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温南丁格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宏甲

  
  5月12日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
  5月12日是南丁格尔的诞生日。
  眼下,医疗救护争分夺秒展开,一个医生一天做的手术量不断打破前所未有的纪录,伤员数量之巨使护理人手也遇到挑战,许多人成为志愿者,继续涌现许多动人的故事……我却想起南丁格尔,想起“生命的护士”,有相当宽广的含义;“志愿”,其实是南丁格尔一生所顽强追求的。每遇灾难,南丁格尔和南丁格尔似的英雄,都会使人们格外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并分享到人的尊严。不分国界,不分种族……
  
  她似乎注定要属于世界。尚未出生,她就随父母去旅游。1820年5月12日,母亲在旅游途中把她生下来。那座城市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亲就给她取名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她出身于英国望族,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他们家有“恩珀蕾花园”和“茵幽别墅”两处家园,相当富丽,家园之外则满目贫穷。南丁格尔少时就极富同情心,似乎与这环境有关系。我看到记述她童年的一段文字,说某天一只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埋在花园的树下,还立了一块小碑,上面写了一首诗作为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
  你为何死去
  你头上的皇冠
  那样美丽
  现在,你却躺在这里
  对我不理不睬
  
  这首小诗,颇像我们今天在博客上见的饱含感伤的诗。但她葬鸟、立碑、写墓志铭这些举动,透露出她不止有感伤,还有一种付出的实际行动,并追求这行动的系统性和完美。
  青年时她到巴黎大学读书,文学、数学、历史、哲学功课俱佳,还表现出音乐与绘画的才华。这些优越条件并不意味着她的未来就会是一马平川,选择一生的道路,仍然是一个青年不容易的大事。父母期望她在文学或音乐方面发展,不料她选择了要当个护士。她的志向与父母的愿望发生了尖锐冲突。
  那时,有钱人生病是把医生请到家里来看病的,极穷的人病了才到医院去。医院几乎是不幸、沦落、肮脏、混乱的代名词。在那里做护理的几乎都是缺文化知识的粗陋年老的妇女。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观念中,在医院做护理是比在其他地方做清洁还要肮脏而且危险的工作。父母认为女儿的这个选择简直不可思议,姐姐也认为妹妹是有病了,这不单有损家族荣誉,还会把病菌带回家,危害全家。
  可是,这却是南丁格尔唯一的志愿。母亲回顾往事,意识到女儿有这念头大约很久了。在她还是小姑娘时,她看到自家的别墅外面,穷人病了连医院都去不了,就常常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衣服,她拿去济助那些穷人。母亲看孩子有同情心,不能拒绝她,就对她说,你去那里把东西放下就回来……母亲没想到这些支持很可能加强了女儿的同情心,并导致了她胸无大志的人生选择。现在父母都认为,已有相当学识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女儿应该更有作为,把这些素养和时光都耗在护理病人上,简直是浪费。于是全家人联合起来,决心要拯救她,甚至限制她的行动,不许她出家门。
  她不是不知护理这行当是多么被人瞧不起。她所了解的护理工作的恶劣环境甚至更严重。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是大统房,病床挨着病床,墙壁与地板上的血迹和污渍随处可见,而且臭气熏人……南丁格尔忘不掉的记忆还有,她25岁那年秋天,家乡发生了一种传染病,当地牧师亲自去做护理病人的工作,南丁格尔也随牧师去护理病人。一天,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妇女痛苦地死去,那女子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护理者给错了药。这件事使她深刻意识到:护理是需要医学知识的。
  今天,我们如何来理解南丁格尔的人生选择和坚持?每个人都会生病。即使把医生请到家里来,医生走了,病人仍然需要得到有专业知识的护理。病人在医院里得不到应有的正确护理,疾病会加重乃至死去。生命在最困难的时刻没有得到尊重,这里有一片人类的多么大的事业!她曾在日记中写下:不管什么时候,我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她还写下,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
  人生有这“使命”,就不是一般的理想了,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她了。1851年她已经31岁,毅然前往德国弗利德纳牧师主持的一个“机构”接受护理训练。这个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南丁格尔离开富裕的家园,来此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一个贵族女子来此做护理,是不可思议的,她在这里则一切都学着干。
  
  如果我们说她完全投入了自己选定的这项事业,恐怕还不够准确。她是在为“护士”这门――日后将被世界公认为――崇高的事业,寻找道路,开辟前途。
  1852年她32岁了,还没有结婚,并且拒绝了他人的求婚。父母为此深深忧虑。父亲在她生日前夕小心翼翼地写信祝福她……她了解那信中寄来的深深的爱和含意,在32岁生日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
  
  她坚定的使命意识终于感动了父亲,父亲表示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1853年她33岁,到巴黎“慈善事业修女会”考察护理组织和设施,回国后得到慈善委员会资助,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了一个护理所,首先对患病的妇女实施收留。她主张“任何妇女,不分信仰不分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留”。在这里,她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护理措施,比如病人拉铃召唤就出现在此。
  就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第二年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医疗条件极差、缺乏护理的状况下死去。南丁格尔就在这年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
  我觅读南丁格尔在前线服务的有关记述,看到:英军的战地医院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简陋,设备奇缺,所有的走廊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相加全长达4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床位不足,还有许多伤员就睡在地板上。卫生极差,通风不良,臭气四溢,环境极为恶劣。大批伤兵感染了痢疾与霍乱。南丁格尔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6个月后,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2%。这奇迹般的护理效果,比一切炮火都更使前线受到震动。
  更令世界震撼的是,从1854年到1856年的战争期间,南丁格尔以彻底的人道精神为交战双方的伤病员服务。她率领的护士团抢救了无数伤员,即使对那些已经无法挽回其生命将要死去的士兵,南丁格尔也为减轻他们的痛苦竭尽全力,许多士兵在她的怀抱中死去。
  黑暗的深夜,南丁格尔总是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她提灯的身影映在墙壁上,所过之处,伤兵们在床上挣扎着去亲吻她落在墙壁上的身影……你只要想一想,就会感动不已!
  幅《壁影之吻》,那就是战争题材中最动人心魄的作品。
  “提灯护士”、“提灯女神”、“克里米亚的天使”,成为对南丁格尔永恒的赞誉。“白衣天使”也由此成为全世界对护士的尊称。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到英国贫民区从事卫生、预防工作,还到印度开展同样的工作,心中回响的依然是那句话:不管什么时候,我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南丁格尔崇高的品格感动了英国各界人士,人们纷纷捐款建立了南丁格尔基金,以助她实现为众人服务的理想。其中,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就捐助了九千英镑。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基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撰写的《护理笔记》《医院笔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护理》等许多著作成为教材,出版后被认为是“划时代的稀有著作”。的确,她使护理成为一门崭新的医学学科。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的开创者,也是护理教育学的奠基人。1867 年,英国人在伦敦滑铁卢广场建立了克里米亚纪念碑,并为南丁格尔铸造提灯铜像。后来,英国人还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印上南丁格尔的半身像,以使人们随时都能看到她。我不禁想,在这里,令人敬佩的不仅是南丁格尔,英国人对他们优秀人物的珍视和爱惜,也令人深为感动和崇敬!

  南丁格尔创办的护士学校开学时只有15名女子。她一生培养的护士共有1005人,她们遍布英国各大医院。这期间,欧美各国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相继成立,南丁格尔的学生多被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这个各国纷纷开办护士学校的时期被称为南丁格尔时代。
  她成功地把护理工作从“污水般”的社会底层提升到受人尊敬的地位,她为妇女创造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叫“护士”。
  瑞士慈善家吉恩•亨利•敦安在她的影响下,早于18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19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颁发奖章50枚,是对各国护士或有关志愿助手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也在1912年,国际护士会 (ICN)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著名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誓约》,成为医护人员就职的誓词。无论何时,读一读它,你都会感到灵魂经受洗礼。
  她终身未嫁。她生前的形象比她的铜像和英镑上的图像都更动人,卡斯凯尔夫人曾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一条柔软的长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把她白静的瓜子脸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的印象。”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长逝。她留下遗言:
  “ 我死了,请你们把我葬在父母的身边。记住,千万不要举行热闹的葬礼,送葬的人只要两位就行了。知道吗?”
  
  走出富丽的“恩珀蕾花园”和“茵幽别墅”,奔波了一生,南丁格尔最后还是依恋回到父母身边。或许,她觉得这是自己死后唯一能够做到的――作为女儿,去陪伴父母。
  她没有成为文学家或者音乐家。
  但她的一生,就是音乐就是诗。
  她提高了整个人类生命的安全和质量。
  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随想】
  我们常痛苦于这个世界有不少污秽和垃圾。南丁格尔让我们看到,世界上对人类有大好处的创造,往往就是在污血、污渍、垃圾与废墟中诞生。
  中国有没有南丁格尔这样的人物?一个地震,便可以看到无数人的善良和动人事迹。南丁格尔生于1820年。中国从百年前上溯到千秋,感天动地者也不乏其人。但如果未予充分尊敬和爱惜,就看不见了。去认识、珍视和满腔热忱地记述他们,有很大的任务。这不论对古人,还是今人。
  当几层楼的废墟把生命压在黑暗中,一丝光亮就万分珍贵。假如平日感到生存空间的压抑,我们能不能对人间细小的光明加以珍惜?可以鞭笞伪善,不能亵渎崇高,不能嘲笑正直。可我们有过多少对崇高不屑一顾的事呢!
  面对灾难,人类能迸放出如同喷泉般的优秀。
  面对利益,人类则往往释放出诸多灾难性因素。
  印度洋的海啸、美国的龙卷风、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科学家报告说,蜜蜂正在从欧洲、美洲、亚洲逐渐消失。蜜蜂具有在自然界传播花粉的巨大功能,如果蜜蜂消亡,数不清的“植物们”传宗接代将遭遇空前危机……北极变暖,北极熊的活动范围缩小,食物也减少,北极熊甚至跑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来趴垃圾……整个北半球都出现“问题”,北半球是人类居住的主要区域,也是工业大规模发展的区域……眼下波及甚广的四川大地震,被认为是21世纪地球第一个重大灾难事件……地球在21世纪想干什么?
  地球已经被人类挖掘凿钻得百孔千疮,人类对地球的索取无异于敲骨吸髓……地球要喘一喘气,地球感冒了,咳嗽一声……这个信号多么巨大!
  眼下救人救灾是最大急务。震后重建家园,则不仅需要极其爱惜自然环境。一场地震,无疑已在洗涤我们的心灵。全人类都迫切需要清理精神世界中的垃圾和废墟。克制贪欲,珍爱一切生命。南丁格尔令人敬仰在于此。中国数千年前的“天人合一”思想,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宝贵亦在于此。
  (作者系著名作家,著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贫穷致富与执政》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8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