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牡丹江市对俄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大猛 沈蒙利 徐松岳

  摘要:牡丹江市对俄地缘优势明显,贸旅产业基础坚实,载体通道建设发展较快,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牡丹江市对俄合作的现状,剖析了对俄合作存在的核心问题和面临的发展制约,最后从经贸、人文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牡丹江对俄深入务实合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牡丹江 中俄地区合作 人文交流 经贸合作
  2012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牡丹江市建设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长期以来,牡丹江市对俄合作一直在黑龙江省、全国处于先导位置,对俄贸易额连续23年居于全省首位,是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市,其对俄合作的情况基本代表了中俄地区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在当前中俄关系最好时期,以牡丹江示范城市建设为试点和载体,研究和破解中俄地区务实合作问题,努力营造好的合作机制和发展环境,对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支撑东北地区未来新十年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价值。
  一、牡丹江市对俄合作现状及优势
  (一)区位地缘优势突出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地理几何中心,是中国陆路离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最近的地级城市,直接面对俄远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乌苏里斯克,铁路、公路、航空与俄滨海边疆区紧密联系,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东北地区借港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东北东部地区城市群的枢纽节点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尤其是对俄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
  (二)对俄经贸产业发展迅速
  2012年牡丹江市对俄贸易额达到6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约30%。在全省,乃至全国对俄合作中绝对领先优势明显。进出口加工渐成规模,已逐渐形成了对俄木业加工、机电、食品、建材和轻工五大产业集群,出口的鞋类、服装、轻纺和果蔬等商品在俄远东市场占有率超过60%。境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涉及农业生产、林木采伐、木材加工、地下资源开采、房地产、制鞋、家电、宾馆酒店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在俄农业种植面积突破400万亩,木制品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对俄经贸合作方式不断创新,“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全国首创,物流质押担保方式也填补了全省的空白。
  (三)人文交流合作基础良好
  合作关系在官方和民间多层次推进,牡丹江市与滨海边疆区、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市政府关系融洽,在多年的交往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在旅游、会展、合作办学、医疗服务、文体交流、媒体合作等诸多方面与俄进行了深入合作。目前,牡丹江已经基本形成了官方、民间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对俄人文交流机制。2012年,开展了具有牡丹江特色的“中俄旅游年”活动,四季旅游、国际化旅游格局初步显现。与俄滨海边疆区建立了电视节目互播合作关系,开通了俄语维权服务热线,进一步深化了对俄的全方位合作交流。
  (四)载体通道基础设施完善
  经贸载体优势明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全面建设,全国第六家、东北地区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境内8个园区、境外6个园区建设齐头并进,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境外园区还在2012年APEC期间作为中俄合作的重要展示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口岸物流运输能力日益增强,绥芬河口岸(铁路、公路)是黑龙江省吞吐量最大的边境口岸,东宁公路口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公路口岸,初步形成了内联外拓、双向延伸、相互支撑的大物流框架,区域交通服务枢纽功能基本显现,对外基础功能配套日益完善。
  (五)城市投资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巨大
  牡丹江市是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招商引资竞争力十佳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开放潜力十佳城市。目前,牡丹江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域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大市地位巩固和扩大需求日益增强,资源导入潜力巨大。
  二、牡丹江市对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贸合作面临瓶颈,增长后劲明显乏力
  经贸合作是牡丹江市与俄罗斯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近10年来,牡丹江市对俄贸易额一直在全省全国占据首位,但牡丹江市对俄贸易总额在全国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图1),由2002年的16%下降到了2011年的7%左右,主要原因是贸易结构的失衡。在对俄贸易中,牡丹江市主要以能源资源、初加工产品、农产品贸易为主,缺乏服务贸易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合作,在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和食品占70%以上;进口商品中,原木、原油、化肥占比重达60%以上;在贸易方式上,边境小额贸易占总额的50%以上,一般贸易只有30%左右,双方交易和合作的层次低,牡丹江市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基本没有形成规模,服务贸易对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支撑力度不足。与之伴随的是进出口加工能力不足,产业贡献率不高。由于缺少产业支撑,进出口加工能力弱,地产品对俄出口所占比重不到10%,发展后劲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2011年,牡丹江全市的产品出口比重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分别为8.5%和37.5%。出口的服装、鞋帽、纺织品等多来自江浙等东部省市,而本地恒丰纸业、大宇制纸年加工俄罗斯纸浆数量仅占俄罗斯进口纸浆的16%,进口的铁矿砂则全被运到外地加工。由于加工能力较弱,没有形成产业链,对地方经济拉动、解决本地就业等作用不强。
  (二)资源聚集能力不足,区域优势难以显现
  这一点主要受区域大环境的影响较重。目前牡丹江市所处的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在对高效导入发达地区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不足。俄远东地区长期受不到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关注,缺乏国家层面必要的支持,资金、技术、尤其是人力等各类资源要素的导入性不足,导致开发程度较低。以人力资源为例,2002—2010年,俄远东地区人口减少6%,是俄罗斯人口数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劳动力缺口25万。我国东北地区同样面临着在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发达地区的外部资源导入不足的问题。以经贸合作的关键要素——人口指标看,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相比,比重下降了0.22个百分点。此外,东北地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少,担保能力弱,融资难度大,使进驻合作企业难有资金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企业发展。就牡丹江市来说,人口密度仅69人/平方公里,大量消费外流现象严重。要素制约已经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牡丹江市对俄深入合作的重要瓶颈,资源优势、存量优势和地缘优势难以发挥,无法真正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聚集。   (三)基础设施保障不够,全面合作难以支撑
  1、双方交通通道通畅性不高
  牡丹江市域高等级公路占比不到4%,航空货运业务发展缓慢,绥芬河与东宁之间目前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绥芬河口岸入关车皮满足率不到50%,特别是季节性运力更为紧张,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常态化运营还处于推进状态。绥芬河至格罗迭阔沃区间的26公里铁路,且为套轨铁路,年设计运能仅1000万吨,已成为制约双方扩大经贸合作的瓶颈。
  2、双边口岸通关效率低
  由于口岸联检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绥芬河公路口岸在实行每周6天8小时工作制的情况下,还导致每天约80台货车滞留。俄方波尔波夫卡口岸检验人员少、效率低,导致验放车辆时间长,每日仅验放车辆20至40台次,造成东宁公路口岸出口重车滞留,高峰时滞留车辆近200台。这些均已成为制约双方扩大经贸合作的瓶颈。
  3、航空港发展受到多重制约
  目前由牡丹江机场直接飞往俄罗斯海参崴机场旅客流量存在不足的问题。牡丹江海浪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军民双方在管理、运作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军民航飞行冲突,飞行区管理维护,军民航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日渐突出,制约了牡丹江航空港未来的发展。牡丹江航空港选址建设应该与绥芬河民用机场的建设统筹考虑,做到资源分配合理,互惠互利。
  4、加工贸易园区载体建设受到制约
  由于受国家实施征地拆迁政策调整、新老棚补偿标准差距大以及征地拆迁体制、机制不顺等影响,部分村集体、农民要求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房屋拆迁则要求享受棚户区政策,拆迁成本逐年增加。同时,国家批准的规划范围的土地剩余不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财政收入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牡丹江市推动对俄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双边一体化发展格局,共建中俄沿边优质合作先导区
  以友好合作、互利共赢为发展原则,强化牡丹江市与俄滨海边疆区之间的城市功能对接、往来便利化、设施一体化等建设合作。以双边信息化建设、相互免签建设、新机场建设、铁路(高铁、宽窄轨套轨对接)建设、口岸功能提升、物流平台建设等为主要路径,加强基础保障和通道载体建设示范,通过国际化合作,不断吸引人气和资源在双边重要地区聚集和发展。
  (二)加强人文领域合作先行,建设沿边睦邻友好发展示范区
  突出旅游牵动作用,结合俄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需求特征,积极发展疗养度假旅游、购物休闲旅游、冰雪运动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商务文化旅游等跨境旅游产品;深化对俄医疗服务合作,建立牡丹江市与俄远东医疗机构沟通机制;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进中俄跨境生态保护区建设,共建美丽沿边发展示范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提高双方合作办学水平,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聚集;深化双边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双边官方、民间文化交流,支持开展公益等方面的友好合作,消除或弱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让民众之间越来越贴近。
  (三)提升经贸合作层次水平,建设面向远东地区的商贸商务中心城市
  以互利共赢为前提,积极对接俄罗斯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贸易主体、和贸易结构,推动贸易方式示范,努力构建与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相适应的贸易带动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巩固和扩大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建设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加工制造业,做大做强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加强与央企、港澳台、沿海发达地区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采用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在俄远东地区的投资规模;着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程承包、服务外包和技术交易为重点的服务贸易领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贸易方式升级。着力加强综合服务,积极与俄签订知识产权协定、加强国际规则对接、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快形成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各类人才、企业家和战略投资者聚集。
  (四)强化空间规划引导,开拓沿边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以牡绥地区为主体功能区,以牡丹江市和海参崴市为双核,以陆海联运大通道为轴线,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纽带,以国际商贸商务中心区、边境自由贸易园区、进出口加工产业功能区、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功能区为支撑,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多点支撑、由点到面、全域开放”的布局原则,逐步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开放格局。依托轴带建设,以国际化视角,串联、辐射市域内城镇发展,带动沿线城镇产业升级和人民就业增收,开拓沿边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建设中俄地区合作创新试验区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和边境财税管理方式,支持国内外各类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在该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拓展跨境金融服务,积极推动跨境贸易双边本币结算业务开展;加强对边境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对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合作,对从事有利于中俄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各类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边境管理和开发开放政策,加快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和服务效能提升;探索建立口岸监管结果共享机制,推动口岸功能内移,提高联网联查联验的电子通关能力;研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开展自驾游项目,不断聚集发展人气。
  注释: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地方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牡丹江市发改委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常玢.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11(5)
  [2]高欣.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J].当代经济管理,2009(3)
  [3]祁国江.我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合作前景论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1(4)
  [4]赵传君.全面推进中俄沿边经贸合作的新思路[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7)
  [5]陈岩.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同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的进展与前景[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1)
  (贾大猛,1982年生,河南许昌人,北京灵思创智城市发展咨询中心产业所所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沈蒙利,1963年生,内蒙古包头人,北京灵思创智城市发展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徐松岳,1976年生,江苏常州人,北京灵思创智城市发展咨询中心规划所所长。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71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