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文杰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课题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课程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瓶颈 校企合作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目前每年至少需要30―40万人,一方面是物流业“招人难”,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难”,产生了供需不协调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离。物流管理专业对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很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是面向物流一线岗位的,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这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也要求有很强的职业性,实现学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因此,研究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约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不配套
  有效开展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一方面既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也需要必要的师资、实训指导教材等软件支持。尤其是像物流设施设备操作、物流中心作业流程等这类实践课程需要学校进行大量设备设施投资,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学校即使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较差,因而配套设备很难完备而造成校内实训场地欠缺。此外,虽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习或实训的数量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衔接不上、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训教材、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配套都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不完善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可以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课堂实践,在人才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按理论和实践1:1的要求安排;二是校内实践,在实践教学周利用实训室、企业参观、调研、社会实践、专业小论文等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校外实践,在实训基地企业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近距离地了解企业实际操作,直到能胜任基层岗位工作。
  由于投入不足,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设施,更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等保障,使得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不能有效执行,大多是采取教师理论式的讲解或企业参观,学生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不完善。而更多的学校缺少岗位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真正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多半是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又无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实践教学管理措施不到位
  如何监控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何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但在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相关的激励政策等配套工作相对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的执行流于形式,致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4、实践教学实施方法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法单一,缺少学校和企业联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实践性教学的计划、执行、监督、总结和评估等难以落实,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维持更多依赖于“私人关系”,再加上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在相应的机构、人员、政策方面缺乏保证,基地的建立和维持的稳定性、目的性、责任性和可持续性差,使得实践教学实施方法难以创新,影响了实践教学实施的效果。
  5、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不协调
  大多数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在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会主动寻求合作,在平时则少有联系,而企业主动积极寻求学校合作的则更少。加之高职院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不太明确,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应付过关;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存在差距,指导老师因自身的实践经验欠缺而难以胜任;学校管理没有到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自觉性较差,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基层锻炼意识相对不足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对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失去兴趣和热情。
  二、制约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因分析
  导致物流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实践教学中没有较好地引入校企合作机制,没有较好开展校企共建实践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物流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操作性特点决定了课程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物流实践活动,必须与企业一道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首先,从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上看,物流实践操作环节比较多,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有人具体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有75%~85%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这说明物流实践课是一个包括小到物品包装、装卸搬运,中到订单处理、配送作业,大到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它的环节多、内容广泛、操作性强,没有企业的配合,很难完成系统的实践教学。
  其次,从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上看,许多环节需要企业的参与。物流中的单证处理、物流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的操作类课程大多是单项技能要求,而且属于纯操作技能训练,一般的单项模拟实践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现场调度等实践技能的训练则不能模拟,必须到现场参观学习,或者对现实的设施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还有一些实践技能属于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单独操作不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必须从系统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析,这类实践课程就不能靠简单的单项训练或现场参观来实现教学目的,必须有企业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再次,从实践教学的结果来看,是学校和企业“双赢”。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本质上是利益问题。需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找到校企共同的利益点,基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训基地才能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可以通过送教上门、资源互换、订单培养等方式进行,让企业感觉到受益,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其中,不会形成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局面。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1、校企共建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的思路创新
  一方面,成立由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合作企业高层管理、相关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他们对每届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在基层教学单位成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实践课程开发小组,学院划拨专项资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项目开发,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有效监控,及时完成实践课程建设的验收。

  2、校企深度合作共建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的策略创新
  (1)把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克服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远离生产一线、脱离生产实践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应以专任教师为依托,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每学期有两周以上的时间在合作企业兼职或参加培训、实习等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在锻炼期间,专任教师一定要与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以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为共建重点。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运输仓储业务处理、配送业务组织、物流采购与供应、物流客户服务、市场调查分析等业务处理技能课程,包装操作、装卸搬运设备操作、现场物料管理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现场操作等,都可以作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3)以合作企业的物流实践任务或模拟任务为中心,构建实践课程内容。要把必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能力训练,包括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形成等。
  (4)物流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参观见习、现场调研、专家讲座、课内项目实训、校外模拟综合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课程组成的。因而,在校企双方合作的条件下,要采取分层次、分批次的策略,有计划地逐步建设实践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3、校企共建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的保障措施创新
  校企共建实践技能课程涉及校企双方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校方应主动地调整或创新组织与管理制度,出台一些基本的保障措施,如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技能课程建设资金;改革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一门课程每周2―4节的传统课时安排方法;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制订新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考核方式及内容进行改革等等。
  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启示
  经过近2年的课题调研,总结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及兄弟院校实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实践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信息、政策、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整体考虑,才能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引起领导重视,得到领导支持。
  2、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实现校企“双赢”战略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和相关的环境、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企业不可能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一定要树立双赢的思想,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通过与学校课程共建享受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学校借助于企业资源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12月我院与顺丰集团武汉速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要求,我院每年从物流管理专业中选拔40名学生组建“顺丰班”,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前提下,按照公司的要求单独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为期2个月的企业岗前培训。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在公司进行,毕业后公司安排学生就业。
  3、“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
  “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一方面鼓励专任教师参加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选派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企业物流实践和项目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业界行家里手、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校企合作编撰物流专业实训教材是规范实践教学的重要措施
  完善的实训基地不仅包括先进的设备设施、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还应包括与之配套的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实训教材、实训计划和实训方案。目前,我国已公开出版发行的高职类物流专业实训教材为数不少,体系构建初现端倪,对于物流实践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界人士参与不够,加之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配合校企共建实践课程,急需编写相关的规范实用的高职实训教材和实践指导手册。只有通过与企业人士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材,才能规范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规划2007年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7B232。)
  
  【参考文献】
  [1] 高振: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2] 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 吴彩霞、万琦、程相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4] 贺政纲、廖伟、张小强: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
  [5] 熊文杰: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大学报,2008(1).
  [6] 彭娟:广东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李文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