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审计教学改革实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审计教学师资现状,分析探讨了审计教学改革中师资和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关键字:审计教学 师资建设 教材建设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有专任教师542人,2009年在校生11294人,现有专业40个。学院正推进一系列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本文将以该学院会计专业为例,研究审计教学改革措施及其发展思路。结合学院具体实施情况,其审计教学改革措施具体如下:
  
  一、审计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11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信工学院” )有会计专业在校生675人,会计专业专属专任教师35人,兼职教师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助教5人,其中包括5名注册会计师。信工学院持续优化师资结构,预期到2011年底,90%以上的教师拥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年轻老师早日成长成熟成材,发挥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人为本,系统管理,全方位提升专业实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国外同等层次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值得学习。在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这是通过教师的招聘标准来实现的。学院教师全部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如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师要从注册会计师中招聘,几乎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同时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l-2年的部分时间制学习,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师的管理上,终身雇佣制教师越来越少,合同制(约l-5年)和临时性教师越来越多。
  在信工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任教师多数直接来自高校,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大家知道,审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因此学校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实际业务的提高和审计教学的需要。
  关于社会实践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允许教师到校外兼职。国外许多大学允许审计、审计教师兼作注册会计师,外出自由谋职。我国高职院校应借借鉴国外做法,鼓励和支持审计、审计教师每隔几年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一段时间,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第二,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我们通常只注意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殊不知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的条件还是具备的。对于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素质强的学校,可考虑在学校内部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作为广大会计、审计教师乃至在校学生的实践基地。另外学校也可考虑与社会上相关的实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教师到实务部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为实务部门提供审计、审计咨询服务。这样可使学校和实务部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助于双方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审计课程教材及辅导教材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对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教材融合了教师经验的积累和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能激发起学生步入学术殿堂的兴趣。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设置审计专业不过二十几年,积累不多,经验不足。现行审计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民间审计部分的内容来自西方,表述抽象,更多的是对审计程序的简单列举,学生多数感觉晦涩难懂。这些教材已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审计教学需求。
  3.1 审计课程教材建设
  审计授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材料,形成活页纸、工作页,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也可以由几个学校的老师联合起来编写内部教材。
  此外,教材建设应保持持续更新,以适应我国审计理论实务的发展和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需求。审计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更要摒弃过去那种学生手中一本书,教师一次备课用到底的做法。如目前审计业务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传统审计业务风险的急剧增强和管理咨询业务的迅猛增长,针对这一变化,授课时应相应的增加审计风险与管理咨询内容。理顺教材体系,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尤其在审计实务部分,应将理论中提及的概念、原则进行体现。如可采用多增加案例的办法。审计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审计科研工作,加强与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联系,掌握审计学的前沿知识,广泛搜集新鲜的实践资料,写出审计学讲稿和审计案例等配套教材,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充实,以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材内容和结构应突出对主要审计业务的原理分析和判断推理,削减一些不常见或次要的审计业务,能够帮助授课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将学生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作为教材核心,以此为基础,再根据会计和审计准则等各方面的变化,对教材的内容随时进行更新。也就是说,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相对固定,再根据需要,又要随时增加新的内容。如此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3.2 审计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审计课程辅导教材编写,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选择审计案例。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教学需要、满足教学目的的教学案例,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的双向互动,能够真止提高学生在审计方面的判断能力。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是在审计实践中通过持续地培养和训练不断积累起来的。利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动员学生多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利用寒暑假安排审计实习,将学生置于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逐步通过实习增强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完成实习后提交审计的典型、非典型案例(为保护被审计单位隐私,可以将具体资料予以删改)以及实习报告等。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各单位审计核算、经济管理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市场环境中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充实审计案例资源库。
  由于审计学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审计模拟实训室建设,也是实现审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关于这部分,篇幅所限,笔者将撰文另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3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