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掘美 创造美 让语文教学更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党维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本中美的因素;教学艺术美;学生审美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美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继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发掘语文课本中美的因素。教师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意境美,通过板书展示其结构美,教师的语言应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因此语文教学既是发掘课文中文学作品的美,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美。教师正是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理解中感受美,从而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熏陶,引起学习兴趣,受到思想教育,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对美的探索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文本身的美,二是教学艺术美。下面就这两方面谈谈我的体验。
  语文,天然地承担着审美的功能,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情趣是语义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深切的审美体验。
  语文课本中的范文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发掘课文中的美。《荷花淀》这篇课文中,有一节水生参军的对话,表现了白洋淀革命人民美好的精神境界。其中水生嫂有两句简洁的答话“嗯”和“你总是很积极的”,道出了她当时内心的复杂感情,既有对丈夫参军的支持和夸奖,又有沉重的家庭重担难以承受的埋怨和难分难舍的情感。她的心里有些酸,最后还是含着眼泪答应了。“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对丈夫的埋怨、支持和夸奖,更为自己的丈夫积极参军感到自豪。在这里表现了水生嫂深明大义、勤劳善良、积极支持抗日的美好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如《娘子关前》那位村妇对八路军微笑地招呼,温暖的语言;过铁路时那位不相识的同志“再见”的告别,虽然这些人都永远不会再见面了,但他们那美好的形象和深厚的革命情谊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除这些人物的精神和形象美以外,课文中的美感作用还表现在文章的结构、情节、语言和环境描写中。鲁迅先生《药》中明暗两条线索交互显现。《项链》、《陈奂生上城》等小说中曲折的情节,无一不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和熏陶,其他类型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至于环境描写更是随处可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景的描写,不仅描写了优美的景物,还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感情,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使得情景交融,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深入钻研,发掘这些美感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造精神,把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到理性高度。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教师上一节课,用什么导语导入新课,一节课的教学结构怎样安排,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设计课堂提问,以及怎样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创造美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容易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过程就能给予学生以美的感受。例如我教《祝福》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大家认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优越的生活环境,然后学习课文,了解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使学生充分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本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却被封建礼教摧残得不成样子……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悲剧美的感受,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文化知识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有时候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例如《荷花淀》中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不仅写出了白洋淀美好的风光,更写出了我们人民群众誓死保卫家乡的原因和他们的美好精神境界。《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如此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知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心怀天下”的情操美;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语言美……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造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本身就是一种美。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中学习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因此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不仅创造了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维。
  当然,以上所谈的只是在语文教学中对美的粗浅探索。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素养,就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审美作用,努力探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去发掘美、创造美,让语文教学更美。
  
  参考文献:
  [1]黄仁梅.在语文教学中发掘美的因素[J].
   文学教育,2008,(22).
  [2]吕彦文.语文教学要善于发掘“美”[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3).
  [3]卢明.让语文教学充满和谐美[J].语文教
   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1).□
  (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2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