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地区妇女贫困化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成波

  [摘 要]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在贫困群体中女性又占据大多数,农村地区妇女贫困主要表现在收入贫困、文化权利贫困和政治权利贫困等三个方面,导致妇女贫困的原因有个人因素、就业机会不平等、占有的资源有限和传统的社会习俗等方面,因此,应该结合导致妇女贫困的原因,从社会救助、教育培训和个人观念等三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妇女;贫困;教育;救助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在贫困群体中女性占据大多数,由此,贫困逐渐趋向女性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学术界提出“贫困女性化”概念,开创了对妇女贫困问题的系统化研究,该研究发现,贫困率增长最快的家庭结构是女户主家庭,由低收入或贫困的妇女和孩子组成。妇女贫困主要体现在妇女权利缺失,妇女生活水平极低,妇女文化程度低等现象。本文就是在论述农村地区妇女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地区妇女贫困现状
  1.收入贫困。收入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是和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虽然我国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提到了政策的层面上,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却表明,因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妇女本身素质的原因,妇女就业机会不如男性,劳动报酬低于男性,失业风险大于男性,这种现象可能持续下去。资料显示,在农村,妇女收入低,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农村妇女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获得的报酬为总收入的13%,比男性低9.6个百分点。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2.文化权利贫困。这里主要是指农村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足,表现在妇女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文盲发生率比较高,辍学率比较高。2010年人类千年目标报告显示:目前虽然失学率的性别差异已经减少,女孩的失学率由1999年的57%减少到2008年的53%,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这种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女孩的失学率高达66%。同样,同样来自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女性中58.7%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妇女发展能力不足,贫困加剧。
  3.政治权利贫困。这里主要是指参政权,表现在妇女参政机会少,缺少话语权。参与基层民主建设比例偏低,根据甘肃省妇联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妇女对“女性进村两委会的态度”,认为“有必要进”的占42.2%,“一般说应进”占36.7%,“可进可不进”占12.3%,“没有必要进”占8.8%。实际情况是占5.8%的妇女竞选过村委会成员,占3.3%的妇女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村、组干部。只有18.8%的妇女表示参加过政府公共政策的讨论、征求意见等活动,27.8%很少参加,53.4%没有参加过。妇女对参与选举活动是比较被动的。
  二、农村地区妇女贫困化的原因
  1.就业机会不平等。性别歧视在当下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里会经常发生,由于生理的缘故,男女劳动者有许多天然的差异,这导致女性在同等条件下就业不平等,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就堂而皇之的规定“男士优先”,或是背后排斥女性,进而导致女性比男性更易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
  2.个人因素。由于受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性别观点使女性甘愿作为男性的附庸在社会的边缘平凡的生存。特别是在女性结婚以后,往往成为家庭主妇,管理家庭事务,以家庭的整体福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往往被人忽视,使之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女性就易贫困。
  3.女性占有的资源有限。农村地区妇女占有的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物质资源、受教育培训资源、社会参与资源等。这些都表明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与男性一样控制社会资源和占有发展机会。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相对缺少取得经济资源的渠道,土地和资本所有权通常严重偏向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
  4.传统社会习俗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的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传统导致了妇女在家庭中要依赖于丈夫,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加上男性取得成功者居多,就更加强化了妇女的弱势地位和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马太效应,使妇女更加贫困。再者,农村地区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妇女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被男性所取代,并随着婚姻的迁移而被迫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导致妇女社会资源的流失。
  三、解决农村地区妇女贫困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在妇女贫困方面的救助力度。社会排斥是妇女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支持力度,承担起保护妇女这样弱势群体的责任,做到对贫困妇女的关心和服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其他各种基本权利的保护政策,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社会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切实有效地改善该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2.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妇女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妇女的素质的关键因素,据统计,农村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不少小学文化的妇女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妇联等群众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妇女的从业技能。同时,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女孩的升学率和入学率,提高农村地区女性的整体素质。
  3.转变观念。中国传统的性别观念不但助长了男性对社会的控制欲,也使女性甘愿作为男性的附庸在社会的边缘平凡地生存,妇女的自我边缘化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碍。因此,妇女转变观念,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精神,是其脱贫的前提条件,避免其成为社会和婚姻的牺牲品,这就要求妇女在观念转变的同时,要积极创业,获得更多的物质基础,降低对男性的依附程度,提高其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积极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本文是201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般项目(L11BSH007)和辽宁社会科学院2012年度一般课题项目(Lnsky12B05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叶普万,贾慧咏.我国农村妇女贫困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J]. 理论学刊,2010.9
  [2]United nations.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 Report[M]. New York:New York Press,2010.
  [3]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01, (5).
  [4]李巧玲. 贫困对甘肃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影响的实证研究[J].甘肃农业,2009.12.
  [5]卓惠萍.多重社会排斥:农村离异和丧偶妇女的不堪承受之重——对豫北某县农村离异和丧偶妇女的调查研究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编辑/丹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9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