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凤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症”现象的分析,就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 不适应 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成功大学教育和良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对新生整个大学生活及其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新生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推进自身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角色和目标的转变,提高适应能力,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个体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一入学,“不适应症”现象在各类高校比较普遍。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迷失,对于未来一片茫然;还有的学生存在着心理调适不当、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个性突出的“90后”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不得不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指出,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
  学生入学之初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应是正常反映。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准确地把握新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需求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入大学,学生会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通常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生活环境不适应。对于新生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院文化教育、校园礼仪教育、融入大学生活教育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的校史校情、校园风情、校园文化等。学院的办学理念、校训、荣誉成果等都会对新生产生不同侧面的强烈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应该用其富有职业特色的文化氛围来感染学生。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尤其会凸现其职业性,倡导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形成一种竞争、协作的氛围。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强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职业意识的特殊功能:一是教育功能,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二是引导功能,通过设计作品成果展示、校友论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明细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学习。三是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职业技能锻炼和提高的广阔舞台。
  二是学习的不适应。新生入校后,应进行一次专业学习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等,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帮助新生找准学习定位;同时要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变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积累;教育新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不断改善学习方法,端正学风学纪。对于高职院校的特殊培养模式,专业学习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就业定位,从而细化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高职生在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设计时,也会带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色彩,甚至会出现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卑的状况。过于自信,主要表现为过高估计自己,盲目乐观,在选择职业目标时以个人的主观择业标准去衡量社会需求,高不成,低不就;过于自卑,则主要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信心、怀疑专业能力,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朋好友身上,情绪低落,悲观失望。针对这一情况,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能力特点、教育背景、家庭环境、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潜质等,培养适度的就业期望值。在职业选择时要根据这些差异性和特点选择不同的职业、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模式,做到因人而异。只有明确好自己的就业目标,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充实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是心理不适应。首先,有的学生因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其次,是由一名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调适过程;第三,是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耳闻目睹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弃学念头。这些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带动其他部分学生,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第四,是家庭教育背景、城乡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在多才多艺的城市学生面前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无一技之长,从而心理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测试与辅导必不可少。
  大学教育完全不同于学生熟悉的中学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全面认识大学生活,在入学一个周内对新生做一次心理辅导,入学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一次心理普查,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与师生和谐相处。大学新生是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的,有着不同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文化背景,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思想、文化难免会发生碰撞,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入校后对全体新生作一次心理辅导和心理普查很有必要。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及时疏导沟通,发现他们当中个体存在心理问题时应及时与指导教师或心理辅导老师沟通。
  新生中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教给日常生活小常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渐积累“理财”经验、学会为人处事,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独立竞争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通过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三种不适应的解析,更加明确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的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新生刚入校,思想和认识正处在形成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对新生加以正确引导,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可为以后学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万由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透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石绍军.高职教育中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