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传娜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入手,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12-03
  价值观是一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的反映,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价值和评判事物好坏并决定对其态度的内心标尺。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石,所以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的新特点
  (一)价值取向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一个重要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崇尚公开竞争并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其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面对多元的经济体制、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导向,他们在价值取向上不再是从单一角度而是从多重角度考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种个性发展的自由、多种价值并存的局面,价值评价也出现了多重的评判标准。有的以对社会贡献大小为标准;有的以事业的成败为标准;也有的以获得的社会回报和物质利益的多少为标准,这些反映出大学生对外在事物或自身行为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所做出的判断存在价值评判偏差。
  (二)价值选择的个体化和价值目标的功利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格局的出现,当代大学生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和正当个人利益成为他们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在其价值取向中,个人似乎已取得了与社会同等重要的价值主体地位,他们既不想追求大公无私,也不愿滑向利己主义;不愿意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却又注重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愿望的增强和谋求个人利益程度的增加,而这同时也是一种较强的个体化倾向,由于过分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因而这又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尤其是西方“实用主义”思潮的传入),当今大学生比以往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更加注重实际的效用,积极选择对社会、对自己更有益、更有价值的行为,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更值得做”,更加注重实用、实惠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他们的价值目标从注重长远目标向注重现实目标转变,所以表现出了明显的实用化、短期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二、形成当代大学生以上价值取向特点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在当代大学生中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大部分农村的学生经济条件差、学习较好,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创出一番天地,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二是少部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强调自我意识,集体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就读大学的现实,对学校以及周围的事物都不满意。三是大多数“90后”出生的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1]。而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也促使当代大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长才干,以增加自己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的砝码。“我”的价值、地位和需要,成为他们价值取舍的重要尺度和标准,这也是价值取向问题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突出表现。
  (二)学校方面因素
  学校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基地,也是正确价值观塑造的基地。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是以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不得不围绕考试、升学这个指挥棒转,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2]。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被掩藏在激烈的考试竞争和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小,其价值观倾向逐步表现出来,形成症结的所在。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就出现了断层问题,仅靠大学四年来弥补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大学生忽视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三)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最能反映出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基本状况。俗话说:“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是父母”,家庭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第一环境。孩子的价值观只有通过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内化”,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而“90后”的家庭突破了许多传统,其父母的生活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高质量,在物质生活丰富然而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的情况下,许多人就会寻求物质刺激和感官享受,有的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严重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尤其大城市中最为明显)也折射出了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这里需要更加关注的则是这些不和谐因素所影响下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家庭伦理道德的缺失成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转变的重要原因。“所有的青少年犯罪,都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家庭的各个因素中,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重要方面——家庭的伦理道德。”   不良的家庭教育在对孩子人格与价值观形成中一定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过分地迁就和溺爱孩子,一味地进行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极少的批评教育,使孩子养成了以“我”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娇惯习气,不懂得去帮助他人和顾及社会的利益,甚至为所欲为;而有的家长则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伤,使他们形成了冷漠、自私、自卑等不良的性格。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总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子女,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也有一些家长过分地注重孩子的智育、技能培养,而忽视良好的品格、性格、人格的养成及价值观的塑造。
  (四)社会方面因素
  1.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一方面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德育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形成带来了新的时代难题。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宣扬个性发展,强调个人利益,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和“交换原则”又会诱导他们产生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受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驱使会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集体、班级和他人的利益,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受市场经济“交换原则”的影响会把市场求利原则、交换原则、竞争原则和自主原则等商品交换意识“泛化”到各个生活层面,进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
  2.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家学习、工作、交流的一种方式,形成了网络文化。它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开创了文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网络监管尚不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和商业利润驱使一些不法的经营者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从事制黄贩黄、偷窃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活动。
  特别是境外一些反华势力和西方政治势力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用西方政治意识形态来“西化”大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社会思潮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思潮真正表现人的独立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开阔了眼界,增进了现代意识,增加了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另一方面,思潮的负面影响造成当代大学生迷茫和困惑,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想信念淡漠化、思想意识西方化、生活方式腐朽化,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2)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当代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3)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所以,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价值一定要在做好自己学习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从而在交际中提升自我的形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正确的价值观。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大学的办学理念、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软环境,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文化品位和档次,铸就大学人文精神,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创造客观的条件。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保持大学生应有的独立的人格,从而形成校园文化合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帮助。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积极拓展价值观教育的新手段现代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价值观教育的新空间和新渠道[3]。价值观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开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渠道,同时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价值观教育的软件,以网上交流的方式和其他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价值观识别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3.发挥家庭因素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父母不断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注意克服传统的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健康价值观形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消除在现实中溺爱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为时代所需的独立自强和积极向上精神价值观形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其次,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尤其是身为父母的,应该发扬家庭民主,以平等与尊重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最后,父母应该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夫妻关系不良所造成的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大学生积极进步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6]。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构筑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90后”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现状研究及其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
  [2] 林秉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 刘立华.关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J].传承,2010,(6).
  [4] 周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时空,2010,(6).
  [5] 张乃琴.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照)[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6] 丁慎军,孙秀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9).[责任编辑 魏 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