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乌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咏梅

  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理论界的焦点都集中在农村,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牧区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研究的也较少。与国际上发达的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相比,无论是组织运行、经济实力、还是服务功能、社会影响力和合作程度都有很大差距。本文以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为调查点,分析了西乌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来,随着牧区经济的深入发展,牧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草原退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畜产品的价格下降,牧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由此,在锡林浩特市各级政府的鼓励下,牧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合作经济组织在牧区的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
  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北临东乌珠穆沁旗,东接扎鲁特旗,巴林左旗,南部与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接壤,西部与白音郭勒牧场、锡林浩特市相连。全旗辖12个苏木,1个国有林场,4个镇,共17个行政区域,97个嘎查(分场),9519户。人口71923人,牧业人口39887人,其中蒙古族4.95万人口,占总人口的68.8%,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以畜牧业为基础经济的纯牧业旗县。
  
  一、西乌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一)总体情况
  目前西乌旗已经登记注册的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共13个,带动421户,共1636人。经营内容84%以上都集中在畜产品的开发、育肥以及销售领域。合作形式有11家是由能人带头兴办。这种类型多是由当地养畜较多、头脑灵活、发展畜牧业有丰富经验的能人,为了自身加快发展、增加效益、共同抵御自然灾害,联合本嘎查的牧民形成的,少数是由嘎查长带头兴办。在西乌旗巴音青格勒乌珠穆沁良种羊双羔羊选育协会,就是由富有经验养殖大户桑布尔牵头兴办的,目前已有会员240人,带动户数60户,主要是羊的双胞胎培育技术,切实给牧民带来了实惠。
  
  (二)锡勒诺图格羊羔育肥协会概况
  我们来到西乌旗巴拉格尔苏木舒图嘎查,采取人住牧户的方式进行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调研。舒图嘎查位于西乌旗西部,总土面积38万亩,是一个112户520人口蒙汉牧民居住的纯牧民嘎查,2005年牲畜总头数达到39201头(只),牧民年均纯收入2900元。舒图嘎查于2004年7月8日登记注册成立了锡勒诺图格羊羔育肥协会,该协会会员36户152人,舒图嘎查是属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开展牲畜舍饲圈养育肥,推行划区轮牧与舍饲圈养有机结合,对西乌旗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合理利用,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走访了18户牧民,基本了解了该协会的运营和发展情况。
  协会最初是由养殖大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总结舍饲经验并开始尝试接冬羔(8月份配种,1、2月份接羔),使羊羔提前出栏,即保护了草场和母畜又增加了收入。后来发展成几个养殖大户联台,最终由嘎查长牵头成立了育肥协会,并在协会成员间推广养殖技术。协会有规范的章程、董事会、理事(2人)会、监事会(3人),一年固定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董事会如有重大决议可临时召开会议。会员只需提交申请,就可以入社,无需交会费;并享受技术服务、销售服务、防病治病服务、统一购买良种优质畜种服务;由于还没有公共财产,因此不存在年底分红和公共利益合算等问题。协会主要经营销售育肥羔羊,该协会采取“牧户+协会+公司”的形式,每年八月份与西乌旗沁绿公司签订羔羊的销售合同,凡是活体重达到27公斤以上的羔羊,由沁绿公司以最低保护价4.05元/斤集中收购加工,并且每只羊奖励3元;政府为了鼓励冬羔提前出栏,在6.15~7.15羔羊出栏的一个月内,牧民的羔羊越早出栏政府的补贴越多。比起参加协会之前,每只羔羊牧民多收入近150元。成立两年多来,协会由最初的8户联合参与,发展到今天的36户,协会正在探索发展的新思路。目前,在舒图嘎查另一个行政村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开始尝试专业养牛技术,从旗里请专家为牧民集中种青贮,解决饲料问题,这种生产领域的探索成熟后,还会继续开拓销售渠道。据巴图介绍,协会已经开始着手发展入股的形式。
  
  二、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一)合作经济组织可提高牧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牧民生活在草原深处,信息不流通,在买卖畜产品上常常受外来买卖人的压价,牧民不知道市场行情不敢讨价还价,常常是卖了畜产品但价格过低,或者错过市场行情卖不出去,最终还要低价出售。我们走访的18户牧民中很多都吃过外来买卖人的亏,每年都十分谨慎的与外来人交易,心理上已经形成了极强的排外意识。有了协会,他们可以集中信息资源,会员之间信息共享,减少了中间环节对牧民的盘剥。
  
  (二)促进了牧区的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了牧民的生产成本
  产业化经营是牧区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它通过一系列的产业链条,在生产、销售、运输等渠道上为牧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在这个环节当中,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牧民与市场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三)加快了牧民的致富步伐
  近年来,我区牧民增收缓慢,据调研,2005年85%以上的牧户家庭收入呈现负增长,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买卖畜产品,然而牧民现在拥有的人均草场越来越少,而且草场的生产能力下降,盲目靠增加牲畜数目来增收是不实际的。因此,合作经济组织能集中大众资源,把单个的势单力薄的牧民组织起来,为其提供生产服务,开拓了增收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的角度
  1.合作社的发展过于依靠政府力量,缺乏独立性。据了解,西乌旗有一些合作社已名存实亡,他们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成立的,虽然已初具了合作经济组织的锥形,但在实践中合作社还没有创新能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政府的扶持能力毕竟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合作社就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应丰富协会的经营内容,增强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2.西乌旗的合作经济组织都是独立经营,缺乏外部合作。据调查,很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地区之间联系很少。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既需要内部动力,电需要外部环境。和外界的紧密联系可以营造更利于自身发展的氛围,资源,优势互补,可以借助外力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3.牧民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H的是期望组织能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或带来好处,从调查情况来看,协会没有建立起与其成员之间的紧密型的经济关系,缺少必要的合同契约,买卖的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对牧民利益的损害。
  
  (二)牧民的角度
  1.棚圈、基础设施是制约牧户参与协会的瓶颈因素。舍饲圈养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对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原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接冬羔时要保障棚圈的温度,通风及干爽,因此接冬羔牧户的棚圈、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有些牧户的棚圈还是上坯结构,空间小,设施极其简陋,达不到接冬羔的要求,往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参加。
  2.接冬羔前期投入的生产成本高,对饲料的质量要求高。牧民一般都是自己购买饲料,饲料的支出任牧民的一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接冬羔以后舍饲的时间会增加两个月。而且据调查,2005年牧民的年收入为负的比例也很大,接冬羔购尖饲料的投入又会加大牧民的负担。协会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购买饲料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牧民的生产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牧民增收难的问题。
  3.牧民的主动意识差。协会是由社员控制的民主的组织,社员应积极参与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然而,在调研发现,牧民基本上都缺乏主动性,单纯的接受协会的决议和章程。应定期开展合作社知识的宣传教育,尽快普及合作社的基本知识,培养牧民主人翁意识,使其能为建设自己的组织积极献计献策。
  4.牧民的市场参与度低,获利少。协会£要负责羔羊的销售,其他畜产品如羊毛、羊绒、皮张、大牲畜的销售都是靠外来人到牧户家收购,不分质量好坏价格都一样,牧民处于卖方市场的弱势地位。当今世界合作社组织发展较好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我同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发展滞后,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良。因此旗政府应加快信息工程的建设,让牧民在草原深处就能知道市场变化,了解世界。
  
  四、结论
  
  调查显示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单纯的看一个地区登记注册了多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仅拿数量来衡量他的发展程度,而应该在中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上来下功夫,增强他自身的实力,使他走出政府的襁褓,能够长足的地发展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0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