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财政促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 琪 张晓科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出比例。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明确地提出今后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从公共财政的职能角度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财政职能;资源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48-02
  
  公共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必须深刻理解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精神,必须读懂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具体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006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面八大内容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文件的发布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从理论角度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同时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社会公共需要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即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二是非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公共产品会出现收入与支出不对等现象,企业是不会提供的,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非盈利性。三是法制性,即收支行为规范化。财政收入要来自于社会成员的缴纳,财政支出要用于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事项,这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对于公共财政的运作有强烈的监督意识,从而要求和决定着政府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以法制为基础、全部政府收支进预算、财税部门总揽政府收支。
  陈共在其主编的《财政学》一书中提到公共财政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发展经济职能。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我认为公共财政还应包括监督管理职能。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指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这是公共财政的基础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发展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监督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发展经济职能进行监督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所以,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
  
  三、公共财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共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因此,国家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已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农村建设尚未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完善。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没有公路、没有饮用水、没有电,公路、饮用水和电都属于公共产品,都应由政府来提供。而现实中政府没有承担提供公共产品这个职责,所以说资源配置不完善。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极大,农民辛苦耕耘一年,为国家提供那么多粮食却有相当少的收入,这表现出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说明了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监督管理不严格。公共财政不仅要制订相关财政政策,还要制订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来促进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农村的投入总量是增加了,可是分配到农村中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都被挪用,这说明了监督管理不严格。
  
  四、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农民生活的最根本保障。因此,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显得尤为迫切。各级财政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1.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要大幅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和农村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要求,在农村逐步建立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义务教育长效机制。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注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夯实的经济基础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进行二次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农民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社会稳定等问题,因此,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农村发展的前提。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加强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粮食主产省(区)要将粮食直接补贴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积极建立对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着力解决种粮农民比较收益低的问题。此外,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执行力度,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从而保证农民维持正常生活。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只有小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直接补贴,更大部分需要调动农民积极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公共财政要正确引导农民增收,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发展经济职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政府可以制订相关的财政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财政支农资金,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资设备装备农业,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政府要完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财税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建立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强化监督管理,要把监督管理与增加投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避免互相交叉和重复,要改革项目立项管理、规范资金分配方法、强化资金运行监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制度保障;二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制度,对效益好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效益差的项目不再投入资金;三是采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方法,严厉查处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农民、农业。
  
  参考文献:
  [1] 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桂娟,冼一兵.关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中国经济快讯,2002(15).
  [3] 罗晓华.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思考[J].经济师,2003(11).
  [4] 赵鸣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3).
  [责任编辑 张宇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