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决策方法的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巍 朱火堂

  【摘要】本文对高校在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中的专项经费的预算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当前专项经费的决策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应当引入项目投资决策的思路和相关方法来使高校的专项资金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决策
  
  在高校成为独立法人后,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水平成为了众多高校的管理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管理。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在要求高校使用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来为高校编制更为合理和准确的预算,以达到加强预算控制的目标。因此高校如何按部门预算的思路管理好预算成为了重中之重。预算管理可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事前管理即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只有科学、合理、准确的编制了部门预算,后续的管理工作才会有意义。
  
  一、高校专项概述
  
  1、高校专项的概念
  本文中所提及的高校专项是指在高校日常公用费用中的并非每年都会出现的非常规性事项,它们并不是高校日常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这些事项通常是学校根据其发展规划在当年重点扶植的项目。它包括学校用于支持不同学科发展的专项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经费等。
  2、高校专项的特点
  (1)事项对高校发展影响的重要性。高校专项通常是学校根据其发展规划在当年重点扶植的项目,这些项目能否被实施和实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环境,对高校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2)事项对高校发展影响的平衡性。由于高校资金有限,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学科。在不同学科所需专项的决策过程中,高校的管理者更关注学校整体平衡的发展。因此在对不同专项进行比较时,不能只关注财务信息,而应当结合高校的发展规划综合地判断。
  (3)事项对高校发展影响的长期性。这些专项与高校较长时间内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决策时高校的管理者更加关注专项实施对学校所产生的长期影响方面的信息。
  (4)事项的非常规性。这些专项不属于维持高校日常运作的基本事项,并不是每年都发生。因此一般而言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难以为其确定准确的预算标准。
  (5)经费占用金额高。一般而言高校专项所需的资金较多,因为学科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投入少量资金就会产生做用。在高校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每年预算中的高校专项都不会有很多。
  
  二、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专项资金预算方法的主观性
  由于高校专项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高校在对这些专项进行决策时都十分小心、谨慎。通常能参加这些决策的人是高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是某学科专家,通过办公会议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基层财务人员绝少能参与到决策中来。根据我们对多家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调查,没有一所高校在专项预算决策中要求基层财务人员提供相关数据,或是让他们参与决策会议,够资格参加会议的只有财务正副处长。而财务处长在会议中也没有发言权,最终决策通常是由主管校长或是相关专家通过主观判断决定的。在他们的决策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财务数据支持观点,也没有通过非财务指标的比较来选择。因此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的决策方法不算很科学、合理,经常因为这些决策产生许多内部矛盾。
  2、高校专项资金预算标准的不确定性
  由于完全相同的专项通常不是每个会计年度都会发生,即使是相似的专项也在规模和侧重点上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基本上每个专项所需资金的预测都是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因此也缺乏日常事项预算决策中预算标准和方法借鉴。因此大多数高校在专项所需资金的预算上采用总额控制的方法。即在专项通过后将资金比较平均的在不同专项之间安排预算。但是专项中哪些事项该花钱哪些不该;该花钱的事项应当花多少钱这在以前都没有发生过,因此在不同的专项之间平均分配当年的专项经费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也难以确定。
  3、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决策的不科学性
  高校资金的有限,决定了只能在同样对高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专项之间选择最重要的来实施。如何使有限的资金为高校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者在决策时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管理者必须在高校不同学科的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难以通过量化指标来合理判断。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学科为自身的发展而努力争取资金。此时高校管理者在决策时要么平均分配资金,使所有的学科都得不到足够资金;或是在不具备有说服力的理由时选择部分专项重点支持,而产生内部矛盾。如何在不同高校专项之间进行选择,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
  
  三、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决策的新思路
  
  1、明确高校的发展规划
  要在不同的专项中进行选择,高校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只有在规划明确的学校里才能按不同年度的发展偏重,在不同的专项之间进行没有太多争议的选择。要明确发展规划不仅要考虑高校的定位、学科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高校发展战略因素,同时应当对高校在战略年度内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估算。力争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以有限的资金保证高校不同学科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整体价值的提高。因此这种规划的制定一定要有财务人员参与,同时在规划中应当明确高校每年的发展重点和资金扶植力度。
  2、综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为专项进行决策
  高校在编制预算时经常会需到多个高校专项都与高校当年规划中的发展重点相一致时,例如:某高校当年重点扶植文科的专业建设,此时该高校的经济类、语言类、文法类等学科都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专项资金预算。这时可综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在不同专项之间进行选择决策。通过与多家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院系管理者座谈,笔者发现这些管理者在进行专项决策过程对两方面的信息非常关注,一是专项所需经费情况,一是专项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情况。
  (1)专项所需经费情况:具体可分为专项所需资金总额、专项所需资金构成、专项中人员经费情况、专项中办公经费情况等。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财务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来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
  (2)专项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情况:具体可分为专项对高校整体实力提高的影响、专项对该学科科研能力的影响、专项为在校学生提供资源情况等。这些情况可以不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非财务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
  在进行决策时还应当采用综合指标来进行评判,如经费科研投入产出率、经费学生资源投入产出率等。这样在专项决策时,可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决策的说服力也会更强。
  3、利用日常公用经费中的部分预算标准对高校专项所需资金进行估算
  高校专项预算的具体金额在决策过程中,没有直接的数据可供参照。但专项所需资金和使用范围和高校的资金使用范围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可对专项的资金需要进一步细分,采用部门预算的思路对专项中每一事项的资金需要借鉴日常公用费用的预算编制标准和方法来确定专项的资金预算。虽然高校专项对高校的长期发展有影响,而日常公用经费只对高校当期运作有影响,这两种资金的影响时间特征不一致。但是高校专项的经费使用也是以会计年度为时间周期的,大多数专项的经费必须在一年内使用完毕。所以借鉴日常公用经费的预算标准对专项资金需要进行决策也是合理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