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芬良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现状入手,对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究有效控制学生流失。
  关键词:学生;流失;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生入学人数和在校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高校办学规模扩张、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在竞争、压力的背后,由此也带来学生因各种原因而退学的现象。
  一、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主要类型
  (一)转学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九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第二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入学未满一学期的;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应予退学的;其他无正当理由的。在规定的内容中有些操作性不强,如对“确有特殊困难”的界定不明确,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际转学问题上存在漏洞。这些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学生家长为学生转学的现象存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流失。
  (二)心理、精神疾病
  现如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已经侵入了高校校园,侵蚀着学生的健康。这类学生性格内向,目标迷茫,不善于与外界交流;心理承受力弱,害怕与他人交往。也有受家庭成员不和谐关系的影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受到打击,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上大学后复发,病情加重。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傲慢、任性、怕困难、不合群、感情脆弱,将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想象与现实差距过大以及家庭单亲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无心向学,进而产生抑郁、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业。最终这类心理、精神疾病的学生选择了休学或退学,且成上升的趋势。
  (三)厌学
  主要表现为对所选择的学院或专业不满意,或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不适应。上大学后,理想与现实产生距离,心理落差大,产生厌学情绪。个别学生因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学习上虽很用功,但考试不过关,达不到要求。经过认真思考,认为无法达到毕业要求,与家长协商,征求家长的同意,选择了退学。有些学生迷恋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愿望,寄希望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能够使其私人欲望、虚荣心得到满足,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迷恋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业,最终无法通过学业考核,无奈地选择了退学。
  (四)违纪
  大学生依赖性强,个性张扬,少数大学生易冲动,遇到事情不能宽容他人,不计后果,严重者致伤他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校规定,学生被开除。另外,在高校中违纪的学生中又以考试作弊和旷课最多。因考试成绩与学生入党、评优、奖学金等挂钩,加上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旷课,即使去上课,也要么睡觉、玩手机、抄作业,要么说话,因此,考试时铤而走险,夹带纸条、使用通讯工具作弊,甚至叫人代替考试等。最终这类学生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被开除。
  二、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引起学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上存在的陈旧观念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的严峻,“读书无用论”、“上大学无用论”有所抬头,值得关注和警惕。与读大学高投入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学生及家长片面地认为大学读了“划不来”,很多学生、家长也就产生了念不念没有意义的想法。在这些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下,高职学校学生思想压力大,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疏于管教
  由于父母既是孩子的抚养者,又是孩子的教育者,父母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顺从,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学,只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吃穿问题,至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交给学校和老师去管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这其中关键在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不同。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甚至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大多是因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或父母亲离异导致无人管教或者教育方法等问题。
  (三)社会、家庭压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既是承载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时代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然而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果,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薄弱成为一种趋势。伴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上的日趋成熟及自主自立意识的确立,面临问题的复杂情感变化都需要自己去体验。在面对各种心理体验时,部分同学表现出自尊与自卑并存、独立与依赖矛盾的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学生由于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差,离开父母后难以适应职校学校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流失。
  (四)学校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合理、教材选用不科学、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动手机会少等诸多教学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学不到东西,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同时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受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社会需要对人才的要求。这也使得学生的就业存在专业不对口、工资不高、工作环境不好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问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是学生最为担心的事情。
  三、控制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对策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深入探究控制学生流失的对策,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学生流失,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严格学生管理,改善学校环境
  严格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教育、引导、监督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意识,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要及时查处,对严重违纪影响极坏的学生不能姑息迁就,对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必能净化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安全。同时学校也要下决心、下大力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二)改革教学管理
  在课程开设方面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依据,及时吸收新技术,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课时量,使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对现行教材取舍增删,灵活使用,而不是全部照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揣摩学生心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积极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处理学生申请退学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以各种借口为由,提出退学。但与家长沟通后,家长都不希望学生退学。鉴于这种情况,学院注重与家长保持联系,遇事勤与家长沟通,特别针对提出退学的学生,请家长到校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老师、家长三方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终生设计,为学生最终利益着想。这样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解决问题就更能找到切入点,有可能事半功倍。对于个别劝说无效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把工作做细,减少家长和学生对高校的敌视态度,保证学院安定团结,利于学院的稳定和发展。

  (四)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因此,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特点,帮助他们尽快树立起新的目标;通过对校史、专业讲座的教育,让新生对学校、专业树立信心,形成爱学校、爱专业、爱班级的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目标,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起为报效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目标,并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退学现象原因分析得知,由于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导致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多数情况是由于学生无法适应以至融入新环境而产生逃避心理、厌学心理造成。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专题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给学生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老师在批评学生或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讲究工作方法,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正通过端正办学思想,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质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只要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对全体学生尤其是成绩或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加强引导和管理,退学的学生必定会越来越少,高职教育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伟. 对大学生留级、退学现象增多的思考和对策[J].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4).
  2、曾广明. 学生退学面面观[J]. 消费导刊,2006(12).
  3、苑燕燕, 许玉清. 浅谈高校大学生退学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