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促进的产业集群内竞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淑女 余 浩 戴 燕

   “竞合”一词源于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著的《Co-opetition》一书,他们将竞争(Competition)与合作(Coopera?鄄tion)组成了一个新的范畴,竞合(Co-opetition),即企业在商业运作中要使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实现经营目标的商业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如人才、资金、信息和知识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外部资源也起着重要作用。集群内的创新是一个互动学习过程,相互作用起了关键作用(蔡铂、聂鸣,2006),过去单枪匹马闯世界的做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损人利己或是利益独享的观念亦被淘汰,竞争已不再是企业间唯一的关系,谋求“双赢”“共赢”的“竞合”思想成为主流。
  
  一、产业集群内的竞合理念
  
  产业集群是企业竞争合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波特(M・Porter)教授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又可称为产业簇群、产业群集。集群中的企业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密集分布于相应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环节上,相互之间形成了多重、多样的超稳定关系结构。
  毫无疑问,集群为“双赢”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首先,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已基本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储备”了许多富有经验的雇员。集群内企业间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强,竞争一方面迫使企业要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另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也加大。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家的精神被锻炼出来,素质得到了提高,集群内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这一要素领域已基本具备创新的条件。其次,由于企业间地理位置接近以及同质性和关联性,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够更快地传播和扩散,来自竞争企业、供应商、研究机构、消费者等方面的知识能更快地形成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Learning Economies),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再次,由于集群内的企业靠利益分配机制无形地结合在一起,易形成一致的声音,能以更快速度对付来自外部环境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另外,集群内企业在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的获得方面都具有更低的搜索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这些关系往往使企业达到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获得任何个体企业不能抓住的市场机会。因此,集群为竞合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也最能体现竞合的要求。
  
  二、产业集群内的竞合关系及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集群中参与竞合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四类(见图1),这四大类主体的竞合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同业企业间竞合关系
  企业同业之间的产品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雷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包括产品的市场竞争,争夺消费者、争取资金、竞相研发以超越对手等方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企业靠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当创新在某一企业率先实现时,整个集群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率先创新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来的竞争格局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其他企业先前的创新贬值或完全失去价值,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面临生存危机,落后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进行创新(傅家骥,2001)。由于同处一地,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追随企业)模仿,追随企业通常将创新成功企业(领导企业)的产品、费用构成及技术状态作为比较标准,并在此技术基础上谋求创新,以免遭受被淘汰的命运。追随企业的追赶又迫使领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领先地位,保证创新的经济效益,而表现差的企业则会不断谋求创新,否则只有遭受淘汰的命运。在“创新→模仿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输入,这类知识难以具体化、系统化,必须通过面对面人际交流才能被有效地获取(李文博,许秀玲,2005)。企业的合作增加了面对面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和传播,加速了技术创新的外溢。另外,这种合作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克服由于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限制所造成的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并将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有机结合,获得多种技术创新优势。通过合作,创新技术和市场信息能够在群内企业间便捷传播,而研发项目产生的外部正效应也有利于实现内部吸收,使合作企业分享创新成果(谭清美,2004),提高了企业创新的成功率。
  二是供应链上的竞合关系,包括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
  在这种竞合关系中,企业与上下游的竞争关系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上下游的进入威胁、上下游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合作等,但最主要还是对价格讨价还价的竞争。任一下游企业都希望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好的产品,所以上游企业必须进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这些主体作为价值传递的通道,在供应链上应表现为合作关系,即上游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下游合作,表现在共同提高供应链运营的效率,共同研发和制造、物流、信息共享等方面。这种合作是双向的,对合作双方都是有利的行为,能使双方及时获得最新的市场需求引导企业进行创新,彼此间要求的反馈(如对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提高设计和开发水平,缩短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创新周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
  三是企业-服务机构竞合关系
  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双方信息不透明、价格利益博弈、争夺主导权、争取更多市场利益等方面。同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在所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创新对企业外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外部知识资源是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企业需要这些外部服务机构的扶持,如与政府的合作可以获取战略信息和资源,同时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而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及时掌握技术标准、经济政策的信息,加快创新;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知识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以吸纳这些知识生产机构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三、产业集群内的竞合战略制定
  
  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创新的最初动力,而合作加速了创新外溢,为集群内企业的再创新提供了便利,同时,也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大战略――低成本战略、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其优势已经不明显,竞合战略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导战略(杨梅英,2002)。企业的竞合战略是企业综合运用集群内的资源以及每一项关键技术,减少重复劳动、扩大业务、降低成本,以更快速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谋划和行动,它强调在合作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图2给出了基于集群的竞合战略制定流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竞合战略的制定主要包括:
  
  (一)树立共赢(竞合)理念
  基于前文的分析,竞合关系有利于构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选择竞合主体
  竞合主体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主体选择不当很可能导致竞合的战略失败。集群使得企业选择竞合主体对象的成本降低,集群内企业同处一地,由于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工人在企业间相互流动等原因,企业更易于获得竞合主体的信息,有较全面、准确认识的可能。
  
  (三)建立竞合关系
  竞合关系是在选择竞合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主体不同将导致竞合关系的不同。同一时期同一企业可以有多种竞合关系并存。
  
  (四)进行竞合行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各种竞合关系中,竞争与合作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强度。具有较强竞争行为的企业,可能同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行为。竞合行为主要有四种表现 :弱竞争弱合作的行为、弱竞争强合作的行为、强竞争弱合作的行为和强竞争强合作的行为。企业与某一参与主体,如供应商、客户、同行业者和互补品生产者之间的竞合关系可能表现为以上行为中的一种。
  
  (五)提高竞争优势
  企业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灵活多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其他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单项或多项合作。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竞争,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合作方式、秩序及过程,目的是为了维持、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当今是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的时代,为了企业的长期立足和发展,必须谋求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它必须与某些竞争对手合作来应对更大的或新的竞争者,从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以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能够在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形势政策等方面享受外溢效应,更利于建立竞合关系。在这种动态的竞合关系中,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企业之间在整个产业链上相互协作,发挥协调效应,使企业和整个产业的成长获得了良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0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