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企结合的本土化实践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克玲

  摘要:目前一批的示范性院校应运而生,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如何针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办出适合区域性经济发展、符合自己实际的校企结合的本土化模式值得探究。
  关键词:示范性;区域经济;校企合作;本土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55-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廖克玲(1962-),女,湖南衡阳人,研究员,从事职业教育区域经济校企合作研究。
  
  一、高职院校校企结合本土化实践路径探索的理论与意义
  
  高职校企合作,体现其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入乡随俗的过程。它
  的相关链接:“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Standort Factor)的韦伯,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最小运费原理”:讲究营运成本。“地域分工”:亚当・斯密(A.Smith)提出了“地域分工”,俄林(B. Ohlin),提出“域际分工”,其核心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经济优势,有相应的科学性。
  对“本土化“综合的理解:就是科学、符合实际的一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它是一种协同、共生,适者生存的优势定律。
  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或俄罗斯等国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名称不同,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日本称之为“产学合作”,德国称之为“双元制培训”,英国称之为“三明治工读制度”,俄罗斯则称之为“学校――基地企业制度”。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入乡随俗的过程。
  有利益共存的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1]。而校企结合的市场本土化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
  
  二、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已有探索
  
  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思路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课程。并实现“双证书”制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学校专业的市场竞争力。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量”企业的需求之“体”,“裁”学生的培养之“衣”,可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达到校企“共赢”。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
  2.“2+1”模式:采用校企合作“2+1”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了行业服务与管理标准,三年级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
  3.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校企共建、省市共建、中央财政投入的实训基地的方法,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够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的一体化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助互利、双赢共进。
  4.服务企业模式。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工程项目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一起协同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如企业的共同开展研发与产品设计工作,帮企业渡过难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此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还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得到了大中型企业持续有效的项目、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赢得了更多的经费投入,增强了办学活力。
  
  三、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实践途径的新思考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校企结合形式多样,但没有侧重点,没有区域特色的主攻方向,没有强调自身的区域的稀有资源性,校企结合流于某些比如签协议、挂牌、赞助等形式。只是企业赞助等单一的形式,没有组合、集团化特色 [2]。
  1.中国特色:体现在政策与经济的大形势,教育与经济的衔接:推动政府搭建平台,整合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利益共享。高职院校的根据自己的区域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节约资源、资源共享角度出发。解决区域经济合理利用与合作开发不够的问题。推动政府出面搭建平台,使教育与产业结合,在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减少盲目投资。
  2.区域特色:为区域经济服务,开放培训体系,培养人才。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职院校校企结合本土化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广东区域经济的特点:现代服务业、先进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为广东与港澳打造世界都市圈服务。建立自己独特的专业,适合市场区域方向,因此办出专业特色,建设优势专业,为广东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
  例如: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家具和家居专业、电器专业,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珠宝专业,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会展设计专业等都紧密配合区域市场、产业的特色的特点,办出了特色。
  广东高职要突出就业特色,服务区域本土特色,针对市场,走自主经营的道路:围绕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双转移”,打造广东转型新引擎战略目标,应对金融危机急需产业升级的紧迫形势,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先进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知识结构和人力结构的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打造符合广东区域经济与生活产业,高度融合品牌专业及其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形成与区域经济开放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根据《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将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即促进资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先进的制造业轮动驱动的产业群 [3]。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结构升级,对劳动力供需结构带来较大影响,那么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会影响从业人员的结构包括知识结构的变化,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中级以上的技能人才,这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珠江三角洲开放中专技校、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社会职业培训,拓宽继续教育社会化领域。一方面,重点加强与实力强企业的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在职或待岗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建设以校办工厂、各学科专业、为经营的多种经营实体,还可以与中小企业合作,与社会各种形式的融资,形成多种所有制体制的职业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劳动技能培训教学基地。
  3.学校特色:体现在办学特色,管理特色和文化特色。建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高科技、高技能师资人才数据库。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必然会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结构升级,对劳动力供需结构带来较大影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打破院校与企业资源相互独立的格局,相互为依托,以区域经济为平台,在资源(人力和物力)上充分整合。
  在人才和人事制度上要改革,教育要先行,首先要尊重人才,将高素质、高技能、高需求不仅纳入教育和企业发展规划,而且要建设人才数据库,建立人才共享基金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广东的高科技人才。
  突出加强技能与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的分量,对一些重点专业和实验、实习基地进行集中重点投入建设一批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基地,面对市场,进行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真抢实弹的演练,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达到有资源、有设计、有开发、有产品拓展、有技术服务、有继续教育、有有效营销的经营团体;利用人才共享数据库与激励机制平台招揽与聘用师资,充分发挥师资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性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探索广东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校企结合本土化生产性实训模式。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分配教学与实践时间。学分的取得也可以是在企业或顶岗实习或生产性实习中获得。学生的考试不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在实操和多方面能力的考查上。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以人为本,达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
  
  四、结语
  
  中国高职院校正在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区域本土化特色,在高职院校周围凸显一批生产性、服务性实习的基地,正在成为市场竞争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陶书中.江苏省2005年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254).
  [2]陈嵩.上海市2005年度教科规划研究项目 “上海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之阶段性成果(B050630).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R].
  [4]廖克玲.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结合的本土化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