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国乡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物质生活较以前更加富足。但令人痛心的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彰显.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各种可见的或隐性的威胁;长此以往,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必将成为水月镜花。为何如此?眼前利益驱使!破坏生态环境者不仅不会受到应有之惩罚.而且常移居城镇.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笔者将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它体现了积极主动的保护思想.就是力求以最低的代价.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绝非听任生态环境保持原始的自然状态,而是要求我们必须自始自终要尽力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度与量,必须逐步树立牢固的生态环保的观念.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对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对受到威胁的重点资源开发区予以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实行积极性保护。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极少数地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或筹建自然保护区、申报自然遗产;另一方面,毁林毁草、开荒占地,或围垦湿地.进行无序的旅游开发等违规、违法行径屡禁不止。如此种种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颇令人费解。其实不然!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些农民罔顾国家法令和有关规定,只求谋取眼前利益,而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以致造成少数杀鸡取卵者迅速致富却不要负相应责任。
  值得警惕的一种坏倾向.就是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他利益。如,一些地方政府或少量无良商人,为了政绩或“短平快”致富,不惜大肆破坏生物多样性.千方百计营造万顷茶园、十万顷桉树林,等等。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造福一方之举,实质上是以更阴险的手段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乃至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殊不知,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2.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生产方式不合理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量无机物质投入耕地造成了土地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大约有4000万 t,甚至有些地方化肥的使用量超过400 kg/hm2,大量的农药残留于农田环境中,对农作物、土壤、水资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塑料薄膜的使用但是没有有效回收,造成了大量的“白色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严重。
  (二)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近些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十分迅速,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是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能源消耗高且大部分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废弃物处理设污染防治设施,严重危害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对一些重污染企业采取了限制措施,虽然当前重化企业要求入园进区,但是还是有一些重污染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导致农村生态破坏严重。
  (三)居民的生态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受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加上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使得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比较淡薄。滥砍乱伐、过渡开采等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农业生产受到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农药、化肥、地膜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造成了土地污染、水污染等。农民由于生态意识的淡薄,对保护生态环境漠不关心,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了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而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三、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探讨
  1.处理好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只有在尊重群众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有关教育才能起作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才能真正履行以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四类利益”,确保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顺利得到贯彻。很多情况表明.生态村的建设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研究者认为,“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生态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生态村建设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只有通过物质利益制约,配合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否则.巨额的利益诱惑将法律的尊严和思想教育的说辞化为乌有。
  2.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这是我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原则之一 。可惜,新中国建立以来那种“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长期作怪,很多不同级别的决策者无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经济计划的潜在的巨大影响,采取急功近利、渴泽而渔的行为,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谋求一时一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事实上,只有党和政府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将对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分享成果统一起来,生态环境才能长期得到应有的保护而造福于我们。因此,党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关利益者明确生态保护的责、权、利,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既有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措施,也有技术的措施,从而利用利益杠杠诱导人们尽心尽力地去保护生态环境。
  3.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注意兼顾“四类利益”,否则,事倍功半。例如,沼气池的推广在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农村具有必要条件.如农民需求、原料等。沼气池建造得再好,不投料运行也白搭。沼气池的推广存在哪些问题:首先,中国多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不算经济帐。户用沼气池建造技术已经很完善,沼气池维护、维修农民不愿付钱,宁愿荒废也不愿付出一定维修费用,从来不算长远的经济账—— 究竟是谁获利更多。依赖政府。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型沼气池,技术不成问题。更需要资金维护。谁愿意出钱维护?政府能天天出钱吗?追问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是这种思想,政府可以重点解决,可以先推广一个村一个镇.可以先让有意愿的农户建设这样带动。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才能逐步推广。否则,欲速而不达。实际上,大型沼气池可以采用商用模式,如,以承包给个人等具体形式出租使用权;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甚至不需要政府因派人维护等具体工作所造成的各种费用。
  4. 目前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了解得很少,尤其是对大量野生生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许多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尚未不可预见的潜在使用价值。可见,人们只有理性对待从生态环境中可能得到的各类利益尤其是明显的物质利益.才能获得绵长的福泽。因此,要达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做到注重物质利益,并通过立法等手段引导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兼顾“四类利益”。
  四、结束语
  时至今日,无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都昭示我们: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就是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如此,才是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逐步脱贫致富。只有在兼顾“四类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加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达瓦次仁,次仁 西藏昌都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期刊论文] 《中国藏学》 PKU CSSCI -2011年4期
  [2]安和平,陈爱平 贵州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会议论文] 2007 -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3]刘建军,闫晓宇,北京军区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会议论文] 2007 - 2007年中国林业论坛
  [4]褚遵强,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生态矿山[会议论文] 2010 - 山东煤炭学会2010年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5]-苏杨,林家彬,周宏春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 PKU CSSCI -2005年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5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