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确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奖项。从1969年起至今,已颁发了38届,涉及到14个国家,共有57位经济学家获奖。他们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为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或奠基性的贡献,对中国传统经济学的变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成果是否应当成为中国经济学变革的基本方向?一直存在着争议。正确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及其国际影响,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经济学的演变趋势,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要辩证地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是要充分肯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国际学术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不能概括经济学的全貌,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以及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当我们把它当作“经济学顶尖荣誉”的时候,是希望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注,把中国经济学研究推向国际化。主要包括观察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等等。我们要透彻地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正精神在于:为经济学研究在方法上、手段上、符合现实上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模型,并且激励人们不断创新,深化对经济学和经济系统本身的认识。因此,我们不应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应该关注和学习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正精神。二是不能盲目推崇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比较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智慧、方法和立场,有些概念、论点和方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或“剪裁”中国的经济。
  第二,要清醒地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倾向性。在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有32位是美国籍经济学家,占整个诺贝尔经济学获奖人数的56%。究其原因,除了美国较强的研究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美国长期控制着经济学领域中的评选话语权和影响力。实际上,这是有其阶级立场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我国有些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否定其意识形态上的倾向性。这些学者大概不知道,就连西方经济学家也并不都讳言他们的阶级立场。例如,凯恩斯说过,“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凯恩斯这位在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公开宣布自己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这与那些在经济学阶级性问题上遮遮掩掩或避而不谈的经济学家相比,要直率得多。事实上,西方一些经济学者在提出某些经济政策建议或对不同社会制度进行评判时,通常都离不开特定利益集团的价值判断。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豪尔绍尼指出的,价值判断经常在经济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经济学家所做出的政策建议以及他们对不同经济组织体制的优缺点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也指出,社会科学家跟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倾向和各种价值判断。不论社会科学家对此是否承认,他们选择的研究课题、提出的分析框架以及所使用的话语,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还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也指出:受经济学的训练是很有益处的,这意味着他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但学习西方经济学也有不利的地方,因为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私有制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肯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判断。
  第三,要正确看待经济学中的数学化倾向。自威廉・配第在经济论文中最早运用数学以来,经济学与数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的应用,不仅给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也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我们认为不能否定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价值,但经济学研究应该合理利用数学,不能“数学化”,不能“滥用数学模型”。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有些判断往往无法量化,只能用抽象思维加以描述。国内有学者提出“经济学运用数学的尺度”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由于过度追求数学的表达方式,使本来可以用文字或简单数学方法表述清楚的理论变得十分复杂,从而增加了他人学习和研究的成本。我们必须看到,数学是经济学者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但工具本身并不能创造理论。过分强调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只会使数学成为经济学的主人,经济学家反倒成为数学的奴仆,失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和真正的科学性。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必须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但又要防止走上过度数学化的另一个极端,才能把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人文精神与数理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要倡导经济学研究方法多元化。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这不仅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也是因为研究者思维方式和偏好的多元性。现在,我们提倡学术自由,就是要允许不同的研究者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研究范式、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如果大家都规定一个研究模式,那就不需要学术,只需要政治了。因此,无论是喜欢数学也罢,不喜欢数学也罢,都是可能取得成果的,不能认为运用数学分析就水平高,不运用数学工具就是水平不高。从美国的权威刊物《美国经济评论》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学界大量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出现的。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如布坎南、科斯、哈耶克等人,就不怎么用数学或者不用数学,但照样取得了成功,照样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在美国经济学界不采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也大有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唯数学论,而是强调学科的前沿性、交叉性、综合性、多元性研究。
  第五,要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可以看出,有这样一种趋势,即经济学不断地向自然科学靠拢,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经济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排斥“人”这一最基本的要素。我国有学者也在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进行反思,但反思的结论是经济学应当从“政治经济学”变为纯粹的“经济学”,应当成为“资源的配置之学”。有的经济学家沉浸于经济学的假定之中,建立一个又一个模型,试图在自己设计的公式中发现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规律。但是,脱离现实,仅靠假设来建立的理论,犹如在沙滩上堆积木,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脱离了“人”这一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要素,经济学将没有生命力。实践证明,经济学研究不能从抽象的模型出发,必须从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必须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出发,也就是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结合这个角度出发。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指出,我们应当肯定,西方经济学理论是西方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精炼,但是西方和中国有着不同的制度背景和其他相异的元素。西方经济学既有因其阶级性、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造成的局限性,又有在特定条件下的实用性。我们应当科学地吸取和继承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内容,以丰富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在兼容过程中,还要坚决反对两种教条主义,使中国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科学体系。
  
  责任编辑 赵磊 肖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0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