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娜 周子琪

  摘 要: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波动和挑战,其价值观上的困惑及矛盾明显增加。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不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四种作用”,即课堂教学、网络阵地、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33-02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高峰期,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思想的前锋,在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受其多方面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机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说,如何在高等教育机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道德滑坡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作为我国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想形态,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进行个体和集体以及国家的层次的提升,通过努力工作提升自身素质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增强实效性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高校要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充分发挥“四种作用”,即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网络阵地的宣传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及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合理的运用马列主义的最近成果,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问题,正确分辨各种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原则。另一方面要革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用启发式教育和讨论性质的教育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改变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髓与本质。同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和评论,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分析理论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宣传作用
  要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建设,大力发挥其宣传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校可建立具有主题鲜明、联系实际、积极向上,融合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身的主题网站或网页,并且开辟丰富多彩的专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实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正确审视各种社会思潮,提高大学生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要依据国家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运行规范,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甄别和筛选丰富的网络资讯,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恶意传播不良信息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切实净化校园网络运行环境。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要立足于打造活动主题鲜明、文化品味高尚的经典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充分捕捉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敢于挑战等特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的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以真正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及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运用红歌会、文艺汇演、表彰大会等载体开展纪念“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不忘历史,充分吸取历史教训,继承中华优良传统,运用升旗仪式、朗诵会、演讲比赛、最佳党日等形式开展庆祝国庆节、建军节、党建日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够激发起大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又能起到思想引领和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拓展与指导,以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在学生中真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扩大社会实践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比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而且需要将他们放到社会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让其感受到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通过自身的理解来加深对于课程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认知水平,合理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主要以社会调查为重点来认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主要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就业需求,端正就业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学校要利用寒暑假、课余、教学实践环节等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净化心灵,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中国要为大学生所熟知、认同并且外化于行,就必须构建科学、有实效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多方面、成体系地拓展路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 孟佳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 武伟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安 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9119.htm