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零售商业物流的空间组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姗姗

  摘要:城市零售商业布局是城市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发挥着重要作用。连锁超市的首要问题就是网点的选址与布局,网点选址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超市的经营状况。对大连市联合便利店布局进行研究,发现联华便利店连锁经营存在布局不合理,忽视品牌建设、规模小等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零售业;空间布局;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88-02
  
  一、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地区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的矛盾尚未解决,商业流通设施建设不足;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布局不合理,业态结构比例失调,大、中、小商店发展不均衡,商业网点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矛盾越来越尖锐,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中,第三产业在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零售业作为三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零售商业网点分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零售商业网点的基本含义与特征。零售业是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为主的行业。它与批发业相对,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对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包容众多业种和业态的一大类行业。而便利店作为零售业的一种,基本特征为:位于商业中心区、交通要道以及车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加油站等公共活动区,商圈范围小,顾客步行5分钟内到达,目标顾客主要为单身者、年轻人。
  2.零售商业网点分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学者在研究商业地理时,受新古典主义学派影响最大,即大多以中心地理论的方法来研究商业空间布局,主要侧重于商业网点的规模等级分布,对中国一些大城市进行了实证和演绎,验证商业设施的供给现状,说明其中心性和等级性。许学强等(2002)在广州市大型零售单位布局分析中选取1998年21个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零售单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利用GIS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分析了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广州市大型零售店的未来空间布局与发展走向[2]。杨吾扬教授(1994)把中心地理论引入商业空间布局研究中。以北京市为例,把城市商业网点分成三级序列:市级、区级、街区级,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分析了北京商业服务业空间布局现状,用范力农定理求“铜心”,成功地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试验性研究[3]。宁越敏教授(1982)实地调查了上海市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首次建立了界定商业中心的一套指标。他选取了商业中心内商店数、商业中心的职能数等五个指标,对上海市61个商业中心进行了聚类分析,划分为三个级别五种类型,分析了影响上海市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4]。
  三、零售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1.人口。按照国外的经验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实践,人口的数量规模和集聚程度与零售商业网点的配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大中城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基本上应遵循下面配置关系表中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大型商业网点调控的重点是“网点不足”、“网点过剩”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达到均衡,但政府可以相应开展指导协调工作;“网点不足”导致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政府需要通过优惠政策等手段,引导商业企业布局相应的网点。
  2.交通对商业网点规划的影响。在商业活动中,商业设施及其服务对象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商业设施聚集而形成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则散布在周围一定范围内,两者通过交通设施联系起来。从方便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商业区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通达性高,即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保证购物者能顺利、通畅地到达商业中心。因此,商业与交通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商业区位与周围交通设施的相互促进关系,是许多商业中心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的交通条件下,商业区的发展规模是有上限的,存在均衡的商业规模。这是因为随着商业功能的加强,商业中心吸引的人流规模不断增加,人流对交通设施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交通变得拥堵不堪,开始抑制人流的增加,人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也就限制了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商业规模也就达到一定程度,二者处于均衡状态。
  3.土地价值对商业网点规划的影响。由于各产业实际的土地租金获取困难,而地价与地租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用商业用地的基本地价来代替地租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部分城市的地价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商业用地租金从市中心向边缘郊区递减的规律,这与现实中大型商业网点居于城市中心,小型商业网点居于城市边缘的现象是一致的。现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郊区化,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地价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这也体现了如今一些城市中大型商业网点也逐渐布局到边缘区。因而我们在进行商业网点规划时可以通过考察城市地价的走势为商业网点的布局提供依据。
  四、大连市联华便利店空间布局的特征
  本研究以大连市内四区为研究范围,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以及甘井子区。
  1.便利店网点布局与人口密度分布一致。从大连市区来看,如今形成的第四代商业中心,尤其是市级中心商业区是工作人口聚集、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两个市级商业中心分别是中山区的青泥洼桥和沙河口区的西安路商业中心。此外还有包括中山区的三八广场和岭前两个区域性商业中心、西岗区的奥林匹克广场区域性商业中心、沙河口区的春柳地区、马栏地区中心和黑石礁地区商业中心、甘井子区的中华路、金三角、老甘百和机场前四个区域性商业中心。零售业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由于居住人口需要完善的零售业配套设施,因此零售业网点的分布也与居住人口的聚集息息相关。大连人口居住集中地区主要在甘井子区和沙河口区,同样在这两个区内的便利店分布数量也最多。另外,便利店的服务主要面向于社区居民的日常购买,所以联华便利店大多以居民区为依附,分布于社区内部。
  2.便利店网点布局与购买力分布一致。零售业商业设施沿购买力分布发展也是大连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特征。哪个区域的居民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哪个区域的居民相应的消费支出也就越多,购买力也就越强。从大连市全市来看购买力的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普遍存在着城区明显好于近郊区,近郊区好于远郊区的分布格局。大连市联华便利店的空间分布也遵循趋向购买力分布的特征,因为便利店以出售日常用品为主,所以社区居民为便利店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无论是商气、人气聚集的场所,还是收入水平相对低下的普通居住区,都有华联便利店的存在。
  3.便利店网点布局与交通路线发展一致零售业网点的分布大致是与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大都位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周边,大连市也不例外。交通越便利的地区,经济越发达,相关的零售业配套设施也就越完善,零售网点也就越多,规模也就越大,积聚效应也就越强。便利的城市交通的发展给城市周边零售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另外,在城市交通节点上和快速交通干线的出入口附近也是零售业网点分布的重点区域。大连联华便利店的分布也与交通路线发展相一致,主要分布于道路交叉口处,便于居民就近购买。

  五、大连市联华便利店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大连地区便利店数量多、竞争激烈。大连地区的零售业发展水平高于本地居民的整体购买力,零售服务力呈现过剩的状态。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内便利店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无论从数量还是品质上看,都良莠不齐,竞争激烈。为了多抢占客源,在未做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店,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形成了恶性竞争。
  2.联华便利店布局不够全面,部分地区尚未覆盖。经调查,联华便利店在市区内分布广泛,但在市内四区以外却鲜有分布。导致市内四区分布过剩,而城区外反而不构成竞争。城市化是人口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大连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在迅速展开,城乡头筹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大连城郊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居民购买力与日俱增。在这一大背景下,联华便利店可以试着在非市内四区地区选址,争夺这些地区的市场机会。
  3.物流配送体系落后。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方式比较落后。物流目前在发达国家,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中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中国仅为18%。联华便利店同样存在配送中心建设落后,库存较高,导致资本周转率较低的问题。
  4.忽视品牌建设。联华便利店连锁形式单一,企业规模较小,不足以形成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且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只是仅仅在店面和标识上实现了统一,而经营管理仍旧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导致不同连锁店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6-108.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1-177.
  [3]杨吾扬.北京市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中心和网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地理学报,1994,(1):9-15.
  [4]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2):163-171.
  [5]曹连群.商业零售业态分类规范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J].商业与规划,1999,(5).
  [6]陈忠暖,程一钧,何劲耘.城市零售商业服务业区位类型划分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1,(2):227-230.
  [7]刘撒汉,刘彦随.西安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与布局探讨[J].经济地理,1995,(2):64-69.[责任编辑 吴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