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目标。  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即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中的基础、需求以及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然而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教学,学生的成果一直令人失望。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们试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强烈愿望与有效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真正重视科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缺乏,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的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在思想上没有很重视这门课程,就造成教师在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
  二、 现代科学教育观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准备
  加强教学目标设计。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同时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要有效就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育既具有科学性,也应突出人文性,因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既要有不失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一是在目标的定位上,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情感方面,学生能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注重科学教育的人文性。二是在操作设计方面,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要注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可操作、可检验、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目标。三是掌握目标陈述的技术。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要明确,目标的分类可按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归类叙写,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组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或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注意研究一堂课中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以及课堂内、课堂外“趣味性”的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因此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科学学习的基点,是任何学习的关键。科学课教学环节主要由激趣导入、新知识学习、作业体验、成果展示评价四大环节构成。教学各环节是密切相连的有机体,要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过渡自然、顺畅,突出效果。
  四、重视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使教学从有序到有效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帮助,对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的学习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和留意身边的事情学会从多个角度、带着思考、全面地观察。
  2、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注意地听老师和伙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收听广播、音像资料的习惯。
  3、珍惜时间的习惯。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创作的时间。
  4、与人合作的习惯。乐于与同学、老师合作,能在集体创作活动中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创作意图,互相探讨,共同发展。
  5、积极参与的习惯。培养参与的兴趣,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体验与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交流,不断质疑与反思。
  6、认真做好活动记录的习惯。课题与姓名的书写字迹端正,规范能认真学习、掌握知识点,做到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
  7、乐思善问的习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
  8、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尝试通过实验操做、查找资料、同伴合作、自主阅读、网上查询等办法解决问题。
  9、敢于发表的习惯。能结合学习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做到条理清楚,语句连贯。
  10、参与实践的习惯。有参与集体实验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能在各项实验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现自己的特长和实验才能。
  11、带齐实验用品的习惯。能带齐每次实验必须的用品,爱惜用品。
  12、学习卫生的习惯。上完课整理好自己的实验用品,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自觉做到上完课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
  13、自信学习的习惯。相信自己能行,碰到困难失败能乐观面对,鼓励自己向着成功不断努力。
  五、提供高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材料的自身不足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那些材料是属于真正有效的呢?首先,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如在摆的研究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取问题,教材推荐用大小不同的两种螺帽表示不同的两种重量的摆锤,当摆线一样长时,实质上摆的长短却是不同的,换上沉浮实验盒里的小吊桶,里面分装塑料块和金属块,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材料要简明: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影响孩子们探究的干扰源。
  六、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 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上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在小组自主合作在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按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的主题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七、以发展性评价为理念实施教学评价
  当前,以发展性评价为理念,建立科学的自然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评价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为本,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精神,获得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来构建科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三维指标体系。如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孩子们丰富的课前准备、孩子们的投入及创造性的表现、孩子们细致的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都需要我们的评价去激励;孩子们浮躁的心里、孩子们的自我中心、孩子们的种种未形成的科学习惯都需要我们的评价去引导。虽然这些问题操作起来有点困难,我们可以采用观察与轶事记录法、作业法、操作考察法、评议法等,对学生学习科学的质量进行评价。真正重视了评价这个有效的手段,我们的科学教学一定会更加的有效!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不仅能玩的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兴,而且能玩得有所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
      总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观察、提问、思考。要对大自然的万物进行大胆设问,甚至赞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性,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要创设各种悬念,使课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6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