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需重新审视房地产业的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 石

  国家对房地产业予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是不恰当的,房地产本该是具有明显民生属性,适度市场化的行业;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已成了一个远离民生,以政策和金融为资源的投资性行业。
  
  在全球经济最暗淡的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却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一年。岁末年初,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更是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了二、三线城市。不经意间,房地产远离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成为了有钱阶层的投资品。面对谜一样上窜的房价,老百姓一脸的茫然,连一贯共享房价上涨喜悦的地方官员们也终于看得有点心惊了。于是中央再次出手,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又出台了。
  很显然,自1998年房改以来,房地产泡沫从未像今天如此真实存在并威胁到民众的生活及中国经济的未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的经济象今天的中国一样对房地产如此依赖,也没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象中国的老百姓一样为购买一套房子而承受如此的痛苦。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今天这样的一种局面?笔者认为房地产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对房地产业不恰当的定位:
  首先,国家对房地产业予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是不恰当的。在这一定位下,国家把房地产当作经济增长的引擎,特别在危机来临之时,更是把它作为拉动内需、保GDP增长的便利手段。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造成出口快速下滑、国内消费乏力的局面,中央决定通过制度改革释放国内住房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首次提出了房地产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设想;2003年,在房地产市场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过热的情况下,中央“121号文件”出台,明确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自此,中央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上左右为难,结果是市场越调越热,房价越调越高。当房价于2007年攀高到一般老百姓靠“啃两代老人”的手段也不能承受的时候,中国房地产开始了自1998以来第一次市场主导的调整期。可惜,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历史惊人的相似,中国经济又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时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困境,而房地产业又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市场之手让位于政策之手,一系列救市措施使得房地产市场进行中的调整半途而废,下坡中冲天而起,带动了钢铁、水泥等传统过剩产业走出了困境。而负面效果则是,国家保增长的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进一步失血;令人咂舌的房价把绝大部分有自住需求的老百姓挡在了市场大门之外。
  事实上,我们把房地产视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就相当于把经济发展绑在了“房地产”这驾战车上,这样做风险极大:一是房子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最大问题,不能单纯以“经济”视之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否则会国顾民生而带来社会不稳;二是房地产具有明显的投资和投机的属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波动性,不具备作为“支柱产业”的基本要求。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把房地产视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其次,房地产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使得地方政府也把房地产当做了“支柱产业”。土地作为全民所有,原先并不在可出售之列,所以土地出让一直归人预算外收入;再加上财权事权不匹配的财税分配制度,使得土地财政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抓手。当然,一些一、二线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不仅仅是财政收入而已,GDP的增长也有赖于斯。如果把房地产这一块拿掉,很多城市的GDP恐怕要掉个4成5成都不止。“房地产立市”是很多城市既不愿提及又心知肚明的事实。这就是“房价推高地价,地价推高房价”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难怪有地产界的朋友自嘲:“政府才是房地产最大的开发商,他们是庄,我们只是抬庄的小瘪三,分一杯羹而已。”这句看似自嘲的话,道出了中国房地产的玄机:由于中央和地方对房地产不恰当的定位而使得政府对房地产业深度依赖,各路资金摸清楚了政府的“死穴”,从而吃准了房地产只涨不跌的“定势”。这样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面对自住需求无法承受的房价,2009年各路资金依然疯狂人市,炒土地、炒楼盘,更有开发商(其中不乏国有企业)稳稳捂盘,赌定楼盘更上层楼。
  房地产在政策支持下的财富效应,使得浸淫在制造业数十年的巨子们如海尔、格力之属,也纷纷打起了房地产的主意。毕竟在制造业辛辛苦苦挣来的那点微薄利润,和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里挣快钱、挣大钱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对于很多城市的主政者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既然卖卖土地、抬抬房价,就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大效益,又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调什么结构、转变什么方式?
  但是,为政者不能不心系民生,不能不有战略思维:高房价基本消灭了城市的“中产阶级”,令“中产阶级”按揭买房后一生沦为赤贫,买不起房的“无产阶级”则是怨声载道;而高昂的房价更是扼杀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将逐渐远离这些商务成本、生活成本奇高的城市。创新与活力对一个迅速发展中的城市保持竞争力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比高房价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短暂的增长要重要得多。
  房地产业已经消耗了中国太多的社会成本,吸走了太多的财富,使得一个个城市在一片虚荣中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我们确实到了应该重新审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时候了。能够作为支柱产业的,必然是那些以科技、创新、勤奋为动力,在产业链的各个节点中产生较大增值,给大多数人带来价值和福祉的产业。房地产本该是具有明显民生属性、适度市场化的行业;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已成了一个远离民生、以政策和金融为资源的投资性行业。如果不从定位上作文章,设计出规范房地产发展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恐怕中央调控政策最多只是一片止痛片而已。
  调结构、转方式,当从房地产的重新定位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0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