹏,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1.
  [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4.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0.
  [4]薛岚.体育素养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7.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