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罗县玉皇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适应石嘴山市及平罗县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战略,加大平罗旅游工作力度,对平罗县文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以达到优化功能布局,完善游览设施,提升旅游形象和品质,大力创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的目的,特编制《玉皇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本次规划遵循总体规划的要求,不做大的改动,只对局部作调整和优化。
  关键字:景区控制、规划设计、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规划范围
  1.1用地位置玉皇阁景区北距首府银川57km,南距内蒙乌海135km,西距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人武口22km,东距黄河17km
  1.2规划范围规划中心区(玉皇阁景区)位于平罗县城关镇北,西——临界于109国道,东----接县城主干道,是由道路围合的用地,属于城市规划用地G类中G1中类的公园、公共绿地,其中玉皇阁属于C大类C9中类的文物古迹用地。规划区总占地面积36000m2。
  二、 平罗玉皇阁景区的现状分析
  玉皇阁景区在风景资源评价分类中属人文景源,其中涵括园景、建筑和风物等人文景源。
  2007年至2008年经过整体维修,景区内建筑布局受功能影响呈南密北疏,集中在玉皇阁外围。景区内建筑面积占到50%以上,剩余用地分布零散,其中水体占10%,绿地占20%,道路占10%,其他水泥硬化场地占10%。在水体、假山、树木的分隔下,道路分布缺乏有机联系,地形空间零散,受固定旅游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整体环境状况和景观形象欠佳,将影响今后景区星级旅游品牌的巩固和提升。i
  三、 规划原则
  3.1生态设计观要大量营造植物景观,打造绿色生态景区
  3.2 文脉设计观
  3.2.1要有人气 保持一定规模的“原住民”,避免旅游服务区的“真空化”。
  3.2.2要有民风保护和发展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如九九重文化庙会等民俗活动。
  3.2.3既要有名气又要有文化一方面要重视基础设施和游览没施等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展现弘扬传统文化的“软实力”。生态旅游服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了主要为旅游者服务之外,还要兼顾为本地区民众开放。
  3.3环境设计观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按为游客接待、服务、宣传、休憩、管理等功能,根据合理的空间序列,加强游览设施建设,在总体规划设定的用地范围内进行统筹布局,以期实现旅客流程的高效率和士地利用的集约化,着力营建宜游景区环境。
  四、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4.1道路系统
  本景区地面交通由西南方向109省道引入,景区内依建筑布局采用环型系统贯穿全部用地。
  4.2停车场
  主停车场在南大门附近,总停车位达100车位。。
  4.3公交场站
  公交站位于东南方向县城主干道,方便游人集散。
  4.4道路宽度
  共分四级:玉皇阁消防通道及景观大道路面宽10米,铺地材料为石料;游憩型干道路面宽4米,铺地材料为石料;次级游园路路面宽2.5米,铺地材料为釉面砖;健身步道宽1.8米,铺地材料为卵石加石板。
  五、 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5.1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材料的使用除营造春化、夏绿、秋叶、冬青的季相景观外,还心与古建筑、景观小品及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兼具遮敞、引导、烘托等功能。
  5.1.1季相景观
  丰富的色彩和层次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具体配置情况如下:构成主要林冠线的乔木成为景区内的骨干树种;花灌木作为乔木的陪衬,增加绿化层次,根据具体的绿地条件合理搭配。地被植物主要采用草坪、芍药、牡丹、九月菊、矮牵牛、千屈菜、金叶莸等。
  5.1.2 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基部忌裸露,可采用植物材料进行处理:使用具有特殊含义的树种烘托建筑所独有的文化氛围:高大植物林冠线可做建筑饿衬托背景。
  5.1.3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在植物种植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土旨和精神内涵,也可以缓和或者消除园林建筑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的不相称的矛盾。
  5.1.4山林密植地
  玉皇阁东、西、北三侧现有整片绿地,是景区内现有最大面积的绿地,在被分隔的很零散的园内环境中是很难得的,因此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在保留现状树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布局、树种搭配,营造防风林、疏林及密林等林地,营造宗教阳林的山林效果,充分发挥植被在四季及太阳、阴影、雨、雪、雾等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季相变化,满足游人的视觉景观需求。
  5.2景观设计
  5.2.1风格定位
  根据规划目标与实地风土环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及传统园林是整个景区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以建成的人门为代表),其中坡檐顶、卷筒瓦是其主要的风貌特征。景观小品在设计、选材上注重文化理念,将宗教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山、水这两个基木要素入手,运用建筑点、线、面相结合设计手法,将静态建筑生动化。
  5.2.2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以玉皇阁和铜制观音像作为闰体构筑物,碑廊、留名墙、易经书简景观小品、原山门楼石制基座表面凿刻具有本地文化的经义,是体现宗教文化内涵的主要造景手法,应季应景的节日花坛和观音像平台的台阶打破广场单一的甲面特征,软化了广场的矩形棱角,广场内预留景观大树与休息座椅给人流提供足够的滞留空间。
  5.2.3 碑廊
  此小品为解决入口广场通往佛教寺院的交通及现有十块功德碑永久性放置位置而设,将围墙至土山的距离拓宽至三十米,功德碑入墙,上部修筑半廊檐,在功德碑的基础上增加书法篆刻石碑,内容以佛教经典偈语为丰,碑廊可赏、可坐、可游、可通行,使南大门与佛教寺院的建筑部分有机衔接,同时也能解决大庙会期间游客流量高峰期滞留拥堵的问题。
  5.2.4留名墙
  留名墙位于观音平台下北向草坡下,由于玉皇阁及佛教寺院的宗教氛围浓郁,众多善男信女为景区内的各类修葺工程捐助善款,为铭记善良信众的功德,开辟留名区,设留名墙,营造团结向上、振奋精神的主题景观。材质取玻璃或青砖,拚弃厚重石碑,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达到占地面积小、留名集中、主题鲜明、具有可识别性的目的。
   5.2.5静思泉
  静思泉位于南大门入口,紧临观音平台下,取“滴水”观音的“水”字,以轻盈灵动的水引导观光客驻足欣赏,停步生静,静以思意,从而产生对释、佛的冥思悟想。材料以石质、木质及玻璃的组合,在视线空间上营造出动与静、划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卵石铺底可以改善冬季无水的缺憾,以石代水,是为“枯山水”。
   5.2.6 来去往阁
  取自日本园林“枯山水”,卵石铺底为水,玻璃质或木质台阁为岛,名“来去往”,在交通上满足了来去、过往通行的功能要求,也应了佛家往世、现世、来世三世之说。配置高大乔木作为衬托背景,搭配灌木、松柏及置石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玻璃的通透感会使相对狭小的空间没有促狭感,若采用木质则相应增加通透感。景点整体上不让游客做停留,在动态流动中产生观景兴趣。
  5.2.7朔方亭静坐观赏区
  朔方亭组团绿地,通过步行道路与消防通道有效渗透整体空间,与园内树木围合出不同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及公共空间,引导游人有机会聚集到一起,闲坐并观察其它行人。
  六、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一个设施完善的旅游区应该包括商业、饮食设施、文娱设施、体育设施,管理与医疗设施、住宿设施以及设备和维护用房、照明、解说设施等内容。现据玉皇阁景区的实际,对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做进一步完善。
  6.1游览设施
   游览设施包括引导标志、导游材料、公共休息设施,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与景观设计的风格统一,依据功能区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数量充足。
  6.2旅游安全
  (1)餐具配备消毒设施,保证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2)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室内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玉皇阁现场照明设置专用回路,备有漏电保护装置,灯具金属外必须作接零保护。
   (3)景区内消防泵站、灭火器等设施完善,在景区管理上认真执行文物、旅游、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
  结束语
  随着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现代旅游地产迅猛发展,旅馆、饭店、度假村、主题公园等各类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娱乐的旅游地产遍及世界各地。近几年大打“旅游度假牌”,休闲旅游地产助推假日经济旅游地产全面升温,这股全球性的热潮必定会波及本地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8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