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特里芬”悖论和新“特里芬”悖论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秋玉

  摘要:1944年7月,44国代表起草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希望建立一种国际货币体系来实现国内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并使各国在不限制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实现外部平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后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认识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有一个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悖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形成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新的体系下,出现了新“特里芬”悖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亟待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关键词:“特里芬”悖论;新“特里芬”悖论;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业资本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87-02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起草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希望建立一种国际货币体系来实现国内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并使各国在不限制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实现外部平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后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美元与黄金挂钩,其比价固定为35美元/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2)成员国官方的国际储备以黄金或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3)要求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实行货币的可兑换,限制资本项目上的外汇交易;(4)美国承担着为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责任,成员国有权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官方价格兑换黄金。
  
  二、“特里芬”悖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认识到: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国际储备的不断增加,外国所拥有的美元储备可能会超过美国所拥有的黄金,在美国许诺以1盎司黄金赎买35美元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美元持有者同时向美国要求承兑的话,美国将无法履行它的诺言。问题就随之而来:外国的中央银行如果认识到它们所持有的美元将不再像黄金那样值钱时,可能再也不愿意持有美元,而宁愿将它们马上兑换成黄金,信心引起的挤兑可能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67年底到1968年初,私人投机者由于预期黄金价格可能会上升而开始囤积黄金,美联储与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大量出售黄金仍无济于事,英格兰银行在1968年3月15日关闭了黄金市场,两天后宣布实行黄金价格的双轨制,即官方价格与私人价格的并存――私人买卖黄金价格将实行浮动,各国中央银行继续以35美元/盎司的官方价格进行黄金交易。
  1971年美国公布国际收支不利的消息导致私人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德国马克,仅在1971年5月4日当天,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购进10亿美元以保持其固定汇率,5月5日清晨,在外汇市场开盘交易的第一小时,德国中央银行就买进了10亿美元,此时,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放弃努力并允许其汇率浮动。
  1971年,为了保持经常项目平衡,美国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进行实际贬值,遇到其他国家的阻挠,同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采取了强硬措施,宣布从此以后美国不再自动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换回美元。1972年12月,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达成《史密森协定》,黄金的官方价格上升至38美元/盎司。美国不再承担用美元兑换黄金的责任,美元与黄金比价的变化,少数国家放弃固定汇率等现象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四、新“特里芬”悖论
  
  最早提出新“特里芬”悖论的是马克麦考利,他在2003年从美国与东亚国家资本流动关系出发,考察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可持续条件下,美国国际金融中介地位与其吸收国际投资头寸状况恶化之间的冲突时发现:美国通过负债吸引东亚资本以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东亚地区美元的供给又依赖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和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若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可持续,东亚地区的美元供应就会收缩,流入美国的东亚资本就会减少,从而影响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进而影响美国国际金融中介地位。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可持续下,通过资本账户盈余平衡美国的国际收支是矛盾的,被称为新“特里芬”悖论。
  
  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矛盾在于国际清偿力和国际流动性完全依赖于一个国别货币――美元的外部供应,即美元的国际核心货币地位――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发展各自的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的结果一方面会导致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另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是互相矛盾的,而这个矛盾就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解体的核心矛盾。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对黄金而言,其需求是无限的,而其供给却是有限的,黄金的有限供应最终会满足不了无限的需求,从而导致黄金价格的改变和美元与黄金按官方价格兑换承诺的破产;其次,美元作为世界结算与储备货币,可以长期沉淀海外而不会形成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其他国家为获取美元而需向美国提供产品,美国则可“印刷”自身的国际支付手段,从而不费吹灰之力支配外国创造的财富,美国享有的这种“美元特权”会随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限制资本项目上的外汇交易显得更不合适宜,且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对保持固定汇率和一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又会影响一国的国内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新“特里芬”悖论的形成也有其必然性。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货币脱离了黄金,庞大的金融交易额与货币交易额基本上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相关,世界资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虚拟资本”时代。随着美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国内物质产品生产逐渐不能满足国内物质产品消费,出现了不可修复并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200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扩大到6 667亿美元,已远不是靠每年数百亿美元的海外沉淀所能弥补的。从海外投资看,2004年美国已经变成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负差,美国每年为此需支付的利息与股息已经超过千亿美元,不仅不能作为平衡贸易收支的资金来源,反而成为扩大贸易逆差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美国平衡贸易收支的途径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用资本项目顺差来平衡贸易项下的逆差。但这又取决于全球产业资本创造的物质产品净剩余的绝对数量,也决定于美国所出售的金融商品数额是否能足够支付本国物质产品需求所必须的进口,这就要求资本项下的顺差必须大于等于贸易项下逆差,并且贸易项下逆差的扩大,必须依赖于资本项下顺差的扩大,如果资本项下的顺差缩小,问题就出现了,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持续且不断扩大,就会影响美元币值的稳定及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
  克服这些难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某种或某几种货币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它们要脱离某一种国别货币,单独行使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目前,各国正在积极探索,欧元的诞生就是探索的产物,尽管它只是“区域性货币”,但对公正有效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及亚元的提出都是探索的表现,但建立一种有效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我们在今后不断地研究世界货币体系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探索,从而为有效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冉生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对称性及其启示[J].新金融,2006,(2).
  [2] 迈克尔・P.杜利,桑特・克鲁兹,喻桂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J].中国物价,2005,(4).
  [3] 王瑾,王国忠.经济虚拟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J].管理现代化,2005,(2).
  [4] 赵秀臣.论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本质谬误兼及欧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2).
  [责任编辑张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