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典型剖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阎涛

  摘要:办出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园环境建设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劣势和不足之处。在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应该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创新,积累自己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提高形成特色,走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32-03
  
  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制度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特别是2003年《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 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目前, 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突破百万。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教育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 民办高校的发展已进入由持续的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走特色立校之路,依靠自身力量培育优势, 彰显个性, 积极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民办高等学校在激励竞争中寻求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在哲学层面其实是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而个性与特色则是民办高校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生存发展支撑力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民办高校要发展办学特色,就是要在尊重大学共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积极提倡和鼓励多元,发挥优势, 创造品牌,办出特色,彰显个性,最终达到共性与个性、一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
  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属性上说主要是指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独特性,即本校特有的特色。任何事物的特色,首先是独自特有的,无论是与同类型事物或不同类型事物相比,不仅与众不同,更表现出其他事物所不具备的长处与优势,体现“人无我有”。优质性,即优于其他学校,在同行中不仅出类,而且拔萃,体现“人有我优”。稳定性,即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发展性,即办学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出一种强势地位,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盛的生命力。
  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既可以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上,包括大学的治学方略、办学思想等,它们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特色之本,也可以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学科布局、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如学科专业特色、校园建设特色、师资队伍特色等是学校的显性特色,是办学特色的直接外部表现,而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等则是学校的隐性特色,显性特色和隐性特色协调统一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模式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对于任何一所民办高校来说,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纵观我国现有的民办高校,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形成,就将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大学特色的源泉。普通民办高校的校长具有任期长、威信高、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丰富的特点,多兼创办人与领导者于一身。他们多属魅力型人物,在复杂和不确定的市场与社会环境中,靠他们超凡的胆识、智慧和勇气,形成了他们的领导地位,他们的信念和创业故事逐渐形成了组织的“传奇”,在高校组织上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例如,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在全国教育理论界率先提出“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以“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为办学宗旨;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提出的“民办教育是第二希望工程”、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提出的“办学以人为本”、浙江树人学院的举办者提出的“公益性、低收费、高质量”、北京吉利大学罗晓明提出的“大师、大楼、大思想”的办学理念,都明确地体现出我国民办教育家的战略眼光。他们把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自己对教育的追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模式。
  2.学校的学科设置。学科有特色是大学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础。民办高校要注意在学科发展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本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点带面。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学校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息息相关,一些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在学科设置中,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依据经济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既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专业的建设,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遵循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 重点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重点扶持有市场、有潜力、有前景的新学科专业,已初步构建起了以省市级、校级重点学科与专业为主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如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专业等3个专业为陕西省重点专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个专业为省重点专业,高尔夫技术训练学等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泉州信息学院在泉州市政府提出在未来若干年内要建成数字化泉州后,及时设置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新专业,并把它作为学院的品牌专业。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民办高校在有效利用发展机遇,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方面的成功探索。
  3.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民办高校与人才市场高度契合的定位,决定了其采用与我国传统公办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市场需求的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性,要求学生既要有初步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要有应对社会需要不断变化的创新素质。而学校的特色学科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将学校的特色“移植”到学生身上,因此,“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型和技术型毕业生是民办高校特色的直接表现。在这种需求下,各民办高校都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作为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如西安翻译学院创造了“专业+ 外语+ 现代化技能”等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和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模式;黄河科技学院则提出了注重以党建为核心的德育教育,以厚德博学、学以致用为原则,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创业的“本科学历+ 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他们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要求的专业技能,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成长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挑战的应用型人才。
  4.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是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环境既包括无形的校园文化环境,如优良的校风学风、浓厚的学术氛围、恰当的制度设计等;也包括有形的校园物质环境,如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和景观。学校的特色正是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起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作用。目前,一大批民办高校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现代化办学条件的建设,其中一些名牌民办高校凭借优美的校园、优雅的风景和优良的设施成为所在省市靓丽的“教育名片”。以北京市为例,民办高校校园占地面积4 875亩,校舍建筑面积1 643 20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8 764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7 344万元。另外,图书资料、现代化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学生技能实习场所等的建设也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这些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校园环境软件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建设的努力方向所在。

  三、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长期维护与创新,其内涵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升华。我国民办高校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些特色突出的优秀者,但在办学时间短,人才、资金等实力有限,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制约下,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和提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返聘的退休教师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多的情况,中年骨干教师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变动频繁的现象。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民办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明确学校办学思路,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和结构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倾向性地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实行专兼职相结合;加大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投入,强化本校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建立人力资源的约束、服务与调控使用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专职教师的待遇;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评价竞争机制,形成核心骨干力量,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办学特色的建设创造条件。
  2.合理利用资金和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从办学资金来源上看,民办高校缺乏来自国家的资金支持。办学资金多来自于学生学费和社会力量,这就决定了其来源的匮乏性与不稳定性;从发展历史来看,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文化和知识积淀少;从教育格局上来看,民办高校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在本身办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又面临着公立高校规模扩展,使其陷入规模扩展和办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教育质量和人力质量难以保证,大学生职业意识普遍薄弱,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在这种形势下,各民办高校一定要避免大而全的建设,摒弃盲目攀比的心态,找好自己的学科定位,从自身现有条件出发,立足学校实际状况,着力打造几个特色学科,集中精力与智慧,确立比较优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色优势取胜。
  3.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总体上看,科学研究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民办高校应加强科研意识,把科研当做营造学校成长与发展氛围、提高人文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科技开发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形成地方特色和优势。
  结语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机遇与挑战共存时期,各民办高校要勇于改革和实践,不断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民办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制度选择[J].教育研究,2003,(10):19-24.
  [2] 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组织管理特征研究――以陕西高等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68-74.
  [3] 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徐绪卿.关于民办高校正确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9-41.
  [5] 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2):13-15.
  [6] 吴绍芬.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4,17(1):56-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