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一淼

  摘要: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中,建筑结构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要重视方案与初步设计,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结构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合理控制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用量,选用合适的基础形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关键字: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一、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即工程的建造价格,是指工程项目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等环节所花费的总费用。工程设计是指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它是对建设项目的全面规划和实施意图的具体描述,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研究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10%。由此可见,控制工程造价设计阶段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即决策和设计阶段,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就应放在设计阶段。如果说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那么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所以抓紧设计这个关键因素是必要的。
  1. 设计中充分体现价值工程。设计人员应对建筑功能进行分析、分解,在剔除多余功能的基础上,把建筑工程材料选择、设备选型与建筑工程的功能和经济寿命综合起来考虑,寻求最佳的功能造价比,从而获得最佳设计。
  2. 推行选限额设计。建立起完整的限额设计管理方法,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基础之上,把施工图预算的价格严格限制在设计概算以内。同时,建议改革现行的设计费用计取办法,采用节约资金激励办法,激发设计人员的主动性,从设计上降低工程造价。
  3. 工程设计发包中采用招投标方法。建设项目实行设计招投标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使那些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功能符合使用要求的优秀方案入选,更主要的是中标项目做出的投资估算更能控制或接近招标文件规定的投资范围,从而更好地控制造价。制定本办法。在运作过程中,业主对招标的目的要明确,中标标准要合理,操作程序要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前期控制。
  4. 方案比选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要使那些真正构思新颖、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方案成为最后的入选方案,在方案比选时就要严格把关,采用符合实际、操作简便、一致性好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虑到方案比选中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或评价的模糊性,可以将系统工程中的先进方法和模糊数学中的一些计算方法引入到传统的方案比选方法中去,使方法不断完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是建筑产品的需求者经过招标活动确定产品的生产者,并签订承包合同的过程,此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招标文件、评标原则与方法、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合同价格以及合同条款等内容。
  1. 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
  标底是建设单位拟建工程投资的底数。单位没有条件,应请有资格的咨询单位代编;有条件的单位尽量自行编制。编制标底时要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吻合,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保证标底编制质量,把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2. 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
  业主可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来控制工程造价。当然,不管采用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使各施工方在保证最低的企业利润情况下,报出非常优惠的价格,杜绝议标或变相议标。实践证明,凡是先开工后定价的工程多半造价偏高。
  3. 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合理招投标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可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4. 慎重地选择施工队伍
  必须根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认真挑选施工单位。对于一些较大而又复杂的重要工程,应选择技术、资金、施工力量雄厚的施工企业,对一些中小型项目则可选择小的施工企业,这样可避免大的公司报价高、搞小型项目在工程质量上不被重视的情况。转贴于 中国论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将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物质形态的工程实体,需要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各种资源。虽然在这个阶段节约造价的可能性较小,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仍然十分重要。
  1. 组织措施:是指从投资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例如,落实投资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投资控制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改善投资控制工作流程。
  2. 经济措施:从全局考虑,如检查投资目标分解的合理性,资金使用计划的保障性,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性。另外,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的预测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取得造价控制的主动权。
  3. 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措施往往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运用技术措施纠偏时,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后加以选择。
  4. 合同措施:合同措施在纠偏方面主要指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在发生索赔事件后,要认真审查有关索赔依据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计算是否合理等,从主动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落实合同规定的责任。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转贴
  1. 竣工结算时存在的问题
  在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重视不够,合同在制定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合同内容不够详尽、专用条款约定措辞不够严谨、表达不清楚、操作不具体等问题;现场签证文字表述不清楚,手续不完整,乱签证现象比较严重,该签的签,不该签的也签,使合同外增加的费用很多;量、价计算误差较大,结算造价水分含量较高,经过我们造价人员的及时参与和审核,最终使内罐区隐患治理项目的结算工作得以客观公正顺利完成。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审核方法,重点放在做好项目的工程量、单价、各种费用计算的审核上,并在工作中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前期参与合同的签订工作,规范合同条款约定;(2)严格按竣工图、工程量计算规则核实工程量;(3)认真履行合同,做好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审核;(4)正确把握定额套用界限,做好单价套用审核;(5)做好询价调研,认真核实材料价格;(6)工程费用的审核。转贴于 中国论文
  结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达到目的。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
  [2]中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刘长滨主编,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3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