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车联网崛起“东风”已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爽

  汽车不再会丢失、交通不再会堵塞、停车不再会苦恼、盲人也可以开车、酒后也可以驾驶……听起来总有些科幻的感觉,但是由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科幻故事将会成为现实。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车联网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布的EN-V电动联网概念车,整合了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和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具有智能驾驶等功能。日本的VICS系统,通过GPS导航、无线数据传输和FM广播系统,将实时路况信息和交通诱导信息即时传达给用户,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高效便捷。在标志着车联网综合技术集成应用的汽车无人驾驶领域,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实际环境和街道上行驶了22万5千多公里,中国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今年7月14目也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
  为了迎接车联网时代的到来,8月13日,由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组织,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承办,《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协办的“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主题沙龙”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清华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钟宁、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究院博士蒋寅、华夏物联网总经理王继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博士何蔚等车联网领域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新霞主持。
  
  车联网的概念与功能
  
  车联网的定义目前业界还没有定论。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认为:车联网是指汽车移动的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包括RYD技术、GP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接入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支撑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智能协同。概括来讲,车联网源于智能交通的需要,智能交通是车联网的智能应用。
  华夏物联网总经理王继祥指出:车联网就是汽车物联网,是指车辆的各种感知系统,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达到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对车、人、物、路、位置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的网络系统。
  对于车联网的应用价值,专家一致认为,借助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的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更为形象的描述是,车联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汽车植入一个智能“大脑”,通过它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相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从而实现零事故、高效、无拥堵、自动驾驶的自动化、智能化城市交通。
  杨放春认为,车联网的发展目标应当是以低成本实现车辆、道路、驾驶者的统一管理。(参见图1)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利用汽车自组网实现车与车之间的通信;
  2 快速高效的车辆定期检查、排放控制、走私车及套牌车查处、盗抢车追踪;
  3 实时掌握全国各城市各条公路的交通状况,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指挥:
  4 对停车场以及高速公路实现智能收费;
  5 保障驾驶者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娱乐服务。
  无疑,车联网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目前距离真正落地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车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
  
  据王继祥介绍,其实,简单的车联网应用早已在物流业出现,技术主线是GPS和GRS。十多年前,物流行业就开始推进车辆联网监控与配送路径实时优化,推广物流配送的可视化管理。1999年物流行业开始探讨GPS技术和物流可视化管理的结合。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货运监控和联网上管理方面的应用,那时出现了很多网络配货平台,通过GPS系统对车辆进行跟踪。因为车辆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可视化,可以实时、在线进行管理,这些都可以称为车联网早期的应用。2003年出现了网上配货系统。2004年,GPS、感知技术、定位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初步结合,实现了对移动中的运输车辆进行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的智能管理,初步具备了车联网的本质特征。但是,那时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案例还没有纳入到车联网的范围。直到2006年才基于RFID和EPC,GPS和GRS的结合提出了车联网的概念。
  现阶段,车联网在物流行业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应用,一个是可视化运输管理与在线智能配货:另一个是行车管理与监控。例如,欧洲规定驾驶大货车两个小时必须休息一次,因为在车里安装了车载智能终端“黑匣子”,对加了多少油,刹了多少次车,匀速行驶了多长时间,车的行驶路况、路径回访全程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跟踪。“黑匣子”对车辆的运输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司机在配货运输过程中提高驾驶技能,提高作业效率。国内也有“黑匣子”,而且可以进行联网形成智能终端系统,对车辆定位、货物追踪、行驶行为、驾驶行为、车速控制、车辆状况、油耗分析等进行联网监控。
  对于物流业车联网的应用技术,王继祥也作了介绍。他认为,车联网技术包括汽车感知技术、汽车无线通讯技术、汽车导航技术、电子地图定位技术、车载互联网终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根据物流行业特点,物流业车联网在对上述部分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大技术体系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体系:二是基于GPS/GIS的技术体系;三是基于Telematlcs的技术体系。当然,每一个技术体系也可能集成应用了其他技术,但主体技术特征是明显的。其中,当前,RFID技术用于车联网的案例主要有不停车缴费、智能停车场管理和货车自动计次收费等:RFID技术和GPS导航技术结合可以用于货运车辆联网管理:RFID和智能交通结合可以用于货运车辆的货与物、车与路的联网与感知。
  目前已有多个物流业车联网的实际应用案例。例如,维天运通的“管车宝”平台。该平台可以对车辆进行协同运输管理,可以进行物流可查、可见、可控,对信息可以协同优化,对车主、货运承运商和承运车辆可以实时管理。在运输分包管理过程中,“管车宝”平台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监控,对货物的在途状况、异常信息等,通过可视列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情况。
  
  车联网发展难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车联网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有待解决。
  清华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车联网在技术方面亟待解决4个问题。第一,数据采集的问题。不光要建立完整的固定数据采集点,还要加强浮动数

据采集,这样可以互相弥补。但是目前浮动数据不完整,技术难点也不容易克服。第二,车载终端的设计问题。RFID技术虽然很好,却主要是被动式的,虽然也可以变为主动式,但要在道路上建立相当多的基站,投入成本太高。第三,网络系统。指的是车辆本身的网,它可以解决不撞车、零事故、零拥堵等问题。但是,只通过信息发布导航还不行,还要深入到它的本身性能上去。例如自动控制,各种各样的通讯设备都要结合到一起。第四,汽车移动平台、计算平台、中央控制计算平台的建立。只有组成这样的系统才能对车辆进行控制。而上述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车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究院博士蒋寅认为,阻碍车联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可靠性、安全性、成本和隐私。谈到解决办法,他指出,目前,可以从电信平台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人机交互的半自动化应用入手;对于降低成本而言,一个办法是提高网络的复用能力,一个是提高公共信息分享能力,但需要跨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推动整个业界的发展以及行业数据交换标准的建立。对于隐私问题,主要是考虑到数据搜集的授权、数据使用和分发的设置,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项明确的法规和政策出台。
  此外,不同层面对车联网功能需求存在分歧也影响着车联网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通常,车主需求的是基于导航、救援、车辆安全、信息和娱乐方面的服务;汽车厂重视的是对用户驾车习惯的收集分析,以便加强对用户的维系:而政府需要的是对车辆进行管理,提高道路使用率和行车安全。对于车联网运营商而言,要提供服务,就需要收集驾驶者的驾驶行为信息与相关客户信息,这将会面对很多挑战;此外,还要具备全天候的客户支持与服务能力,以及针对全国所有的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地级公路的全面覆盖网络。(图2)
  由上述分析可见,目前车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破解难度不小。
  
  多方共举促进车联网发展
  
  专家估计,车联网的应用市场规模有可能占到物联网的20%-30%,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杨放春说:“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保有量超过8500万辆,并且以每年150万辆以上的速度增加,2010年汽车销售量达到1 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按照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为了防止堵车现象,车联网发展也势在必行。”
  车联网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目前车联网发展还面临不少阻碍,但是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产业界、媒体等各方力量都对车联网极为关注,群策群力促进车联网发展。
  例如,政府层面,关于车联网顶层设计的国家重大专项已经启动。
  企业层面,据了解,以福田汽车为主的汽车制造企业,联合我国北斗卫星位置服务供应商、3G无线通讯供应商等产业链资源,已经在今年成立了以中国自主品牌为主的“北京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这是我国首个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标志着我国汽车企业开始从单纯的制造业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在研究层面上,对车联网体系的研究包括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商业模式、应用开发、标准化等多个方面。据悉,目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正在开展车联网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研发。该所何蔚博士介绍,他们研发的可信计算机密码支撑平台包括车联网可信密码接入平台和车联网管理平台两部分,将可以完全保障安全运营和管理。
  与会专家认为,车联网的发展将串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为推动车联网的发展,会上,专家们一致倡议加快建立车联网产学研联盟的步伐。车联网产学研联盟将依托中国电子学会,成为车联网标准化工作的制定者和车联网研究的引领者,并致力干成为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以及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7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