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思考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基础,是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互相弥补。生态林业建设是按照“生态利用”的标准而进行的森林经营利用。它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科学利用原有自然条件与各类资源,在促进木材、家具、造纸等产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当前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1.1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思想观念不完善,目前很多领导和员工并没有意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本质,甚至想当然的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就是植树造林,以为单纯的扩大植树面积就可以。
  1.2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畅,单位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整体性,能够提高建设效率。但各部门的生态林业建设往往相对独立运作,致使不能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不顺畅。这样,生态林业建设中不但没有强化部门联系、优化各部门分工,反而造成工作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对结果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3业务流程不够完善,因为许多业务的多样性、临时性等特点,如雨季、干旱、病虫害等。许多单位当前往往有着各种应急方式并存的现象。业务的分割必然会造成内容的重叠设置,而且,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其它因素发生变化,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和其它业务系统必须同时对接口进行修改,如果无法优化组合,势必会导致业务功能的重叠、脱轨、安全性降低。
  1.4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根据生态林业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看,其综合素质有的仍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和创新理念不够,理论基础不牢,掌握的知识陈旧,工作水平与效率较低等。工作中,部分人员利用漏洞违法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生态林业建设一项投资巨大且社会影响深远的工程,如果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熟练操作,那更难做保障工作效率。
  2.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2.1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一项根本措施。特别是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尤为迫切。各级政府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有关规定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水电、旅游、矿山、水利等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赔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能力。
  2.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2.3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能够有效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参与林业的多种形式,群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通过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要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打破传统林业中“就林论林”的狭隘性,重视人与森林的协调关系和农户的积极参与,并把林业纳入当地整个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寻求一种人类与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是由当地群众真正自主和直接参与造林和管理、经营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发展目标。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林业相区别,自主与参与是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意识、自主决定和自主管理。
  3.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
  3.1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
  企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因此,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态文化是否能够积极倡导、着力培育和身体力行。所以,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哲学学习,掌握生态学方法论,将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认清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摒弃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损耗,自觉地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思想反映在各项决策之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2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企业生态文化氛围,林业企业应注意厂区周围及内部环境的绿化,并按照生态文化的要求设计厂区内部空间布局,应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企业文化网络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林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有意义活动,如“生态在我心”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征文活动、生态技能大比拼以及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广大员工对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能时时考虑环保,事事想着生态。
  3.3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
  林业企业建设生态文化,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将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行动方案和已经取得的环保业绩公布于众。向社会发布企业的生态化思想、生态化生产方式和产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使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及企业倡导的生态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及其所倡导的生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新的生态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环保知识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采取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强化激励、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着力强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环保、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促使广大员工朝着企业生态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
  3.4强化林业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保证,也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制度。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林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
  3.5公布林业企业的环保信息
  环保信息公开化是林业企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诚信表现,既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也有利于企业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林业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信息。不仅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批评,也会极大地鼓舞企业广大员工建设生态文化的士气。而且社会各界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又是加快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环保信息公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定期编制与发表企业的环境报告书。这样既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证明企业与自然、社会的相容性。同时也鞭策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以求得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长期共存和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涉及面广、触及点多、社会影响大,必须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它纳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整体规划,把如何保障林业建设的顺利高效作为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研究,因此,各单位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要进行协调,做到以人为本、长远考虑、统筹兼顾、稳妥推进,促进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敏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00-103.
  2.龚胜刚,孙智君.企业生态效益及其实现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2007,(20):4-7.
  3.李永宁.孟宪宇.黄选瑞等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的多层次结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8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