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融通”教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风娟 王海燕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其实质是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不仅是职业的要求,也是国家就业制度的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是目前我国劳动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为此,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职教育的“双证制”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实行高职“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双证融通”适应社会需求。
  企业是吸纳社会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若能雇佣到持有一种或多种企业工作所需要的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等于是给企业节约了一大笔上岗培训的费用,大大地缩短了新就业上岗的时间,这也正符合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更愿意雇佣拥有大学学历,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双证融通”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
  (三)“双证融通”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而“双证融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持有双证,才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才是合格产品,这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适合“双证融通”实施的教学内容体系
  近年来,我院在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和专业剖析,将高级工培训鉴定与高职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学历框架为基础,以职业标准为尺度,以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证书考核鉴定为评价手段的双证融通教育模式。首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调整教学计划,制定出“双证融通”式教学计划,使“双证”制度在高职教育的源头得到接轨与融合。我院在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分析、专业剖析的基础上于08年下半年将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特点: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实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标准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必须够用”为度,并兼顾未来发展需要;专业教学内容是成熟技术,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50%以上;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技能训练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创识、自学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分别获得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车工等职业资格。
  其次,在课程建设上,我院安排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商讨,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以及相对于行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学历教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在进行课程内容调整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有了大纲做指导虽然教材有时进行调整,但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合理融合。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尺度”构建课程体系,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重组与整合,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
  (二)构建便于“双证融通”模式实施的实训平台
  为了确保“双证融通”式教学计划的实施,我院加强了实习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软件方面,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学法等方法,讲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结合,注重课堂教育与实习相结合,穿插进行互相渗透,形成“教学一实践一再教学一再实践”的教学模式。硬件方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充分考虑以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重点,走教学与生产、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道路。近年来,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投入了很大资金,已建有数控实训楼、通用机加工楼、汽车实训楼、机电实训楼等实训场所,所有机加工类设备都是生产型设备,另外建有数控仿真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等20多个。我院校办工厂拥有各类设备1000多台。学生可以在校办工厂亲临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和实践,直接了解和接触到真实的实践工作和流程,体验工作的真实环境和范围,接触到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所学专业的实际用途,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前进入社会“角色”。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职业资格领证率100%。
  (三)构建适合“双证融通”需要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证融通”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院坚持“面向全体、务实求效”的原则,打造“双师”、塑造“名师”为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制度。派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内主题活动发挥教师潜能。我院已成功打造出多种品牌主题活动。如说教学设计比赛、专业技能比武、青年教学能手评选、行业发展报告会等主题活动,不但营造了校园学术氛围,而且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搭建了适宜的平台;三是建立学术奖励等制度。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搞项目开发,2008年院级2个课题已立项,学院对院级课题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院还实施了“名师工程”,先后已有两届教学名师出炉。
  另一方面引进专职或兼职“双师型”教师。从企业一线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有工程背景的高技能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目前我院的“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
  总之,要真正实现“双证融通”,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围绕教育模式的转变,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使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双证融通”为主要手段,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具有新型就业观念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08GZ072)部分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