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货币流通状况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珊

  摘要:从广义角度看,货币流通是指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等不同层次的货币,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运行状况;从狭义角度看,货币流通即指现金流通。现金是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 其投放、回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 并折射金融制度、金融工具等的发展变迁以及居民金融意识的变化。研究现金投放、回笼的变化特点,把握现金流通规律, 不仅对搞好货币发行和现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而且对有效防范因现金供应引发的金融风险,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与其现金流通状况关系的研究,用实证的方法来发现陕西省的GDP值变化和陕西省的现金投回变化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流通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作为区域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金收支;净回笼;GDP;OLS估计;陕西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15-04
  
  一、陕西省货币流通状况及其主要特点
  (一)现金投放与回笼情况
  自2000年起一直到2007年,陕西省现金的收入和支出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2000年的现金收入与支出额基本相等。但从2001年起,现金收入的增加明显大于现金支出,故呈现明显的现金净回笼状态,并且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2007年(见表1)。
  同时,从表1还可看到:在2001年净回笼的增长率达到最大:162.73%,在2002年回落至53.78%,在2003年再次增加,但只是小幅增长,在2004年再次下降。从2001年至2004年均处于净回笼增长阶段,但从2005年后,净回笼增幅出现负值。
  从图1可见,自2000-2007年,陕西现金支出的平均增幅为18.71%,现金收入平均增幅为:18.81%,两者基本持平。同时,由上述图表和图2还可看出,该时期陕西现金支出与收入的变化趋势相同,都经历了先增长、再下降,最后触底反弹的一个周期过程。
  (二)现金流通特点
  用上述图表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现金流通的下述特点:
  1.从数据可看出,陕西省最近这7年来一直处于现金净回笼阶段,现金收支双增,收入大于支出,货币回笼增加。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从2000年的5550.53亿元增加到2007的18440.67亿元,年均增加1841.45亿元、年均增长率18.81%;现金支出从2000年的5550.1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335.83亿元, 年均增加1826.52亿元、年均增长率18.71%;收支轧抵 ,年均净回笼现金14.93亿元。现金回笼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西安市2007年的现金净回笼达到238.69亿元,对陕西省现金净回笼态势起了决定性作用。
  2.在现金收支双方反映的项目中,投放与回笼量同增同减,回笼绝对量基本上一直高于投放绝对量,但回笼增速低于投放增速。由图3可看出,西安市与陕西省的现金净回笼趋势基本一致,净回笼绝对值都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并在2004年净回笼值均达到各自的最大绝对值;从2004年到2006年,均呈现净回笼绝对值下降的趋势;但从2006-2007年呈现出不同,陕西的现金净回笼值绝对值仍继续减少,而西安现金净回笼绝对值再次增大。在此期间,西安的现金净回笼绝对值要大于陕西的现金净回笼绝对值,说明西安的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大于陕西的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二、陕西省货币流通状况分析
  (一)定性分析:经济较快增长决定了现金流通量的增长
  自2000年以来,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到2007年,陕西全年经济总量达到5369.85亿元,比上年增加800多亿元,增长14.4%,增速创近19年来最高水平。科教及能源矿产优势和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与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需要相适应,加之陕西经济运行过程迟滞于全国经济的变化节奏,笔者认为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陕西经济将在2008年达到高点,在2009年增速会从高位回落,之后有可能再现上升势头。由于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作为流动性最强的货币, 现金收支总额一直呈现大幅持续增长的态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储蓄收入和储蓄支出对现金收支的显著影响。从2000―2007年,我省金融储蓄收入和储蓄支出持续稳定增长,储蓄存款收支变化对现金收支影响很大,反映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反映出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贡献不足,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仍然较强,低迷的需求反过来对现金收支产生影响。
  2.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现金流通量相应增加。自2000年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市场总体看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以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为代表的服务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增加了对现金的需求。
  3.社会信用程度和银行结算方式一定程度上对现金流通需求产生影响。目前普遍存在社会信用观念不强和商品交易中时有出现的欺诈行为容易造成资金拖欠和损失,迫使交易主体一般都尽量选择现金交易方式,以避免交易风险,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流通中现金的需求量,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加之银行基层网点结算方式不灵活,使得商品交易中现金的使用量不断增大。
  (二)定量分析:用OLS分析GDP变化与现金投放的关系
  1. OLS计算
  银行的现金投放是市场流通中现金供给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现金供给又是货币流通状态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国民经济的核算指标体系中,GDP值最能反映经济总量的增长状况。因此,陕西省经济增长对货币流通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从陕西的GDP变动对现金供应变动的相关关系中反映出来。
  数据用陕西2000-2007年的GDP值与现金投放值,据Eviews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2.计算结果分析
  (1)可决系数检验:R2 =0.969501,即96.9501%,表明解释陕西的现金供应这一变量有96.95%可以拿陕西GDP的线性变化来解释,其余3.05%用未知因素来解释。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很好,也即用陕西的GDP值来解释陕西的现金流通变化,效果很好。
  (2)回归系数检验:t0=-0.040839,t1=13.81047,取显著性水平为α=0.05,查t统计分布表,在自由度n-2=8-2=6的情况下,t0.025(6)=2.447。所以t0.025(6),不能拒绝H0: 0=0;t0.025(6),拒绝接受H0 :β1=0接受H1,表明陕西的GDP对陕西的现金供应有显著影响。
  (3)回归分析表达式为:
  M=3.578720Y-35.88046
  SE:(0.259131) (878.5906)
  t:(13.81047)(-0.040839)
  R2=0.969501 F=190.7290 DW=0.908819
  (4)因为不能拒绝β0=0,β0对M的影响不显著,所以可以认为M=3.578720Y
  其中M代表陕西的现金支出,Y代表陕西的GDP。
  3.OLS分析结论
  由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省的GDP变化会对其现金投放造成显著影响,β1=3.578720说明陕西的GDP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陕西的现金投放增加3.578720个单位。

  (三)基于结论背后的原因探究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的GDP与现金投放存在长期的平稳关系。我们知道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层次。现金投放和回笼的规模及结构直接反映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200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陕西省这样一个传统的现金大投放地区已转为现金净回笼地区。洞悉陕西省的现金净回笼原因是分析陕西我省货币流通状态的关键,为陕西省进一步做好现金供应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那么造成陕西省这么多年来的持续现金净回笼的原因有哪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经济总量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对银行储蓄存款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大幅度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陕西国民经济总量增长, 现金收支逐年增加, 且收入的增长大于支出增长。上述研究表明, 经济总量的增长带动用现金绝对量的增长, 现金投放回笼总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线性分析证明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84632。陕西省经济增长较快, 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5369.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势良好。
  从现金回笼渠道看,2002年至2006年间,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年均增加1533.08亿元,年均增长21.4%;储蓄存款现金支出年均增加1526.73亿元,年均增长21.9%,年均净回笼现金6.35亿元;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年均增加38.29亿元,年均增长11.2%;城乡个体经营支出年均增加48.65亿元,年均增长12.1%;城乡个体经营收支轧抵,年均现金投放10.36亿元;居民归还贷款收入年均增加63.43亿元,年均增长26.7%;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年均增加59.61亿元,年均增长23.1%;居民贷款收支轧抵,年均净回笼3.82亿元。
  经济总量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对银行储蓄存款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大幅度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居民消费节余增加并将节余收入存入银行, 使银行在储蓄存款增加的同时, 现金回笼大幅度增加; 消费层次提高、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等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储蓄存款, 引起银行储蓄现金支出的增加。这种收支转换, 形成了储蓄渠道独特的回笼和投放能力。
  2.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地区间现金投放与回笼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决定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资源的再分配;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了一个地区资金的投向和流向。陕西省从2000 年以来,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十地市企业发展较快,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一定数量的专业市场,增大了现金回笼能力;二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率,集贸市场上农副产品销售量逐年上升成为现金净回笼的一个主要因素;三是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也是现金回笼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7年的数据表明,陕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94.69亿元,增长6.7%。我们都知道通过农副产品交易流入是一个重要的内贸渠道,因此,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对陕西省的现金回笼有着关键作用。
  第二产业发展依然强劲,2007年完成增加值2916.97亿元,增长17%,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贡献率提升,达60%。由图4可看出,陕西省现在虽然依旧处于现金净回笼状态,但现金净回笼的增幅在最近三年持续下降,这和陕西省近年来第二产业发展强劲有关。
  陕西省第三产业2007年实现GDP1858.19亿元,增长13.1%,加快0.7个百分点,创1988年以来新高。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的发展对陕西省的现金回笼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会使得外地游客增多,从而导致现金净流入的增多,从图4还可看出陕西省从2002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下降,到2006年达到最低点,2007年有所缓和。这说明,由第三产业造成的现金净流入增幅在减少。
  3.劳动力流动加快促使地区间现金投放与回笼结构发生变化。
  劳务经济所带来的现金流是陕西省现金净流入的重要渠道,并对陕西省现金投放回笼局势起着重要影响。同时, 从全国的视角看, 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所带来的现金流的流动, 也最终导致了全国现金投放与回笼格局的变动。即劳动力流入地区现金大投放, 流出地区现金大回笼。劳动力流动加快促使地区间现金投放与回笼结构发生变化。从全国的情况看,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向东部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使现金投放与回笼格局也随之变动。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促使东部地区现金大投放、中西部地区现金大回笼;促使城市现金投放、农村现金回笼。
  4.电子货币及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 相应减少了现金投放量。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金融业迅猛发展,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银行卡业务、网上银行、代收代付业务得以快速拓展, 电子货币的推广应用对现金投放回笼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代发工资业务的普及, 使工资性支出大部分直接进入个人储蓄账户, 减少了现金流通环节,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现金流量。
  三、相关政策建议
  我们由OLS估计得出:陕西经济增长的变化对其货币流通状况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总体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带动居民收入提高、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另外,金融工具创新也对地区间的现金投放与回笼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货币管理的要求在于提高其使用价值,即实现投放与回笼的均衡。根据我省多年现金净回笼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加大现金投放是增加其价值的必然途径。就此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加快工业强省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在延伸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加工深度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要加大消费和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作用,促进现金流通状况的改善。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优化贷款结构,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住房等消费领域的信贷投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益,为改善现金流通状况创造必要的条件。要认真搞好调查分析, 密切关注辖区经济发展规划、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社会投资变化以及金融运行状况, 及时掌握辖区现金投放、回笼新情况以及货币流通的新变化, 注重对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分析,摸清现金流向, 掌握现金流通变化规律, 提高货币投放回笼的预测能力, 为当地政府和上级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强化措施手段, 协调管理好社会现金流通。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搞好现金管理, 按照《人民银行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严格履行职能, 搞好检查督办, 坚决打击利用现金作案的各类犯罪行为, 在新形势下特别要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加强反洗钱监测, 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从事违法经济活动,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传统节假日等现金投放回笼的高峰期, 要对大额或可疑的现金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对不合理支出进行规范引导, 防堵洗钱犯罪活动。
  4.加强现金监管力度,减少现金体外循环。基层人民银行要正确行使货币管理职能,加强对商业银行和企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力度,强化各单位现金管理思想,增强自觉执行现金管理规定的意识。各商业银行应设置专(兼)职现金管理人员,加强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管理,合理核定开户单位现金库存限额,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超限额保留现金库存、坐支等违反现金管理的行为,督促现金及时归行,逐步消化市场滞留的过多现金。
  5.加强银行结算管理,推广各种结算工具。加强银行结算管理,推广各种结算工具,加快建设高效支付体系,大力推广方便快捷的支付信用工具和新兴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推广商业汇票结算,鼓励个人支票的使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现金使用量。近年来, 金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 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由于对金融工具不了解, 从而对传统金融工具如现金保持较高的偏好。针对这一现象,央行要通过大力宣传金融知识, 送金融知识下乡, 在农民工中大力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等多种措施, 增强人们的现代金融意识, 提高电子货币的使用偏好, 降低流通中现金使用量, 减轻人民银行货币投放回笼的压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