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鲁平

  一直以来农村消费问题都备受关注,占全国2/3的农村人口的消费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3弱、农村消费水平与城镇相差10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迟缓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农村消费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直以来以扩大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巨大压力,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经济政策尤其是投资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成功完成GDP保“八”的重要任务,但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投资政策能否持续引来专家学者的激烈争论。在出口遭重创、投资存争议的社会背景下,消费在经济三驾马车中作用凸显,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把发展消费尤其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9年,在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等的政策刺激下,农村消费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消费增长水平首次超过城市,达到了15.8%的增长率,但是也应看到,2009年,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25%,低于2008年的35%,这里面固然有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迟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以河北省农村生活消费为例,探究如何更好的拓展农村生活消费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1.农村生活消费特点及趋势分析
  
  随着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呈现出新的消费特点和倾向。
  1.1 生活消费各项支出增多降少,文化教育与娱乐用品与服务、居住、其他类商品与服务增长较快,食品、居住、交通与通讯三项支出所占比重较大。
  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7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农业政策资金项目的三倾斜、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都使得农业、农村、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呈现了大幅上涨的态势。与2005年相比,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了959.9元,增长了44.32%,除去医疗保健支出因为新农合的实施而有所减少外,其他各项支出均有增长,食品、衣着增长较慢,增长最慢的主食也有12.16%的增幅。尽管扣除物价因素后主食实际增长速度为负,但这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主食在农户人均生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降低,这符合恩格尔定律,但主食依然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消费项目,2008年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仍然占到了38.2%。增长最快的当属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了85.53%,增加了115.3元;其次是居住,增长了74.5%,增加了297.2元,位于第三位的是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了66.33%,增加了25.8元。尽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和服务两项支出增长很快,但由于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合计占到了10%,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小,居住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在20%以上,近几年增长也比较快,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1.2 农村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享用型转化,消费领域拓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005~2008年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衣着、居住、设备用品等基本生存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都在71%上下,2006年较低为69.3%;用于医疗保健、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发展享用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0%上下。但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食物、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存型消费品,更多的是发展享用型消费品。
  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服务型食物支出比重稳步增长。主食消费下降较快,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10.1%,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坚果及制品的消费量也不断下降,蔬菜、食油、肉禽及制品、蛋及制品、食糖、水果及制品的消费量稳步提升,尤其是蛋及制品,2008年比上年同期增长20.1%,人均消费增加了1.27千克;肉禽及制品的消费量因为价格大幅上涨有所降低,由2005年的人均消费10.54公斤降到2008年的9.34公斤,降低了11.4%;人均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10.4%上升到2008年10.9%,上升0.5个百分点。
  
  农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向高档化和现代化发展。
  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随着收入的提高,高档耐用消费品开始步入普通农民家外,空调、微波炉、抽油烟机、计算机、音像设备等高档耐庭,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用物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现代151.9元,比2005年增加50.4元,增长了50%;除彩色气息。
  
  
  农村居民住房趋向“宽敞、舒适、美观、实用”,居住状况呈现出“面积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好、造价越来越高”三大特点。2008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96.1元,比2005年398.9元增加了297.2元,增长了74.5%;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的22.9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0.7平方米,增加了7.8个平方米,增长了34.1%;住房结构由砖木结构向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2005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占年末住房面积的1.3%,200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3%,单位住房面积价值也由2005年的231.4元/平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317.9元。
  衣着、交通通讯由实用向舒适、高档、美观转变,更加注重文教娱乐、健康等的心理需求。2008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03.7元,比2005年增加48.2元,增长了31%,衣服数量大幅增加,质地高档的毛料和皮料服装明显增多,穿着越来越城市化和高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自行车、摩托车、电车的数量、档次都在不断提高,家用汽车也开始进入中高收入家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提高;彩电、家用计算机、网络、录像机、影碟机、照相机等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普及率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新农合,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在农村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2.收入对农户生活消费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为正相关关系,收入越高,消费越多。2005年农村人均总收入4985.96元,人均纯收入3481.64元,现金收入4317.68元,到2008年,这三个指标分别上升为6905.67元、4795.46元和5927.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5年为2165.72元,2008年上升到3125.55元;消费占当年纯收入的比重,2005年为62.2%,2008年为65.18%。
  根据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将农户按现金收入由低到高分为五等组,分别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个收入层次,分析收入对消费水平

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2.1 生活消费随收入提高而提高。2008年,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个收入层次的农户,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30.4元、285.4元、347.3元、441.5元和1076.9元,分别增长72.8%、18.6%、14.9%、12.6%和13.5%;五个收入层次的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加295.7元、180.4元、72.6元、146.0元和327.9元,分别增长28.2%、15.7%、5.1%、8.4%和13.4%。从收入和生活消费增量看,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对收入均具有依赖性,二者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的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呈现出明显的u型分布。
  2.2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差距略有缩小。2008年,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2%、15.7%、5.1%、8.4%和13.4%,生活消费支出比值由2007年的1:1.08:1.3:1.63:2.33变为2008年的1:0.92:1.04:1.43:2.17,不同农户之间消费差距略有缩小。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层次的农户因为收入增加引发的消费需求以及与其他层次农户的消费差距使得其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其他层次农户;中等收入农户其消费也处于中等水平,基本生活需求大都能够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幸福”心态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开发,同时囿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很难向高收入农户的高档消费看齐;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层次农户其生存消费已经满足,农村落后的消费环境已经不能有效刺激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缺乏合适的消费刺激品是其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3 中等收入及以下农户消费能力有待加强。从分组资料看,对应同等数量的农户家庭,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5.4%、15.1%、17.0%、21.9%和30.6%,占家庭户数60%的中等收入及以下农户家庭,其生活消费支出还占不到全部农户生活消费支出的50%2008年,抽样农户生活消费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340.5万元,其中,五个收入层次农户分别增加56.3万元、20万元、31.6万元、90.1万元和142.4万元,占生活消费总增加额的比重分别为16.5%、5.9%、9.3%、26.5%和41.8%,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层次农户的增量消费远低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两个层次农户。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不高,在扣除必要的消费之后剩余较少,在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情况下极易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在国家有关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消费,低收入层次农户因为生活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基本满足,与一般农户的生活消费还有差距,其生活消费会继续处于刚性增长态势。
  2.4 不同收入层次农户间消费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通讯消费差异最大,五个收入层次比值为1:0.96:1.20:1.54:2.98,由于交通通讯工具属于发展享受型消费品,收入水平高的更新换代快,而收入水平低的更新换代较慢;二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衣着消费差异较大,五个收入层次比值分别为1:0.83:0.87:1.48:2.42、1;1.04:1.1:1.51:2.35和1:1.08:1.26:1.61:2.32;三是食品和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差异较小,五个收入层次比值分别为1:0.95:1.07:1.37:1.83和1:0.92:1.06:1.35:1.93,由于食品和家庭设备及用品属于刚性消费,所以在不同收入农户间差异较小;四是享受发展型消费(包括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差异较小,五个收人层次支出分别为495.7元、464.1元、528.O元、735.7元和1241.8元,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2.5%、33.3%、33.2%。33.7%和37.5%。
  
  3.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目前的农村消费市场中,收入是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扩大农村消费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要做的主要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高效农业的推广和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农业产能,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建设,以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完善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倾斜力度,增量投资重点向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倾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财政投资效率。
  3.2 加快农村消费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环境的优越刺激消费需求的产生,在收入水平能够负担的情况下,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农村消费设施的匮乏、农村消费环境的欠缺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文教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发展享受型消费设施的贫乏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拓展。当前,在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双百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消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快农村文教娱乐、体育建身、医疗保健、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村消费,同时加大对农村中高档消费品的推广与宣传,促进并引导农村高端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
  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在收入之外的众多因素中,预防性支出多和流动性约束高是使得农民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多年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再加上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为了养老和治病,农民总要留出一部分钱防患于未然,没有攒够足够的钱不敢消费,更不敢也没条件靠借贷超前消费。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逐步转变保守的传统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和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减少农户的流动性制约,增加跨时预算能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跃征、严先溥、杜燕.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J].中国统计,2007(9)
  [2]张新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分析rJ].中国物价.2007(4)
  [3]周发明、张潜.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l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4]安毅、张青扩大农村消费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8)
  [5]张海燕.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6)
  [6]邬德政、刘鸿渊、曾艳琳.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J].经济体制改革,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3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