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涛 郑 芳

  【摘要】教师是院校的灵魂,是院校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
  
  一、新时期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教师作为院校的灵魂,是院校的宝贵财富和知识源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特殊性和教育改革任务的艰巨性,给教师队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
  1、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在观念上,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强调以能力为本,在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追求逐步提高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赋予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师生观念上,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积极鼓励并提倡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即“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双主”教育观念。
  2、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挑战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鼓励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以往的“教材-课堂-学生”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3、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挑战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即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求教师在脱离课堂和书本的情况下,能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身示范,带动和推动学生逐渐增强将来工作中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朝着同时注重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队伍发展。
  4、对教学方法的挑战
  人的能力形成是在实践的锻炼和问题的解决基础上,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教育过程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试验等。此外,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启发学生掌握自学这枚金钥匙,让学生不仅知道“学会”还要知道“会学”,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那么,面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给教师队伍带来的全新挑战,如何建设一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则是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新时期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整体优化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结构上还不完全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年龄结构上,高龄教师和年轻教师偏多,中年教师偏少;学历和职称结构上,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比例普遍偏低;学员结构上,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较严重;教研能力上,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对教学和科研的要求。那么,要顺利实现教育改革,就要积极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努力从年龄、学历、职称、学缘和教研能力几方面优化现有教师队伍。
  1、着眼提高教师队伍活力,优化年龄梯度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逐步开展对教师年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需要那些与学生年龄相仿,心理生理特征相近的年轻教师,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合适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创造一个互信、合作、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双向交流,教学相长。因此,必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培养层次的不同对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整,在同一个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其中要特别重视并加强对有潜力和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选拔和培养,务必要把他们当作未来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急切需要的教学骨干来培养,务必要广泛发动和积极鼓励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让广大青年教师继承并发扬中老年教师的高尚品德和精湛教艺。
  2、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优化能级结构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培养任务、目标、对象、学科分类和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教师能级结构。不应唯学历唯职称而论,更应该注重在教师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在职培训和力度,在提高职院校教师和新引进教师的学历层次基础上,让教师在岗位上获得自我学习的成果,同时可以到企业工厂等生产管理的实践第一线,去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承担的培训层次来决定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师能级结构组成,对于初、中、高三个培养目标分别构建正金字塔、橄榄球状和倒金字塔三种对应的能级结构。
  3、重视发挥教师队伍的团队优势,优化学缘结构
  教师的来源构成状态即是学缘结构,它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术风格、教学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队伍结构应该避免近亲繁殖,提倡远缘杂交,这也就是说,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所以,必须要严把教育教师队伍入口关,广泛引进各类专业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互补,提高教师队伍的团队优势。
  4、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优化科研结构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既应是教书育人型也应成为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的知识面不一定要全面而系统,但必须对本专业有很深入的研究,是本专业或某一个方向上的实践和理论的权威,以便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带给学生更多、更新的专业前沿信息和更深的启迪。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实现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才能胜任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并支持教师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科研结构。
  
  三、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积极拓展教师培养渠道
  
  现阶段,针对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教师培养渠道,努力跟进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1、博采众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高职院校只有与其他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实践基地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拓宽教师队伍的视野,使之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质量。高职院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教师到企业和工厂考察和学习,使其深入到生产工作第一线,观摩甚至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作业和经营管理等,以此获取新鲜的第一手资料,接触并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各种先进的实践经验,丰富个人阅历,充实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指导性、前沿性和实践性;要选派教师离职进修学习深造,通过到其他高职院校、高等院校,甚至出国,学习先进的院校教育管理思想和教育理论,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完善教师的专业理论体系,又有利于外派教师学成归来后,帮助本单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此外,要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各专业领域的学术研讨和会议交流,开拓视野,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动态。
  2、兼收并蓄,引进高素质专家教师为己用
  引进外单位优秀的专家人才,不但可以借助外部资源的优势来弥补自身教师的不足,还可以借助外部人才的智力优势,促使高职院校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此外,引进外单位优秀的专家,可以给本院校补充新鲜的血液,为教学带来新思想,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思路,从而进一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整体更新。高职院校引进外单位优秀人才,既可以来自企业工作多年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来自其他院校单位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授。

  3、互通有无,定期或适时交换教师互补优势
  高职院校除了可以将本单位教师外派交流和学习,或者从外单位引进优秀人才,还可以与同系列相近的院校进行定期或者适时的教师交流和轮换。这样,本单位优秀教师不但可以从外单位学习到先进理论和经验,还可以将自身的优势送到兄弟单位,辅助兄弟单位在某一领域进行建设或改革;而外单位优秀教师通过来到本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既可以为本单位某一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优势,其自身的理论和经验也可以得到丰富和加强。这起到了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作用和效果。
  4、自我发掘,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内部培养
  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之间进行的教师相互外派、引进和互换交流的比例还是十分有限的,不足以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重任主要还是由自己承担,由本单位教师队伍进行自我发掘,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获得提高。在新教师的培养方面,要让老教师给予示范,精心引导,传授经验,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在教师交流方面,经常性开展教学评比和教学竞赛等活动,以此达到良性竞争、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学术科研方面,要组织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和修改,鼓励教师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积极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活动,不断促进教师队伍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科学出版社,2006.
  [3] 牟燕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4] 吴泽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5] 张天熙:高职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和策略[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6] 谭少元:中师教师队伍的素质与继续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1(1).
  [7] 崔宏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8] 张俊杰: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的几个方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1).
  [9] 张海峰: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偏失与对策[J].职业与技术,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