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彭桓武:“大家推许的大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萧惑之

  我在《光明日报》人物副刊上,读到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的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感慨良多,很久没读过这样的感人文字了。
  彭桓武的名字与新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上的辉煌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世界物理学界“HHP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99年殊荣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业界赞许为“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大家推许的大家”。
  2007年春天,彭桓武教授享寿92岁离开我们,大音希声,和物理学家黄昆教授离开我们时一样的宁静,悄然无语。可是先生留给我们的箴言却永远回荡在天空――“所谓宁静,对于科学家就是,不为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彭桓武教授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一科学家的信念。
  世界著名科学家薛定谔给爱因斯坦的信中称彭桓武是“最有价值”的“非凡天才”。1947年,彭桓武毅然选择回国。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回国时,他说:“这个问题不应该这样提,应该问的是一些人为什么不回国。”彭桓武后来的学生周光召教授给出了解释,“彭先生最大的特点是有一颗赤子之心。”
  “归去来兮”!彭桓武教授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任教。1961年,奉命调到核物理研究所,顶替撤走的苏联专家。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难抑心情的激动,赋诗《塔爆有感》,“不是工农兵协力,焉得数理化成功”。其实,“早在研究原子弹期间,彭先生事实上已经开始琢磨氢弹会是怎样”?很快,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取得圆满成功。业界的专家们感慨地说:“彭桓武先生才是真正的大家!”
  1984年,以彭桓武教授为首的科学家获得我国“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德数学物理问题”自然科学一等奖。按规定,奖章理当由第一作者彭教授保留,可是他坚决不领;最后,彭先生说,“奖章是我的了,我把它送给所里。”随即留下一句将千古传唱的名言:“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1995年,彭桓武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可是他把这100万元用于“彭桓武纪念赠款”,分批赠给昔日合作核研究而身体受到损伤的同事。这就是对“不为物欲所惑”的答案罢!与彭先生的结交多半个世纪的挚友钱三强教授说,“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科学家最高的追求也无非就是工作。”彭桓武教授如是说。2004年,彭桓武教授在《理论物理通讯》杂志上发表《广义相对论与狄拉克大数假设的统一》,提出有关宇宙学的最新设想;次年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周光召教授感言道:“虽然老师已90高龄,但他今天的发言依然是最前沿的。”“彭老的书桌上,总是一摞物理学著作,一本摊开的英文词典,和数页写了一半的草稿……”“家中浩如瀚海的书籍他经常查阅,需要任何一本资料,他熟悉得可以马上可以挑出来。”
  彭桓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无遗憾的是,有多少国人知道这个名字呢?我问过几个“政工师”和“处级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相反,对政治家、红顶商人、国脚、名嘴、“超女”和“快男”,却津津乐道,连谁跟谁“牵手”都一清二楚。“这就是现实,公众享受着科学家带来的科技成果,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这是当今中国传媒界的悲哀。“央视”看中的“大家”,多与收视率相连;喜欢的“朋友”,多是“大众情人”;甚至拉“圈里人”轮班出镜,图个脸熟。既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精神也应是社会的第一精神力量。“美国电视台的科技节目,平均占到节目量的20%左右,日本电视台占15%左右,我国仅占6%左右”。我们电视节目的主旋律缺乏“科学技术的音符”。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中,更需要创造一种科学兴国的氛围,这是我们舆论工作者不可疏忽的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8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